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氨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价值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p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动脉血氨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的判断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9例成人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的一般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于确诊脓毒症6~8 h或体检时取动脉血检测血氨水平和血常规。观察和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及28 d临床结局(存活和死亡)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各指标间相关性采用非参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血氨水平患者的28 d累积生存率。

结果

169例脓毒症患者中,排除年龄<18岁、妊娠、慢性疾病终末期、诊断脓毒症至入住ICU超过6 h和失访患者12例,最终15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脓毒症组71例,脓毒性休克组86例;随访28 d存活115例,死亡42例。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组间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脓毒症组血氨、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氨(μmol/L):42.28±28.64比12.05±5.44,WBC(×109/L):17.51±5.13比6.57±2.20,Neut%:0.87(0.82,0.90)比0.62(0.59,0.67),均P<0.05〕,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氨、WBC、Neut%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分):24.49±6.22比14.31±3.32,血氨(μmol/L):52.93±34.11比29.38±10.37,WBC(×109/L):20.21±3.77比14.02±4.23,Neut%:0.89(0.86,0.92)比0.82(0.79,0.89),28 d病死率:43.0%(37/86)比7.0%(5/71),均P<0.05〕;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氨、WBC和Neut%均显著高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分):26.86±7.91比17.34±4.90,血氨(μmol/L):69.98±41.14比32.17±11.31,WBC(×109/L):20.20±4.78比16.53±4.91,Neut%:0.89(0.87,0.95)比0.87(0.82,0.90),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氨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92,P<0.01),与WBC水平存在中度正相关(r=0.343,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及血氨水平预测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和0.90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APACHEⅡ评分联合血氨时的AUC显著高于单用APACHEⅡ评分(0.913比0.846,P=0.002),但与单用血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13比0.901,P=0.647)。血氨临界值为36.50 μmol/L时,预测28 d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9%和73.9%,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3.56和0.1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血氨>36.50 μmol/L脓毒症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较血氨≤36.50 μmol/L者显著降低(Log-Rank检验:χ2=9.620,P=0.002)。

结论

监测动脉血氨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的评价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为脓毒症血氨水平干预治疗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病史摘要1例早产小于胎龄儿,生后38 d出现皮疹,初为四肢,逐渐进展至面部及躯干,外用炉甘石及氟轻松治疗无效,生后43 d入院。症状体征头面部、躯干上部、四肢可见弥漫分布的红斑,斑丘疹,四肢远端融合成片,表面可见散在白色鳞屑,双前臂尺侧处皮肤红斑,可见表皮膜状剥脱,口唇干裂,口腔黏膜干燥无疱疹及溃疡,肛周糜烂。诊断方法结合皮损特点行抗核抗体检查提示:抗SSA抗体阳性,皮肤活检特点。治疗方法暖箱避光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34岁,右侧牙痛、面痛26 d,右侧面部溃烂半个月,溃烂逐步加重,伴有高烧,全身萎靡状态,有切开引流史,糖尿病病史。症状体征体温38.2 ℃,血压110/72 mmHg (1 mmHg=0.133 kPa)。患者精神萎靡,一般情况差,言语含糊不清。仅能进流质饮食,头痛、精神差但无意识障碍。颈部、心肺、腹部无异常发现。专科体格检查:右侧颌面部可见约8 cm×9 cm大小不规则皮肤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40岁,因"体检发现腹膜后肿物2个月"入院。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个人史、家族史无殊。 2个月前体检发现腹膜后低密度肿物,性质不明,进一步行增强CT、MRI、PET-CT检查示肿物最大截面约12.1 cm×5.0 cm,与腹膜后多脏器、血管关系密切,轻度代谢,脂肪肉瘤可能性大,手术难度较大。症状体征患者无不适主诉,体格检查示腹部稍膨隆,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诊断方法术前
氧化应激是氧化与抗氧化的失衡状态,活性氧参与了生殖系统生理病理过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 Nrf2/ARE)是重要的抗氧化应激通路, Nrf2可被诸多因素如活性氧、抗氧化剂等激活进入细胞核,与小Maf蛋白和ARE结合,调控多种抗氧化酶的
目的评估68Ga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68Ga-PSMA)PET/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并探讨68Ga-PSMA PET/CT对术前制订保留血管神经束(NVB)和淋巴结清扫策略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68Ga-PSMA PET/CT检查的46例初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6.50(60.00,69.25)岁,中位前列腺
18F-florbetapir(AV45)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脑显像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一类无创性影像学手段,目前在国内已经逐渐被认可。规范的检查流程、检查技术、图像解读及报告书写将有助于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和准确的定量分析数据。因此,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并结合国内现状及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介绍了18F-AV45 PET脑显像的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的相关内容,以更好地促进国内18F-
目的探讨高赖氨酸饮食的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缺陷(GCDH-/-)大鼠氧化应激损伤机制及可能通路。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野生型标准饮食(WT)组(n=6)、纯合子标准饮食(GCDH-/-)组(n=11)、野生型高赖氨酸(WT+Lys)组(n=8)、纯合子高赖氨酸(GCDH-/-+Lys)组(n=13)、野生型高赖氨酸加维生素E(WT+Lys+VE)组(n=7)
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及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及预后不同,故早期鉴别至关重要。抗体检测及病原学检测存在延时、假阴性等不足,常规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鉴别价值有限。18F脱氧葡萄糖(FDG)标记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对于抗NMDA受体脑炎早期代谢异常敏感性高,存在特征性的枕叶低代谢和额颞叶高代谢。病毒性脑炎行18F-FDG PETCT检查研究病例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众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是临床最受推荐的检测H.pylori的非侵入性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并且易于实施。目前13C-UBT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健康体检,但试验技术有待进一步规范,以保证13C-UBT检测的准确性。为此,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本专家共识通过临床研究证据从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阐述了脓毒症免疫障碍机制、监测评估以及免疫增强的药物治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深入地认识脓毒症诱导的免疫抑制状态及其临床意义。临床资料提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定量检测、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反映脓毒症患者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免疫增强治疗包括增强天然免疫的药物、提高获得性免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