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命化课堂的“三种样态”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重新认识课堂教学。那么,小学语文生命化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实现何种样态呢?
  一、生态的课堂
  生态的课堂首先是教师用生命融入的课堂。有的老师喜欢给学生下马威,上课时总绷着脸,非常严肃地上课,学生像老鼠见到了猫,上课挺直腰板,坐得端端正正,课堂气氛非常紧张,学生怕答错了,轻易不敢举手。这样的氛围,就像是一块坚硬的土地,小草如何发芽?张文质教授认为:“老师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在影响、默化、润泽着他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通过这个具体的人而在形塑着更多具体的人的,这样的影响对成长中的儿童而言真的是直接、持久、深刻的。”所以,老师以什么样的状态进入课堂对生命化课堂的构建很重要。同一个班级,不同的老师进课堂,学生的表现完全不同。因此,生态课堂首先是平等的课堂。老师与学生平等、学生与学生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像肥沃的土壤,有了肥沃的土壤,嫩芽才能自由生长。 其次,生态课堂是对话的课堂。有了平等,才有对话,才能产生情感的碰撞,只有碰撞,才有思想的火花。对话,是相对于一言堂而言的。对话,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老师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就像是介绍对象,你要抽身,让他们直接对话,他们才能了解对方,体会对方的情感,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如果你老是站在他们中间,问个没完没了,或者干脆代替文本跟学生对话,你这不是第三者是什么?当然,除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有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这是读文本的体会与交流,是分享的课堂,是共鸣的课堂。
  再次,生态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我们要让学生以真实的状态存在于课堂中,要了解学生已知的是什么?不知的是什么?想知的是什么?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同学,决不让一部分学生成为配角。让每一个学生以真实的学习状态存在,才能生成属于不同学生的不同的思维结果。对于生成的课堂,我们要关注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是怎样回答的?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正确的反馈,包括规范学生的语言,对学生产生的负能量给予正确的引导。例如,学生想像说话:“我要变成一颗摇钱树,摇下很多很多的钱。”对于课堂这样生成的回答,老师要趁势引导:“你摇下很多很多的钱能帮助哪些人呢?”学生想了想说:“我要把钱给那些生病的人,让他们有钱看病,我还有买很多好吃的,送给灾区的小朋友们。”这样的生成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生成的课堂对老师是一种挑战。但正是这种挑战,才让我们老师获得专业的发展。课堂上学生的生命状态,也在塑造着老师的思维状态、阅读状态、包括现场的智慧状态。生命化课堂就是促进师生双发展的课堂。
  二、生活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课堂生活也是学生对人生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学生到学校接受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教师与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世界,他们以各自对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体验、理解与感悟使得世界丰富多彩。语文教学不论是识字课、阅读课、口语交际课、习作课、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等,都要以生活为根基开展教学活动。
  现在以阅读教学为例,说说如何构建生活的课堂。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品词品句品感情品思想。如何让学生品出“味”呢?叶澜教授认为“知识不只是书本上的符号,他们也是有生命的,但是要靠教师去把他们重新‘激活’,使其呈现‘生命态’,办法是:让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回原生活,感悟语言文字的“生命态”,使文字符号“活”起来。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老舍先生写的《猫》有一句话“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句子中“蹭”字用得准确、传神、生动,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字义,而且要让学生从词中悟情,读活“蹭”字。引导学生品读时,可分三层。首先,学生用动作表现,体会 “蹭”的含义;其次,启发学生回忆:你养的宠物蹭过你吗?当时你有什么感觉?学生通过回忆生活场景,一幅生动有趣的宠物亲主人的画面在学生的眼前浮现,学生感受到小动物是多么的可爱!接着问:“你蹭过你的爸爸妈妈吗?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这一问再现了学生平时的生活细节,拨动学生心海中最温柔的涟漪,激起学生对父母的依恋、亲昵之情。“蹭”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场景,联系上下文品读,学生感觉到的已经不只是一个词,而是动物亲人,人亲动物,动物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的温情了。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里也处处有生活。儿童的生活里有许许多多的童真童趣。我们要善于发现儿童生活里的“真”与“趣”,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去理解,不断调动他们具有儿童特色的生活积累。生活的课堂致力于营造一种“生活态”“生活场”,即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这样的学习不是外加的负担,相反,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亲临在场”“深深卷入”的主动状态之中,学习成了有意义的生活。
  三、生长的课堂
  对于學生而言,课堂教学是获得成长或发展的必然场所,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长的课堂就是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语文知识的增长,还有语文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成长。生长的课堂的教学设计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年级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如,部编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导读要求: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课前活动:老师分享公众号中能体现自己“喜怒哀乐”瞬间的照片,师生用“那一刻我害怕了,因为……”“那一刻我惊呆了,因为……”的方式介绍自己。然后,引入课题:你愿意让老师继续认识你吗?你最愿意让谁认识你了解你?这样的引入,通过创设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明白:原来,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不一样,那些“心儿怦怦跳”的事儿里藏着特别的自己。同时,也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表达自己,让学生初步有了写作的读者意识。《课标》指出,学生在习作中“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乐趣。”这节课的引入,把学生引入第一个生长点:“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的心儿怦怦跳’的那些事儿,分享我们的感受,并在表达中分享,悦纳自己和他人。”
