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承 厚积薄发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800487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介
  林贵春,人民日报美术编辑/记者、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美国国家大学中国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联合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人民网十大优秀博客博主。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勤奋好学。其师法自然,师法古人,转益多师,先后得到中央美术学院张世彦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世简教授、北京画院王培东教授等名家大师的教诲,在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创作方面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画展,在《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人民美术》、《中华文艺家》等报刊发表,出版多部绘画作品集、《月色溶溶》小说集、《心灵的呼唤》散文集等,先后荣获“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金奖”、“中国小康书画展暨第四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优秀奖”、“海峡两岸‘中原文化台湾乡土’书画交流展一等奖”、“中国产业新闻奖”、“中国军工报深层次报道一等奖”、“东北文学奖”等多项全国大奖。
  
  绘画艺术自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一种情感宣泄形式。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西洋画还是中国画,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艺术,所以画家笔下描绘出来的全都是自己的心声。当代著名画家林贵春热爱自然,忘情山水,以花鸟画为专攻,山水画、人物画也造诣非浅,他的绘画艺术表达的是一种对生活情趣的热爱,对人生本质的追求,对自然万物的敬仰。他用自己饱蘸激情的笔墨书写了自己精彩的艺术人生。
  林贵春从小就酷爱绘画艺术,最喜欢的课就是美术课。每当发下来课本,他都小心翼翼地用牛皮纸包好,生怕不小心弄脏了。对于课本上的那些图画,他总是认真地学习临摩,每一次上美术课他画的那些小鸡、小人总是得最高的五分,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美。他的画总是被美术老师拿来当作样板,让同学们观摩学习。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激发了他对美术这门艺术的追求与向往。他深深地热爱绘画,尽管因为文革的原因,他没有如愿进入美术院校深造,但是,他在走上社会后,不管是当老师教学、当兵干文书、还是做秘书、当编辑,他都没有离开过美术专业。无论在单位出黑板报、墙报,还是在报社干美术编辑,他都精心钻研,表现了超人的潜能,尽现他的绘画艺术才华。
  林贵春志存高远,有思想、有追求,他作画不仅是在用笔用墨,更是在用心、用灵魂与天地万物对话。他在艺术上不断创新,理论上不断探索,画里画外尽现传统文人的儒雅沉稳之风。他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大写意的气势磅礴、浑厚华润、笔墨老辣恣纵的优点,而且更在塑造形象、开拓题材、锤炼笔墨等方面进行坚持不懈地探索,终于形成了厚重、奔放、泼辣的独特风格。
  2007年担任《人民日报》、《人民美术》美术编辑、记者以来,他先后采访报道过包括刘大为、杨晓阳、郭怡、王界山、施江城等一大批著名画家。从他们身上,他不仅学到了绘画的技巧,更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开始了认真系统的美术创作。他是作家,他是画家,他的画里更多的是情感流露。他不追求什么意识流的东西,他坚持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走自己反映内心世界的绘画之路。如在丈二匹巨幅作品《硕果累累》中,他除了用心刻画了葡萄的丰硕外,还在那茂盛的葡萄架下画了三只欢快飞翔的小鸟,它们比翼齐飞,眼睛里透露出的是浓浓亲情,好像它们也在庆祝着丰收一样。哪怕只画一只小鸟,他也是画出小鸟的情感,让小鸟的眼睛里流露出感情。如果画两只小鸟,他就首先明确它们的关系,或是母子亲情关系,或是情侣恋情关系,这些都是他精心设计的,当然更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与法则的体现。他觉得如果画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这些东西,那么就是失职。因为没有亲情与爱情,小鸟就不会繁衍后代,大自然就没有生物链,物种就会灭绝,这个世界就将是一片死寂。
  他的绘画艺术之路经过了一个长期学习积累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艺术这条道路上他勇攀高峰,对于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们,他始终报有一颗敬畏之心虚心学习,如我国古代的八大山人、吴昌硕,现代的齐白石等。他对艺术报以敬畏之心,对前辈开创的艺术成就顶礼膜拜,也认为只有这样才会学到真正的艺术,才会很好地继承传统,发扬光大,才会推动中国的绘画艺术不断前进。看大师的成长过程,也是继承传统、虚心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齐白石在自己的绘画艺术取得世人公认的成绩时,还谦虚地说自己是“老夫也在皮毛里”,潘天寿也不只一次地对别人说过“我就是一个教书匠”。说到底绘画艺术不单是技法,而是文化。正所谓“画者,文之极也”。中国写意画,其中“写”是手段,“意”才是灵魂。欣赏林贵春先生的画作,就能让人在欣赏其作品艺术美的同时,得到一次“天人合一”的精神享受。
