1株产3—羟基丙酸菌株的分离和鉴定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j1990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平板筛选,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菌株Y31,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产物的薄层层析鉴定。结果表明,Y31菌株初步鉴定为短乳杆菌变种,能够以丙酸为唯一碳源发酵生产3-羟基丙酸。
  关键词:3-羟基丙酸;分离;鉴定;短乳杆菌;薄层层析
  中图分类号: Q939.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9-0381-03
  3-羟基丙酸(3-hydroxypropionic acid,别称β-hydroxypropionic acid,简写3-HP)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平台产品,被美国能源部列为当今世界12 种最具潜力的化工产品之一[1]。目前,3-HP主要通过丙烯酸水合法、β-丙内酯水解法等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在生产过程中依赖一些特殊条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2]。而微生物技术方法逐渐成为当前3-HP生物合成的研究热点[3-6],主要是通过自然选育、基因工程或代谢工程技术选育优良的3-HP产生菌。从自然环境中选育的3-HP菌株主要有克雷伯氏菌、假丝酵母、假单胞菌、罗伊氏乳杆菌和红串红球菌等[2,7-10]。为了获得其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3-HP产生菌,本研究从不同的土壤环境中分离产3-HP菌株,并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以期为丰富产3-HP的微生物资源提供技术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样品土壤样品采集自果园、耕田、化工厂周边污水环境。
  1.1.2培养基(1)初筛培养基:葡萄糖20 g/L、蛋白胨20 g/L、酵母膏10 g/L、琼脂20 g/L,pH值自然,高压灭菌后加入 0.1%~1.0% 丙酸。(2)复筛培养基:蛋白胨20 g/L、酵母膏 10 g/L、琼脂20 g/L、pH值自然,高压灭菌后加入05%丙酸。(3)发酵培养基:蛋白胨20 g/L、酵母膏10 g/L,pH值自然,高压灭菌后加入0.5%丙酸。(4)斜面培养基:葡萄糖20 g/L、蛋白胨20 g/L、酵母膏10 g/L、琼脂20 g/L,pH值自然。 菌落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所用培养基参考《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等相关资料[11-12]。
  1.1.3主要试剂DNA Marker购自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aq 酶、dNTP购自TaKaRa公司;3-HP标准品购自梯希爱(上海)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细菌生理生化微量鉴定管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TLC Silica gel 60 F254硅胶薄层层析板购自Merck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方法
  1.2.1菌株初筛与复筛分别将样品少许放入100 mL含有玻璃珠的无菌水中,轻轻混匀后静置2 h,然后吸取0.1 mL悬浮液涂布于含有不同浓度丙酸的初筛培养基上。涂布完毕后,将平板倒置于30 ℃培养箱中放置24~72 h,用无菌牙签将初筛平板上的单个菌落转接到复筛培养基上,继续培养24~48 h,初步得到能够在复筛培养基中生长的菌株。将复筛的菌株分别接种于10 mL发酵培养基中,在30 ℃、160 r/min的摇床中发酵48 h。发酵结束后,离心去除菌体得到发酵上清液以备用。另外,通过薄层层析初步鉴定产3-HP的菌株进行纯培养,纯化后的菌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中保存。
  1.2.2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参考《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等相关资料对产3-HP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本研究所进行的生理生化试验主要包括糖发酵试验、淀粉水解试验、脲酶测定、吲哚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VP试验)以及甲基红试验(MR试验)等。
  1.2.3菌株的16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菌株总DNA提取方法参考《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13]。16S rDNA的PCR扩增条件如下:引物使用细菌通用引物(27 F:5′-AGAGTTTGATCCTGGCTCAG-3′;1492 R:5′-TACGGTTACCTTGTTACGACTT-3′),20 μL的PCR扩增体系包括10×PCR buffer 2 μL、dNTP 0.8 μL、27 F和1492 R引物各 05 μL、模版DNA 1 μL、Taq酶0.3 μL、无菌水14.9 μL。PCR反应条件包括:94 ℃变性4 min;94 ℃变性30 s,55 ℃退火 30 s,72 ℃延伸2 min,进行30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
