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着重探讨利用插图来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多种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插图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51-1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语表达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也就是低年级孩子的说话写话能力,教师不妨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
一、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我在教《 i u ü 》时,本课有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的图画,我一边出示图一边说:“今天是星期天,天气多好呀!小明和他妈妈在做什么呢?哪位小朋友眼睛最灵,看到什么呢,和大家说说?”学生一听,兴趣盎然,纷纷举高小手,说得可多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敢说,乐说。如有的学生说得不够好或不对,我不是急于否定他们,而是鼓励他们说:“你真了不起,敢站起来说,老师相信你下回会说得很好!”有的学生说“在清清的小池塘里,有条鱼看见小明来了,它一边吐着水泡一边舞动着尾巴欢迎小明。”我就表扬他说:“你观察得真仔细,把图中的鱼儿都说活了!”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课堂内生机勃勃,他们发言更积极了。
二、设计有效问题,训练学生有思维地表达
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较差,面对一幅图画,让他们概述是比较困难的。我觉得应从一年级开始,结合儿童年龄特点,提出具体要求,并按画面内容,适当设计一些连贯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认真看图;通过思维,有层次有步骤地依次回答问题,逐渐由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几句话。例如:语文课本《小鹰学飞》,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鹰?谁要过独木桥?要和谁学飞?它们会飞过哪些地方?小鹰最终学会了吗?问题像开启心智的钥匙,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准确地说出图意,并很快地连起来说一段话。看图说话对小学来说,妙趣横生,如能适当地设计一些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又能提高说话能力,也为其写话奠定了基础。
三、教给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
要使学生有条理地、准确地表达图意,首先必须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按顺序看图说话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说话的条理性。引导学生每看一幅图,先从整体入手,认真观察画面上是什么人,做什么,了解大体内容,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能简单地说出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按顺序观察可根据画面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一年级我采用方位观察法,由近及远,由上而下,从左到右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步过渡到由一个人到多个人,事物由片断到连贯等较为复杂的观察法,以此培养说话的条理性。经过训练,学生就看图说话基本明确了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说话大多有了条理性。如《静夜思》一课,课后第三题“我会说”,学生一看到这幅图,就知道先从整体观察:“一个晴朗的夜晚,一个小女孩在欣赏美丽的夜空。”然后再按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其次,为了让学生说得有条理,教师还可以适当提供一些关联词或句式,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还有的……”“不但……而且……”在教《教你玩游戏》一课时,插图讲小朋友下课后,大家一起打球、拔河、拍皮球……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然后再请他们说,在说的过程中相继以“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提示性的语言来引导,让他们说得更具体,更有条理性。
四、培养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生动地表达
我从一年级拼音教完后,就开始引导孩子进行广泛的阅读,在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积累好词好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心灵,同时,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平时经常给孩子推荐好书、新书,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讲故事,朗诵古诗等读书活动,调动其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孩子书越看越多,在指导看图中,好词好句经常从孩子们嘴中溢出来。通 过阅读既提高了学生说的生动性,又为他们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五、练习仿画仿说,激发学生灵活表达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善于模仿,可塑性强。他们无论是在说话、走路或者是在学习、生活上都喜欢模仿别人或课本上说的来做。教师可利用这一点进行说话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进行模仿。如学习《水乡歌》一文,我先出示彩图,学生仔细观察后,再阅读课文,想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理解课文,知道作者是通过对水乡的水、船多来表现水乡的特征。我在教学后,引导孩子模仿课文插图进行画画,再模仿着说。
六、实施生生评价,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度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又可以让他们在评价中学会谴词造句,增强说的过程中运用词语的准确性。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美点,每一个闪光点,不吝辞藻,热情洋溢地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激起说好的强烈愿望,并为说好提供努力方向。对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使学生能有前车之鉴。提出不足时忌求全责备,应亲切具体。评价的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重点是先培养他们参与评价的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渐渐地形成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局面,并在评价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插图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51-1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语表达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也就是低年级孩子的说话写话能力,教师不妨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