  林贵春坚持写意而又不是自然主义的模仿和再现,重情绪而又不求表象上的逼真。他追求高远艺术,主张用心灵去感受。正如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人的生活,可以分做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林贵春倾注毕生精力所苦苦追求的,正是写意画中写人生,为的就是要让“灵魂”升华。他创作的绘画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写意手法的灵活运用。如作品《硕果累累》就给人以站在葫芦架下,透过那茂密的树叶,仰视满树的葫芦的想象空间。你会觉得不仅是看到了一个个硕大的葫芦,更看到了那流光溢彩的天空,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忘形得意”的写意手法表达出来的。为了更加突出葫芦的特点,那葫芦叶被全部画成了一片点点和块块,而那一颗颗成熟的葫芦,也是画了几个不太规矩的圆圈,让人深切感受到了葫芦喜获丰收的喜悦。这就是林贵春写意绘画带给我们的直觉高于逻辑,体验大于知解,感情高于理性,价值大于法则的美的享受。还有那幅名为《清凉》的鸟儿双栖图,整个画面,在突出的位置醒目地画着两只亲密无间的鸟儿,相向而栖在高山之巅,说着悄悄话儿。周围的松涛呼啸,风吹云走,它们一点也没有感觉到,似乎在这万里苍穹之下、万物之上,只有它们两个在窃窃私语,是那么的专注,那么的传情。这就是林贵春先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的意境。看着这幅作品,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和谐,世间万物无处不在的和谐,让人在天地一片繁杂的喧嚣中,在那暴风骤雨随时可能来临的时候,仍然感受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宁静。这种“看似无意却有意,道是无情却有情”的艺术手法,描绘出来的就是一种宁静和谐之美。这种美让今天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环境里的茫茫众生,能够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
  画如其人,人如其画。欣赏林贵春的作品,总能给人一种不是在看画,而是在读诗的感觉。而这些“诗”又是那么的质朴,那么浑厚,时不时地飘出一股乡间田野的泥土芳香。这大概是他受到前辈言传身教艺术熏陶的结果,更是祖辈繁衍生息的那方水土养育的结果。在林贵春的故乡山东,自古就是一个文化积淀丰厚的地方。人类的大智大勇、辛勤耕耘给舞阳大地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境内孔孟的儒家文化古迹比比皆是,古建筑、石碑刻、古器皿,风格各异。那里还有丰富多彩的潍县年画,其质朴自然、童雅天成的人物造型、丰满充实的构图形式、高亢激越的色彩效果,既源于中原民间艺术传统,又蕴含着强烈的现代意识;既与现代艺术观念合拍,又是对传统审美意识的承袭,闪烁着新型的、现代的、民族的艺术光彩。这一切都对林贵春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画法关通书法津,苍苍茫茫率天真”。林贵春的写意画,有一种中国传统武术散打般的奔放与泼辣。那动笔的纵横驰骋,线条的奔放腾越,丝毫不受外在形式的束缚,这正与他的艺术个性密不可分。他刻意追求的就是一种写意的艺术境界,他要的就是这种能够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画法。他就是要追求那份“象外之意”,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意趣、意兴、情绪,让自己的心灵显现在画面上,奉献给读者。他画鸟总是成双成对,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关于这一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让人觉得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近年来,他于创作之余坚持进行美术理论研究,采访了许多著名画家,从他们身上他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绘画知识。并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美术》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美术评论文章,受到艺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反过来指导和促进了他的美术创作,使他在坚持中国写意绘画的理论指导同时,灵活运用和借鉴古今中外的绘画技巧,力求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使他的写意画具有了现代化和时代精神,先后荣获“中国小康书画展及海峡两岸第四届书画名家作品展优秀奖”、“海峡两岸‘中原文化台湾乡土’书画交流展一等奖”、“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金奖”等多项大奖。其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人民美术》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并被国内外美术馆及收藏家竞相收藏。