  PCR产物送至北京奥科鼎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并将测得结果经由GenBank进行序列相似性搜索,然后采用Clustal X进行序列联配分析,系统发育分析通过软件MEGA 6.0完成。
  1.2.4产物的薄层层析为初步确认所筛选的菌株是否产3-HP,通过薄层层析的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参照李冰等方法[14]并稍作修改,展开剂由正丁醇、甲酸和水按照 19 ∶1 ∶10 的体积比所构成,显色剂为0.1%溴甲酚绿,点样体积为2 μL。
  2结果与分析
  2.1菌株的初步分离和形态观察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多轮分离,最终得到1株能够在复筛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菌株,将其命名Y31,划线分离出单菌落后进行发酵验证。从Y31菌落特征上看呈现乳白色、中间微凸起,48 h后呈淡黄色,不透明,直径小于0.5 mm(图1-A)。菌株Y31革兰氏染色结果呈阳性,油镜观察到的显微形态见图1-B,单个细胞呈棒形球杆状,两端钝圆,单个或成链状排列。
  2.2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2.2.1糖发酵测试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指标对Y31菌株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可利用乳糖、葡萄糖、麦芽糖、鼠李糖且不产气,能液化明胶,不能利用棉籽糖、甘露醇(表1)。   表1糖发酵测试结果
  糖类结果乳糖 葡萄糖 麦芽糖 棉籽糖-鼠李糖 甘露醇-明胶 注:“ ”表示能利用或能液化;“-”表示不能利用。
  2.2.2其他方法测试淀粉水解试验、吲哚试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呈现阴性;脲酶测定试验、接触酶试验、甲基红试验为阳性(表2) 。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结合形态学观察,并对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8版)发现Y31菌株与短杆菌相似。
  表2其他方法测试结果
  试验结果淀粉水解-脲酶测定 吲哚-过氧化氢酶 VP-MR 注: “-”表示该试验为阴性;“ ”表示该试验为阳性。
  2.3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按照《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所述方法,提取Y31菌株的基因组DNA,然后利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该菌株的16S rDNA,经测序获得该菌株16S rDNA序列,片段大小为 1 430 bp。选择Genbank中与Y31菌株16S rDNA序列相似性较高的已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并构建邻接树(N-J 法)。结果表明,菌株 Y31的16S rDNA序列与短乳杆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二者在以N-J 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聚为同一簇群(图2),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指标分析发现,该菌株能够利用鼠李糖,不能够利用棉籽糖,另外该菌株能够在以丙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这与多数短乳杆菌有所不同,结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8版),初步鉴定菌株Y31为短乳杆菌变种,命名为Lactobacillus brevis Y31。
  2.4发酵产物的鉴定
  将发酵液离心后获取发酵上清液,然后进行薄层层析分析,结果见图3。通过测量点样原点处到显色斑点中心距离与原点至溶剂前沿距离,得出每个斑点的比移值Rf。计算得出发酵液和对照3-HP的Rf值接近,符合薄层层析定性要求,因此,初步确定Y31菌株所产的酸为3-HP。
  3结论与讨论
  目前,化学法合成3-HP具有经济可行的优势,但从长久考虑,微生物法生产3-HP更加绿色环保。从相关文献来看,微生物源3-HP的研究主要通过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构建3-HP的生物合成途径,并证实了某些微生物体内存在的3-HP代谢途径[1,15]。相关试验尚处于试验阶段,与生产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另外,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的产3-HP菌株几乎都面临产物的毒性、耐受性问题,甚至构建的工程菌也存在相同的难题,有些基因工程菌还需依赖价格高昂辅酶B12[16]。
  迄今已发现多种微生物能够利用不同的碳源产生3-HP,本试验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1种新发现的产3-HP菌株Y31,为该菌株的进一步选育创造了条件。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初步鉴定Y31菌株为短乳杆菌变种,为微生物源3-HP代谢网络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Kumar V,Ashok S,Park S. Recent advances in biological production of 3-hydroxypropionic acid[J]. Biotechnology Advances,2013,31(6):945-961.
