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三大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uieui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大斑病。大斑病先由基部叶片发病,逐渐蔓延至上部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逐渐向两端扩展,形成黄褐色梭形或纺锤形大斑,轻的生长衰弱,籽粒瘪小,造成减产,严重时全株枯死。大斑病发病的适宜温度是18~23℃,病菌的侵染蔓延均需要较高的湿度。玉米生长期中高湿度寡照的气候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最有可能发生大斑病的流行。大斑病在冷凉地区发生严重。
  控制玉米大斑病的方法主要有:①使用抗病品种;②对高价值的玉米使用杀菌剂;③作物轮作及清除病残体。使用杀菌剂“新星”防治大斑病较突出,防治效果达98%。
  2.小斑病。玉米小斑病是最重要的玉米病害之一,它也是真菌病害,在我国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每年都有发生。小斑病使玉米产生褐色病斑,有浅黄色至褐色边缘,通常病斑呈卵圆形,其横向扩展受叶脉限制。玉米小斑病的发生需要高温暖湿环境,适于其发病的温度是20~32℃。干旱晴朗的天气不利于病害的流行。
  控制小斑病的方法主要有:①使用抗病品种;②使用杀菌剂,这种方法只对高价值的玉米适用。
  3.纹枯病。玉米纹枯病在中国的南方发生十分严重。玉米纹枯病初期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的近圆形病斑,以后变为白色、淡红色到红褐色云纹斑块。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霉。
  防治办法主要有:①清除病残体,销毁或深翻深埋;②种植抗病品种;③适时播种,增施有机肥,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④化学防治,用5%井岗霉素1000倍液,或20%三唑铜乳油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施药时注意喷到雌穗以下的茎秆上,以取得较好效果。⑤发病初期,摘除病叶是防止病害进一步扩散的最好措施。张 敏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用于水工结构物检测的遥控式水下机器人研究方案。探讨了其系统组成、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工程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目标,提出了机器人本体结构、探测系统、定
"Collocation"首先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Firth提出的,主要探讨词的"结伴关系"及"结伴能力".词汇搭配可分为固定搭配、自由组合及异常搭配等.词汇的组合关系有组合关系和纵聚合
论文以2007年本尼朗选战为起点,分析了澳洲华人新获得的中产阶级地位及其对政治参与意向的影响,包括2007年大选以来出现在澳洲华人社区的参政、议政诉求,华人参与澳洲政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