  (编辑 胡振)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盖房子需要先打地基。房子盖得越高,地基越要打得深而稳。换句话说,地基坚固牢靠,房子才会矗立得久,不怕风吹雨打。反之,如果地基不牢固,那么房子就会摇摇欲坠。  人的生命也需要牢固的地基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这个地基是在人出生之后头几年建筑起来的,影响这个人一生的身心健康。这个地基的名字叫做“安全感”。  理解安全感并不难。就拿最基本的生活起居来说,我们必须知道脚下的土地是结实的,不会松动和坍
日前,一则“超级真菌爆发”的消息在网络中广泛流传。该消息称,“超级真菌”被美国列为紧急威胁,中国已有18例确认感染;而且,一旦感染这种真菌,致死率超过60%,近50%的感染者会在90天内死亡。该消息迅速“刷屏”,引发公众恐慌,更有甚者将其称为“生化危机”。所谓“超级真菌”,是一种名为耳念珠菌,可以在住院病例中引起严重感染的真菌。  据介绍,耳念珠菌既可以引起有症状性的感染,也可以在体内携带而无症状
李燕生,字浩宇,法号灵觉,祖籍四川,生于燕京,蒙童居晋,故自制“蜀晋燕城人”一印。六岁随父习研书法、诗文,十二岁拜师学习篆刻,二十二岁被选入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专业书法篆刻创作,三十二岁应邀东渡扶桑,在日本讲学二十春秋,五十二岁回国,现居北京。  李燕生先生博学多才,可谓琴诗书画无不精通。不仅通晓诗词歌赋,在古琴、小提琴演奏及长笛、笙箫吹奏技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借助深厚广博的艺术底蕴,其作品博
让孩子连滚带爬去阅读  北大荒的一个村落,人烟稀少,苍凉而辽阔。董一菲在莽苍原野与鸡鸣狗吠中开始了她的识字人生。董一菲的母亲在那个年代能够找到的最好的启蒙教材便是《长白山儿歌》和《普希金童话诗》,“种葫芦,开白花,结出的葫芦开满架”这样的句子如长白山眉黛上如诗的天池,永印其心湖。而《普希金童话诗》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最是那一声叹息,让董一菲一生宁愿静守着那个“木盆”和“草屋”,也不要汲汲于名利。
影 片 名:Le renard et l’enfant(狐狸与我)  导演: 吕克·雅克  编剧: 吕克·雅克  主演: 贝蒂·若耶-布萝/ 伊莎贝尔·卡雷 /安布拉·安吉奥里尼  类型: 冒险/剧情/家庭  制片地区: 法国  上映时间: 2007年  【影片简介】  一个满脸雀斑、稚气可爱,姿态与装扮都像极了彼得潘的小女孩,成长在自然质朴的山水中。某个秋日早晨,小女孩在上学路上碰见了一只正在抓
“无论何时何地,在我的有生之年,我都将为社会公平,为消除种族歧视,为给我们的家庭和孩子建立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奋斗。”    2010年4月20日,被称为美国“民权运动教母”的多萝西·海特与世长辞。这是一位曾与马丁·路德·金并肩奋斗过的民权战士。多年来,海特的名字一直隐没在那些知名民权领袖的光环下,但她依然无怨无悔地为争取弱势群体的公民权、为争取社会平等而奋斗终身。她的一生,并没有为美国创造多少物质财
我1959年就读于北京海淀区建设小学。我上学的第一任老师白玉琴是位美丽的女子。  有一天上语文课,白老师讲课文《小猫钓鱼》。她把课文念完之后,问我们谁能复述一遍。这对刚刚上学的我们来说,有难度,课堂里一时静若幽谷。我那时梳着齐眉娃娃头,一缕湿发遮住了眼帘。汗水淋淋的我顺手捋了捋头发,白老师立刻大声说:“好啊,毕淑敏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请起立。”我魂飞魄散,当下想,以后哪怕是头发把眼珠刺瞎了,也不再
(一)    他从小就是一个志向远大的孩子,虽然身在农村,但他不想像父辈们那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生活,他想走出大山,干一番事业。他把希望寄托在了高考上,但由于严重偏科,数学分数太低,连考了两年也没能上线,无奈只好回家种地。  他不甘心就这样生活下去,秋天的时候,庄稼收完了,他就到了省城,找了个在建筑工地推小车的活,每天辛苦工作。但两个月以后,包工头子跑了,他和别的工友一样,一分钱没有拿到,反而
近日,以“致敬新时代好老师”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好老师”评选在重庆落下帷幕,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名“好老师”(含20名提名奖)、20名“好校长”最终获奖。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为活动致辞,并鼓励“好老师”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争做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此次大型公益寻访“好老师”活动由课堂内外杂志社与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中心于2017年11月联合发起。  
唐海龙:调整高考语文、英语分数权重  “适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显突出普通话、规范汉字在国家语言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与时俱进,统筹推进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相关条款,全面突出包括普通话、规范汉字在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  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