  [2]Lee S H,Park S J,Park O J,et al. Production of 3-hydroxypropionic acid from acrylic acid by newly isolated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LG12[J].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9,19(5):474-481.
  [3]Thorgersen M P,Lipscomb G L,Schut G J,et al. Deletion of acetyl-CoA synthetases Ⅰ and Ⅱ increases production of 3-hydroxypropionate by the metabolically-engineered hyperthermophile Pyrococcus furiosus[J]. Metabolic Engineering,2014,22:83-88.
  [4]Lee P,Subramanian M R,Zhou S F,et al. 3-Hydroxyisobutyrate dehydrogenase-Ⅰ from 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 ATCC 13867 degrades 3-hydroxypropionic acid[J]. 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2014,19:1-7.
  [5]Kim K,Kim S K,Park Y C,et al. Enhanced production of 3-hydroxypropionic acid from glycerol by modulation of glycerol metabolism in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4,156:170-175.
  [6]Jung W S,Kang J H,Chu H S,et al. Elevated production of 3-hydroxypropionic acid by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the glycerol metabolism in Escherichia coli[J]. Metabolic Engineering,2014,23:116-122.
  [7]Dishisha T. Microbial production of bio-based chemicals[D]. Lund:Lund University,2013.   [8]Arasu M V,Sarkar R,Sekar B S,et al. Isolation of a novel Pseudomonas species SP2 producing vitamin B12 under aerobic condition[J]. 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2013,18(1):43-51.
  [9]范俊英,方慧英,诸葛斌,等. 3-羟基丙酸高产菌株的筛选及诱变选育[J].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9):1355-1362.
  [10]Wang X,Sa N,Wang F H,et al. Engineered constitutive pathway in klebsiella pneumoniae for 3-Hydroxypropionic acid produc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decoupling glycerol dissimilation pathways[J]. Current Microbiology,2013,66(3):293-299.
  [11]周德庆.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杜连祥,路福平.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3]奥斯伯F M,布伦特R,金斯顿R E,等.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M]. 5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4]李冰,裴疆森. 3-羟基丙酸产生菌株的筛选及鉴定[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4):28-31.
  [15]Valdehuesa K N,Liu H W,Nisola G M,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microorganisms for the production of 3-hydroxypropionic acid as C3 platform chemical[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3,97(8):3309-3321.
  [16]Bisaria V S,Kondo A. Microbial production of 3-hydroxypropionic acid from renewable sources:a green approach as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chemistry[M]//Kumar V,Ashok S,Park S. Bioprocessing of renewable resources to commodity bioproducts. Hoboken,USA:Wiley,2014:381-407.
