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VAP提供经验性选药依据.方法 经人工气道采集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对连续2次培养为同一优势致病菌的菌株纳入本研究中,采用纸片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51例检出8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细菌占78.7%(70/89),
【机 构】
:
20150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内科,20150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VAP提供经验性选药依据.方法 经人工气道采集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对连续2次培养为同一优势致病菌的菌株纳入本研究中,采用纸片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51例检出8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细菌占78.7%(70/89),革兰阳性细菌占6.7%(6/89),真菌占14.6%(13/89),药敏结果显示这类菌株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ICU中VAP患者的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呈多重耐药,提倡严密动态监测VAP病原菌,应重视并强调对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
其他文献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各种原因产生肺呼吸膜弥漫性损伤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而引起的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氧分压下降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ALI时,肺泡上皮细胞受损,使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合成数量下降,功能降低,而内源性PS结构和功能的失常反过来又可进一步加重肺功能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使用外源性
目的 探讨早期雾化吸入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模型发生发展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香烟熏吸加气道内注入脂多糖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并用LMWH雾化吸人,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细胞计数及分类、动脉血气、有关血液学指标、
药物性肺损伤是常见的肺部弥漫性病变之一,相对于抗肿瘤药物而言,非抗肿瘤药物导致的肺损伤较为少见,而抗生素作为临床常用药物,其引起的肺损伤就更容易被忽略.现将近期收治的3例由抗生素引起的肺损伤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率高.发病机制不清.外界环境的刺激导致气道和血管损伤与修复的失平衡可能与COPD的发生相关.其中吸烟致细胞因子、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增多,气道和肺实质慢性炎症,导致气道损伤和重构.最终导致气流受限,在肺气肿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a是重要的炎症因子,通过其主要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参与
核因子 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是一类多效性的核转录因子,在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重症肺炎的病理生理学涉及复杂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网络,NF-κB是导致网络激活、促进重症肺炎发展的中枢,更重要的是NF-κB途径的阻断可改善其异常的病理生理及预后.因此,将NF-κB作为重症肺炎治疗靶点是一个有价值的治疗策略。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在我国并不少见.为了进一步提高呼吸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本文就COP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
1 病例 患者,男性,51岁,主因"喘憋、咳嗽半月"于2007年8月20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半个月(2007年8月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憋气,坐位及活动时明显,平卧可减轻;伴咳嗽,咯少量白色黏痰。
吸烟可能与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包括脱屑性间质性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疾病、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特发性肺纤维化等,这类疾病统称为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了解这些疾病的特征,对问质性肺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结缔组织病及其治疗药物所致的肺部病变多种多样,特别是间质性肺炎、弥漫性肺泡损伤.目前,在临床上,气道病变和肺动脉高压等病变已广受关注,本文就结缔组织病的肺部病变及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以吉非替尼和厄罗替尼为代表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均表现为耐药.因此,为提高该类药物的效用,对耐药性的研究便显得至关重要.基因突变、细胞表型改变、受体内化、信号通路成分及其调节因子的基因表达改变等都可以导致肿瘤细胞摆脱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的专一性依赖而产生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