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表扬艺术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07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表扬对于塑造孩子的行为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表扬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积极的作用,表扬要讲究艺术性,家长正确地使用表扬手段,可以在教育女子的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家庭教育   表扬艺术
  我国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说:“童子之情如草本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与批评相比较,表扬更能推动孩子的进步。因为表扬实际上就是告诉子女家长对他的期望与肯定,从而使表扬奖励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表扬对于塑造儿童行为和培养良好品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正确地使用表扬手段,可以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收到良好效果。
  充分发挥表扬的作用,对于孩子的进步成长极为有利,但表扬要讲究艺术性。研究表明:表扬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积极的心理效应,使用不当就达不到预期的作用,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效应。家长对子女不当的表扬,使得孩子过分看重了来自外界的肯定,因而做事动机不纯,没有耐性和耐挫能力,容不得一点平庸和寂寞。造成心理上的失衡,行为上的失措。
  表扬是一种正面强化。目的是通过对孩子正面行为的肯定,满足孩子被欣赏被喜欢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促进孩子对美好行为的重复,养成好的习惯,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春风阳光;用偏了就会变成毒药。因此,家长有必要对表扬孩子的分寸和时机进行拿捏和权衡。
  一、表扬要及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表扬要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孩子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当孩子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孩子做了件好事,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纪律有所好转,老师提问虽没答对却能认真思考等等,都是表扬的好时机。因此,当我们发现了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要趁热打铁,及时表扬、鼓励。不要等到孩子的进取心冷却了,上进心消失殆尽了,再表扬、鼓励,那就没把握好时机。
  二、表扬要具体
  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所期望的行为,要让孩子知道究竟是哪一种行为受到了表扬,表扬越具体明确,孩子就越容易理解,并且重复这一行为。例如,当孩子起床后收拾好床铺,然后去刷牙洗脸,家长表扬说:“宝贝做得很好。”这样做孩子并不清楚自己的什么举动得到了家长的夸奖,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可能就好些:“宝贝起床后把床和收拾得很整齐,真是太好了,以后要再接再厉。”
  三、表扬要真诚
  家长要用心发现孩子美好的地方,发自内心深处对孩子进行欣赏和赞许。家长的微笑、赞许以及必要的物质鼓励,都会使孩子感受到向善的珍贵。切忌不要敷衍搪塞,笼统空泛。尤其不要带着功利目的,别有用心地表扬。一个孩子说:“每當家里来客时,母亲常常会对我大加称赞,我知道,她又想让我表演小提琴啦。”
  四、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
  一位美国教育家研究发现,如果夸奖过于聚集于聪明和智力,孩子的成就就会下滑。而且越来越不愿意尝试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更可怕的是,他们撒谎和作弊的次数大为增加。相反,当称赞的是孩子们付出的努力时,孩子享受的是做事的过程,变得愿意迎接挑战和困难,因此也容易在奋发向上中,获得成就感。
  五、表扬要讲究方式
  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爱好不同,其所需的表扬方式也不尽一样,如小孩子喜欢父母的搂抱和爱抚,那样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亲密感;而对稍大的孩子,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传达给孩子的是朋友间的默契与合作。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与认可。内向的孩子以温情的抚慰较好;而外向的孩子更渴望父母热烈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的褒扬。表扬的方式长期重复也会失去效用,所以表扬也应注意要有新意。
  六、尽量避免当众表扬孩子
  许多父母都喜欢当众表扬孩子,甚至让孩子当众“表演”,认为这样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其实这样夸奖很容易造成孩子爱虚荣、骄傲自满的倾向。一些被当众夸惯了的孩子,有一点好的表现,没被注意到,就会感到委屈,甚至有的孩子为了夸奖而弄虚作假,这样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七、表扬要注意频率
  年幼的孩子常常表扬,目的是为了引领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年龄渐渐长大的孩子,要间隔一段时间表扬,给孩子留出自我评价自我肯定的空间。刚刚开始建立一个良好习惯时,表扬的频繁一些,是为了肯定孩子的努力方向;习惯养成后,就要减少表扬次数,并且成败是事情的结果,受内外因素的制约;努力了,就无愧于心。别人的毁与赞,那是别人的事情。由此引领孩子的思想跃上新的高度。
  清代唯物主义思想家颜元说:“数子之过,不如奖子一长”。赢得赞许求得他人的认可是人们的基本需要。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夸孩子是需要智慧的。家长需要赞美孩子的好行为,但不是为了千金博宝贝一笑。而是为了让孩子真正明白——努力将事情做好,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切理论都来源于实践,中职德育课也不例外。怎样让中职德育课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此文谈了三点体会:教师的行为是一部活的德育课教材;建立多种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从师生活动中积累课堂素材。  【关键词】潜移默化   心灵交流   鲜活素材  “老师,上德育课有什么用,工作又用不到……”  这是学生和我的谈心,虽然反映了对德育课认识上不足,但言而由衷,是一种真实意思的表达。这不得不令我们反思:怎样
【摘 要】做好高校学生的心理工作,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事,高校必须加大研究力度,创设多种条件,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和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文章首先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自身因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对新时期做好大学生心理工作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心理问题   产生的原因   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传
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囤地、延迟开发、调整规划等手段延期开发土地,以求在土地价格逐年上涨的趋势下,获得最大的利润,这已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司空见惯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
一、幸福和幸福观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生活的目的就是享受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自我需要的满足。  人都有哪些需要?不外乎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也就是身体的需要和心灵的需要。满足了人的需要后所体验到的快乐就是幸福。如何满足人的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幸福观要解决的问题。  幸福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它是世界观的一部份。人类无法回避而且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有三个:世界的起源和本质、人的起源和本质
期刊
【摘 要】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末最具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本文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给我国大学生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消除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思潮   大学生   影响及对策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在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现代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它强调个体的主体认识,呼唤人的自由、 价值、 尊严,推崇平等对话,实质是一种对僵化的个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