其他文献
毕业那天她们三个人躺在一张床上,喝完酒后用口红把脸涂得像妖怪一样,然后张牙舞爪地做鬼脸拍照。只可惜后来那些照片清理空间时被删了个精光。  “我喜欢他,我想跟他考同一个学校!”夏南辰把刘海儿往后梳起,嘟嘴卖萌。  “希望考试时他能坐我的前面,我只需要抄他的选择题,就可以跟他在同一个学校了。”唐七七放下手机,很认真地说。  夏南辰一巴掌拍在唐七七的头上,“你是傻吗?也不看看就你那成绩,人家小胡子可是学
摘要:通过2012—2015连续4年对花生新品种泰花8号的高产示范与实践,获得了不同年份的天气条件下大面积平均单产4 536.45~4 975.5 kg/hm2、小面积6 184.5 kg/hm2的产量结果,总结形成了苏中高沙土地区泰花8号高产的各项关键技术措施:(1)统一布局,集中连片种植;(2)选种晒种,药剂拌种;(3)重施基肥,平衡施肥;(4)机械深耕,垄作栽培;(5)地膜覆盖,合理密植;(
此时此刻是我和周茉单独相处的第1天中的第8小时6分48秒。我和她待在客厅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瞪到眼眶发酸差点儿流出眼泪。  问我为什么会把时间记得这么清楚?因为这世界上总有个家伙会让你觉得和她在一起时一日如三秋。  周茉是我不知道哪门子的隔着大概黄浦江那么远的妹妹,听说她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出生时刚好周末,她前妈妈忙着照料她亲妈和她其他几个长得好看的兄弟姐妹,直接就说周末出生的她就叫周末吧。  瞅瞅
摘要:甜高粱作为青贮饲料具有诸多优势,本文对甜高粱用作青贮饲料的研究与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甜高粱用作青贮的品种优势;(2)甜高粱青贮的关键技术;(3)甜高粱青贮饲料饲喂效果。并对甜高粱青贮饲料发展前景及今后的工作重点作一展望。  关键词:甜高粱;青贮饲料;研究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 S816.5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150-
摘要:在室内用培养皿进行玉米种子发芽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铅溶液(10、25、50、100、200 mg/L)、硝酸钙溶液(0.10、0.25、1.00、2.00、4.00 g/L)处理,并用5个浓度的硝酸钙溶液(0.10、0.25、1.00、2.00、4.00 g/L)对100 mg/L硝酸铅进行解毒,以清水对照;再用上述发芽的种子以盆栽形式进行种植,研究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a2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马铃薯辊式联合收获机液压马达驱动清洁滚筒易停转的问题,提升收获机的工作效率、工作稳定性、经济性,以4UL-2型收获机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剖析清洁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全新的伺服阀控液压马达调速换向系统。对阀控液压马达动力机构的传递函数进行了推导,对速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并最终确立了该系统中各元件的参数值。  关键词:清洁装置;系统设计;数学建模;传递函数  中图分
摘要:为了解微量元素Cu、Mn、Zn对桔梗生长及主要药用指标成分桔梗皂苷D累积的影响,以一年生桔梗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在改良Hoagland基本营养液的基础上设定不同浓度的Cu、Mn、Zn梯度根外喷施处理,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作用相关指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桔梗根中各矿质元素和桔梗皂苷D的含量。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Cu、Mn、Zn对桔梗的各项生理指
与小博的初次见面,是在小学四年级。  彼时的我刚推开阅读这扇大门,才刚见到它的冰山一角。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生活也是乏善可陈,是文字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最初看到《中学生博览》时,我有些犹豫要不要翻开,毕竟当时还小,担心看不懂。但翻开仔细阅读后,我觉得这本杂志真的很棒,那期封面明星是黄圣依。  那本小博我看了很多遍,把订阅的邮发代号记在了本子上。  家里订了很多年报纸,直至现在,邮递员仍在每天
后来,我再也没有回过这座逼仄的小楼,它像一座小小的集中营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我只听说那个瘦弱的男孩沉迷网游,初中辍学;乡下妹逃课,化妆,谈恋爱,真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女孩;胖女孩再也没有碰过拉丁,她说自己不配。  我是在七岁的时候被送往范老师家的。  还记得阴暗潮湿的楼梯曲曲折折,昏暗的灯光若隐若现,姨牵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向四楼走去,很快小小的门面出现在眼前,贴满了残缺不全的春节对联。这是范老师的家,而我
中秋节回家,难得父亲心情不错,我们父女浅淡聊天,在得知我月考成绩有所进步后,他像过去一样依然没有表现出太浓的喜悦感,只淡淡地回我一句“还行”。  “还行”,多么勉强的字眼儿,在我的理解里,这个词跟“差不多、凑合”近义,类似于对班上中等生的评价,可我明明属于那种成绩冲进前三的学霸啊!不過,我真的已经习以为常了,要知道想从父亲的嘴里获得“不错,真棒”这样升温的字眼儿,简直是种奢望。  从小到大,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