一、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我在教《 i u ü 》时,本课有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的图画,我一边出示图一边说:“今天是星期天,天气多好呀!小明和他妈妈在做什么呢?哪位小朋友眼睛最灵,看到什么呢,和大家说说?”学生一听,兴趣盎然,纷纷举高小手,说得可多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敢说,乐说。如有的学生说得不够好或不对,我不是急于否定他们,而是鼓励他们说:“你真了不起,敢站起来说,老师相信你下回会说得很好!”有的学生说“在清清的小池塘里,有条鱼看见小明来了,它一边吐着水泡一边舞动着尾巴欢迎小明。”我就表扬他说:“你观察得真仔细,把图中的鱼儿都说活了!”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课堂内生机勃勃,他们发言更积极了。
二、设计有效问题,训练学生有思维地表达
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较差,面对一幅图画,让他们概述是比较困难的。我觉得应从一年级开始,结合儿童年龄特点,提出具体要求,并按画面内容,适当设计一些连贯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认真看图;通过思维,有层次有步骤地依次回答问题,逐渐由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几句话。例如:语文课本《小鹰学飞》,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鹰?谁要过独木桥?要和谁学飞?它们会飞过哪些地方?小鹰最终学会了吗?问题像开启心智的钥匙,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准确地说出图意,并很快地连起来说一段话。看图说话对小学来说,妙趣横生,如能适当地设计一些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又能提高说话能力,也为其写话奠定了基础。
三、教给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
要使学生有条理地、准确地表达图意,首先必须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按顺序看图说话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说话的条理性。引导学生每看一幅图,先从整体入手,认真观察画面上是什么人,做什么,了解大体内容,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能简单地说出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按顺序观察可根据画面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一年级我采用方位观察法,由近及远,由上而下,从左到右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步过渡到由一个人到多个人,事物由片断到连贯等较为复杂的观察法,以此培养说话的条理性。经过训练,学生就看图说话基本明确了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说话大多有了条理性。如《静夜思》一课,课后第三题“我会说”,学生一看到这幅图,就知道先从整体观察:“一个晴朗的夜晚,一个小女孩在欣赏美丽的夜空。”然后再按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其次,为了让学生说得有条理,教师还可以适当提供一些关联词或句式,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还有的……”“不但……而且……”在教《教你玩游戏》一课时,插图讲小朋友下课后,大家一起打球、拔河、拍皮球……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然后再请他们说,在说的过程中相继以“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提示性的语言来引导,让他们说得更具体,更有条理性。
四、培养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生动地表达
我从一年级拼音教完后,就开始引导孩子进行广泛的阅读,在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积累好词好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心灵,同时,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平时经常给孩子推荐好书、新书,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讲故事,朗诵古诗等读书活动,调动其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孩子书越看越多,在指导看图中,好词好句经常从孩子们嘴中溢出来。通 过阅读既提高了学生说的生动性,又为他们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五、练习仿画仿说,激发学生灵活表达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善于模仿,可塑性强。他们无论是在说话、走路或者是在学习、生活上都喜欢模仿别人或课本上说的来做。教师可利用这一点进行说话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进行模仿。如学习《水乡歌》一文,我先出示彩图,学生仔细观察后,再阅读课文,想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理解课文,知道作者是通过对水乡的水、船多来表现水乡的特征。我在教学后,引导孩子模仿课文插图进行画画,再模仿着说。
六、实施生生评价,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度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又可以让他们在评价中学会谴词造句,增强说的过程中运用词语的准确性。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美点,每一个闪光点,不吝辞藻,热情洋溢地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激起说好的强烈愿望,并为说好提供努力方向。对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使学生能有前车之鉴。提出不足时忌求全责备,应亲切具体。评价的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重点是先培养他们参与评价的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渐渐地形成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局面,并在评价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