  接着,老师通过让学生在讲述事情的过程中找到心跳得最厉害的那一刻,用“心形图”做标记。借助形象的“心跳图”,让写作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可触。学生用直观的方式体会“事情”与“感受”并进,在能在讲清事情的基础上聚焦“感受”,从而获得第二个生长点:把感受写清楚。
  然后,老师通过让学生对比两篇“范文”,评价自己的习作,了解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再通过微课视频的正面导写,引导学生进一步聚焦“感受”,从“想‘多’了”“身体‘变’了”等不同角度,用不同表达方式把感受写清楚、写具体。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是学生习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是在这节习作课上获得的第三次生长:如何把自己的感受写清楚,写具体,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不一样的感受。
  生命化课堂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生长的课堂。构建这样的课堂,我们要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师生要有真实的情感投入,要重视在阅读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思考、表达、纠错。运用具体形象手段呈现学生的思维或情感过程,让学生思维和情感变成可视、可触、可感,从而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生长,是生命化课堂的主要特征。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利用MATLAB与VB混合编程中的ActiveX技术实现滞后-超前校正器的设计的方法。通过实例验证了滞后-超前校正器的各项功能。  关键词:滞后-超前校正 混合编程 ActiveX MATLAB VB  中图分类号:TP39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4-0116-02
公式变形是数学解题中的常用方法,如能在化学解题中恰当使用化学式变形则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下面谈谈化学式变形在解题中的应用。  一、书写化学方程式  例:Fe3O4是磁性黑色物质,它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解析:根据Fe3O4中Fe的化合价为 2、 3价可将其变形改写为FeO·Fe2O3,则可知Fe3O4与盐酸反应实质是FeO和Fe2O3与盐酸反应,所以Fe3O4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本人从去
Sudhakar Agarkar博士目前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泰恩市的VPM国际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教务长。他曾供职于塔塔基础研究院霍米巴巴科学教育中心达30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一直从事学校的科学与数学教育基础研究工作。他还曾为由于印度种姓制度造成的不可接触者子女的科学与数学教育制定对策,并对对策的有效性在不同地区进行了跨文化群体研究,为培养印度第一代低种姓家庭的学生作出了贡献。  印度1947年从英
【摘要】切花月季是世界十大鲜切花之一,有“花中皇后”之美称,在世界花卉产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我国对实际栽培环境相匿套的栽培技术研究并不完善。本文根据实际的生产经验。介绍了月季的设施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繁殖方法、基质要求、温度、光照、肥外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月季;切花;设施;标准化生产    1 前言    月季(Rose)为蔷薇
2013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颁布了《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新标准将科学“探究”变成科学“实践”被认为是极其“抢眼”的变化,引发了理论界关于科学实践的广泛探讨。已有较多的研究关注到了科学实践的理论认定问题,但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实施科学实践,如何促使学生的学习像科学家进行科学实践一样,成为困扰研究界和课堂的现实问题。我们基于对美国STC课程在中国课堂6年的实施经验发现,课程所倡导
【摘要】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无法正确的理解智慧和幸福两个词语。大部分都觉得聪明就等于智慧,金钱就等于幸福。所以现在的教育就基本停留在这两方面。老师教课的水平仅仅在于学生考试的分数,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停留在了为以后能找份好的工作和得到稳定的收入。这是让人很可怕的。  【关键词】智慧;幸福;教育    阅读了《低智商社会》这本书后,让我内心无法安定。现在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还是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的智商越来
1 Web Service架构技术    1.1 Web Service体系结构  Web Service服务体系结构基于三种角色之间的交互。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首先介绍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阐述了忽视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严重危害。然后从食品安全在营造智慧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出发,研究智慧城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最后构建一个支持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全过程跟踪与追溯的智慧城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研究表明,本文构建的系统有助于在智慧城市中实现“从餐桌到农牧基地”的食品安全追溯。  关键词:智慧城市; 食品安全; 追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诸多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它对学生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亦告诉我们:“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有这些都证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便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中学课程中,思想政治课常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