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Tcm-HL91和18F-FDG显像与放疗关系的实验研究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b356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用99Tcm-4,9-二氮-2,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99Tcm-HL91)和18F-FDG为显像剂,探讨肿瘤放疗前、后的乏氧状态与放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①动物:选取20只昆明种、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小鼠供实验用(另备5只用于腹水模型),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②细胞:将S180腹水瘤细胞株复苏后分别接种于5只小鼠腹腔,待腹水形成后,抽取1 ml稀释至活瘤细胞计数大于2×106个/ml瘤细胞悬液,于每只小鼠右后肢皮下接种0.2 ml.待瘤体长至1~1.5 cm时用于实验.③99Tcm-HL91显像: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99Tcm-HL91 37 MBq,4h后分别于放疗前、放疗后1h、2d和10d进行最像.④18F-FDG显像: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后11d进行18F-FDG显像.显像前12 h禁食,小鼠尾静脉注射18F-FDG 11.5MBq,30 min后腹腔注射0.1%戊巴比妥钠麻醉.⑤放射治疗:第1次99Tcm-HL91和18F-FDG显像结束后,2组小鼠分别给予0 Gy和8 Gy的X线照射.⑥图像处理和半定量分析:于图像上肿瘤部位和小鼠肺野设等大感兴趣区(ROI),获得显像中瘤/非瘤(T/NT)摄取比值(UR).结果 ①放疗前和放疗后1h、2d、10d 99Tcm-HL91的UR分别为3.53±1.62、3.41±1.42、2.55±1.57和1.26±0.03,表明放疗后肿瘤出现再氧合,乏氧状态依次减低.对照组各时相的UR值分别为3.62±1.65、3.02±1.94、4.10±1.48和2.96±2.02,UR无明显递减趋势,表明肿瘤乏氧状态未见减低,甚至在2d时段出现加重.②放疗前和放疗后11 d 18F-FDG显像的UR分别为2.49±1.29和1.49±0.56,UR亦呈现依次递减趋势,与99Tcm-HL91显像一致.表明放疗后肿瘤葡萄糖代谢活性减低.对照组的UR分别为2.22±0.45和1.89±0.08,UR也出现减低,但变化不明显,而且大部分小鼠在显像前死亡.结论 放疗前后99cm-HL91显像的UR能够较好地评价肿瘤乏氧水平,并可初步评价疗效,为在活体评价放疗后肿瘤再氧合过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接受131I治疗的青少年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寻适合中国青少年Graves病患者的有效剂量范围.方法 接受131I治疗的青少年Graves病患者共234例,年龄为8~17岁,平均甲状腺质量为(59.0±16.5)g.完善治疗前准备后,根据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131I的剂量将患者分为5个观察组,A组:1.11~<1.48 MBq/g,B组:1.48~<1.85 MBq/g,C组:1
肝细胞癌(HCC)的早期诊断是获得临床治愈的关键,准确分期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础。尽管^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诊断HCC的总体敏感性不高,但其阳性显像与肿瘤分化程度、肝内外转移、门静脉癌栓及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等许多因素相关。因此,^18F-FDG PET在中、低分化的HCC诊断、分期与再分期、监测治疗反应、评价疗效、判断预后以及鉴别肝脏良性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期刊
在我国,霍奇金淋巴瘤(HL)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10.9%,约90%起源于淋巴结,通常呈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很少累及结外组织.HL对放疗、化疗很敏感,是可治愈的肿瘤之一.该文主要就CT成像、MRI、67Ga成像、PET或PET/CT在HL诊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提高对HL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的认识。
新生儿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发生率高达23%,病死率25%~50%。新生儿AKI是指新生儿在低血容量、窒息、休克、缺氧、溶血、低体温等各种不利因素导致肾功能受到损害,出现少尿或无尿、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血浆中肾排出的代谢产物(尿素、肌酐等)浓度增高。目前,新生儿AKI暂无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
目的 研究儿童和青少年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接受131Ⅰ治疗的剂量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对抗甲状腺药物耐药或有临床禁忌证并接受131Ⅰ治疗的51例儿童和青少年甲亢患者及150例成年甲亢患者.两组患者均按甲状腺质量不同分为5组:第1组:≤30 g、第2组:31~50 g、第3组:51~70 g、第4组:71~90 g和第5组:>90 g,儿童和青少年组与成年组间的各质量
剪切因子3B亚基1(subunit 1 of splicing factor 3b,SF3B1)基因编码的蛋白为剪切体中U2小核核糖核蛋白的核心成分,在RNA剪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SF3B1基因突变引起的异常剪接与多种恶性血液病有关,特别是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伴显著血小板增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关系密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SF3B1基因突变为其预后的良好因
随着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成为食管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准确的肿瘤分期和精确的靶区勾画是食管癌精确放疗成功的先决条件.常规影像在指导食管癌精确放疗计划、早期疗效监测以及检测肿瘤复发中有很大帮助,但仍存在许多局限性.PET/CT作为一种功能与解剖的融合影像,可以弥补传统影像的某些不足,在食管癌的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将主要对18F-FDG PET/CT在食管癌放疗前分期、
2015年2月,中华医学会将迎来百年华诞,《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将积极参与中华医学会百年华诞纪念活动。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与《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计划围绕“分子影像与核素靶向治疗”和“电离辐射损伤防护与救治”出版百年纪念专刊或者重点号(2015年第1~2期)。期望通过这一难得的历史契机,为广大的核医学、放射医学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搭建更高、更强的学术交流平台。
期刊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术中mI粒子植入治疗的近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资料,其中,23例患者行单纯手术,另外35例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于术前或术中制定治疗计划,术中依据所制定的剂量,在肿瘤切除后的瘤床上植入mI粒子,处方剂量为140~188Gy。术后每2个月复查CT或MRI进行验证和质量评估,随访8~3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生存期及放射性并
期刊
多模式融合显像已成为临床应用的发展趋势,特别是PET-CT的出现,为临床影像引入了新的观点.事实证明,PET-CT无论在临床诊断还是实验研究中都极具价值,但PET-CT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CT显示软组织的对比度低及对患者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剂量,而MRI可以克服CT的这些缺点,其拥有完美的软组织对比度,时间、空间分辨率高,没有辐射危害,MRI本身还可以提供功能信息,因此相信,PET-MRI会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