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选举和监督制度的新突破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gdxx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动“罢免或撤换机制”。这一重要举措,是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的新突破,将对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的关键一步
  
  选举制度是民主制度的基础。党内选举制度是否完善,直接标志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
  党内选举制度实际上包括民主选举和民主罢免两个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对党内选举制度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比较重视和强调民主选举的一面,而忽视了民主罢免的一面。
  尽管我党早在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党章》中,就将“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规定为党员的一项基本权利,却始终没有把它提升到制度层面,由此造成民主选举与民主罢免两个重要环节在制度层面上的不对称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党内选举制度的一个缺憾。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为解决“民主罢免”问题迈出了关键性一步。该《条例》把“罢免或撤换”首次确定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意义深远。但由于该《条例》对“罢免或撤换”制度的相关要素只作了原则性规定,缺少付诸实施的具体程序和机制,致使这项制度在落实和执行中成为“难中之难”。
  
  有效防止普通党员“被边缘化”
  
  党内民主的实质,是确认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主体地位。对党员来说,选举权和罢免权是对等的权利,两者同等重要。
  倘若党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在接受党员的授权后,不能按照广大党员的意愿行使手中的权力,失职、渎职,甚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党员就有权通过代表大会撤换或罢免他们,收回授予的权力。
  然而,以往我们在决定党内权力归属问题上,总是习惯从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及其领导人的角度来考虑,而忽略了党内权力的真正所有者——党员的主体地位,以及对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如干部人事制度中的任命制和撤职、免职、调整工作岗位等制度的设置,都突显了领导机关在权力归属问题上的决定权。
  从理论上分析,广大党员是党内权力的所有者,而党的领导机关、主要领导人和一般干部,都是党内权力的受托者。由党的领导机关取代党员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的做法,在形式上模糊了党内权力的真正来源和归属,混淆了授权与被授权、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其结果,形式扭曲了内容,广大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所享有的民主权利在无形中被弱化和虚化了。目前存在的普通党员“被边缘化”的现象,即根源于此。
  作为一种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制度,建立罢免或撤换制度是一种以下级领导机关委员为主体的自下而上的监督行为。固然,这与《党章》中所规定的包括广大党员在内的自下而上的监督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毫无疑问,它预示着对党员主体地位的回归。
  这种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入手来解决权力归属问题的思路,是一种充分民主的制度设计。这对提升党内民主程度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增强党的干部队伍“吐故纳新”能力
  
  在我们党内,凡涉及干部的去留问题,一向都十分敏感。党组织在处理不称职干部时,通常是采取沟通、谈话、询问、质询,进而促使不称职干部主动提出辞职,然后由上级领导机关认可的方式来解决,至于出现罢免或撤换的情况是相当特殊的。久而久之,形成了干部 “只能上,不能下”的脆弱心理,减弱了党的干部队伍“吐故纳新”的能力。
  恩格斯曾说,党的“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列宁更认为,“罢免权是真正的监督权”。倘若监督者对被监督者,只能监督而不能罢免的话,这样的监督是很难真正起到震慑作用的。
  从目前党内监督的情况看,缺少的并不是监督机构或有关监督的法律、法规,而是实现有效监督的权力。其中“罢免或撤换”权力的缺失十分关键。
  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党内民主形成党内监督,党内监督促进党内民主,两者不仅互为前提,而且互为实现形式。故此,党内监督是否有效,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党内民主的发展。
  诚然,要全面启动“罢免和撤换机制”,还有一些基础性、配套性工作要做。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党内各项改革的推进,罢免或撤换机制一定会逐步地完善起来,其对党内民主建设的促进作用也会越来越突出地显示出来。
  
  基层声音
  
  基层党员谈党内罢免或撤换制度
  江苏省泗洪县欧岗村村支部书记 宋美春:虽然只是率先将在各级地方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层面上启动罢免或撤换机制,我希望等制度完善之后,每个党员都可以参与其中,我们基层党员的声音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江苏省盱眙县穆店乡副乡长 何勇:从严治党是保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手段,党内罢免或撤换制度开始建设是用权力制约权力思想的具体表现,如果真正能够把这一制度落实到位,那么我们的党将会永远年轻,永远被人民信任。
  湖南省邵阳县政府政策研究室 陆志坚:官员谁优谁劣,谁好谁坏,群众最清楚,群众最有发言权。因而,启动官员罢免和撤换机制,实行能者上、庸者下,提高了群众在官员政绩考核中的话语权,由民意决定官员去留,无疑将推进党内民主进程。
  河北唐山市国防教育办公室 许贵元:党内罢免机制会加强党内的民主氛围,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是一个约束和鞭策,对于党员积极性的调动也是一个有效促进,也是对党员权利的一个保障。
其他文献
决策要科学化,除了进一步发扬执政党党内民主以外,一条极重要的途径就是充分运用统一战线这一传统法宝,发挥“外脑”的作用    政治协商“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近期,各省、市的政协会议正在召开,3月3日,全国十届五次政协会议将在北京召开,政协委员们的建言献策将为地方及国家的科学决策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要使决策科学化,就要使决策民主化    决策的大量
北京奥运会为首都的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认真总结奥运会筹办和举办过程中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使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常态化、固定化、制度化,必将使首都的科学发展更快速、更完善、更健康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最佳诠释,而且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生动实践。北京奥运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的全过程,及北京奥运会的目标、理念和实践,都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