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改性零价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地下水中2,4-DNT的研究

来源 :环境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二硝基甲苯(2,4-DNT)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于储存和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已然成为地下水中常见有毒有害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以草酸与商品零价铁为原料,通过球磨法制备草酸化零价铁(OA-ZVIbm),并研究其活化过硫酸盐(PS)降解2,4-DNT的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活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活化剂和PS投加量、溶液初始pH及无机阴离子对2,4-DNT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通过球磨改性,零价铁表面氧化层被草酸亚铁壳层代替,加速铁核腐蚀生成Fe2+催化PS.②在pH=7、0.2 g/L OA-ZVIbm和5 mmol/LPS的条件下,4.0 h内对50 mg/L 2,4-DNT降解率达到87.6%,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③2,4-DNT降解率随OA-ZVIbm和PS投加量增加以及溶液初始pH的降低增加,但高浓度PS会抑制2,4-DNT的降解;NO3-、CO32-、Cl-和SO42-通过淬灭自由基或者与亚铁离子发生共沉淀,对降解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④自由基淬灭试验表明,体系中同时产生SO4·-、·OH和1O2,但SO4·-在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⑤降解中间产物鉴定表明,通过脱硝和氧化反应,2,4-DNT被降解成包括间苯二酚、丙二酸在内的毒性较小分子,可生化性显著提高.研究显示,OA-ZVIbm能够高效活化PS,实现对地下水2,4-DNT的显著降解,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是一次重大世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武汉以及其他疫情重灾城市的紧急应对,成为了国内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过程有密切关联,然而目前关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公共财政投入、绿色空间配置等指标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突发传染病疫情冲击下城市对居民健康的保障能力,仍然缺乏足够的实证.评估我国城市的社会经济特征与新冠肺炎发病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
期刊
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一种《斯德哥尔摩公约》所列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加强对土壤中PFOS排放的合理认识,并追踪其污染源,对减少和控制土壤中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很少有研究涉及土壤介质中PFOS生命周期排放清单.基于PFOS生命周期评价法构建了 2018年环黄渤海地区各污染源排放到土壤介质中的PFOS排放因子,估算了20 km×20 km土壤介质中PFOS浓度,研究了 PFOS空间分布特征、风险及其来源贡献,并定量分析了估算方法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2018年环黄渤海地区排放到土壤中PFOS的总量为
基于决策树和随机森林两种机器学习算法,以长沙市国控站气象观测数据和WRF模式模拟得到的风场数据构建数据集,对WRF预报长沙市城区风场数据进行优化.同时,利用树模型特征选择法,筛选对近地面风场数据有重要影响的气象要素,将其作为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输入,并利用网格搜索法进行调参建模.最后,将训练结果与地面观测数据进行对比评估模型的性能,开展长沙市城区风场短时预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WRF模式,随机森林模型和决策树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34%和17%,平均绝对误差平均降低33%和13%,相关系数平均提高2
利用便携式尾气测量系统(PEMS)对一辆国Ⅵ重型柴油车在北京(低温)和厦门(常温)分别进行0、50%和90%负载的实际道路排放测试.结果表明,国Ⅵ重型柴油车CO2基于功率平均排放为685 g·kWh-1,行驶阶段CO2基于里程的排放因子平均为662.35 g·km-1.NOx排放比国Ⅵ标准限值低68.3%.NOx基于功率的排放因子为82.6mg·kWh-1,较国Ⅴ下降98.6%,行驶阶段NOx基于里程的排放因子较国Ⅴ下降99%,国Ⅵ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排放控制效果良好.研究发现,较高的NOx排放主要集中在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疫情防控进入攻坚时期.在吴丰昌院士的带领下,北京科技大学环境暴露与健康研究团队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联合,依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首次在疫情期间调查收集了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330名居民的行为模式及疫情相关信息,分析探讨了行为模式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关系,编制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露风险防范手册》,科学指导了人们认识和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风险,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期刊
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跨区域补偿机制欠缺,已成为制约该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短板.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了 2017年生产者负责原则与消费者负责原则下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分析了空气质量补偿主体及资金规模.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污染物排放具有较强的区域关联关系,说明治理大气污染不只要关注本地减排,还要加强不同地区间协同减排力度.天津市基于消费者负责原则下的虚拟治理成本最高,其次是石家庄市和唐山市.2017年,北京市应该提供空气质量补偿资金27.15亿元,用于补偿天津市和河北省其他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损失,
为揭示两种“湖泛”因素对水质影响及细菌群落演替差异,对泸沽湖草海底泥和衰亡植物营养释放过程进行对比研究,并通过冗余分析阐明影响细菌群落不同阶段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前期是衰亡植物与底泥营养释放及细菌演替差异显著的主要阶段.植物腐解过程中,细菌前期厌氧发酵更剧烈,水体迅速处于低pH、低DO和低ORP(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状态,使得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明显低于底泥.同时,衰亡植物前期营养释放浓度和速率相较于中后期远远高于底泥.在92 d营养释放过程中,底泥菌群相对稳
为研究漓江流域桂林市区段的有机磷农药(OPs)和磺胺类抗生素(SAs)残留量和生态风险,在平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流域水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对水样中目标污染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漓江流域桂林市区段水体检出敌百虫(TRC)、毒死蜱(CHP)、磺胺甲基嘧啶(SMR)、磺胺二甲嘧啶(SM2)和磺胺甲恶唑(SMZ),浓度分别为nd~17.2、nd~2.32、0.05~20.6,0.07~15.37和0.87~17.48 ng/L(nd为未检出).②SAs和OPs残留量随时间呈规律性变化,
受气候变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城市群在迈进“中等收入”门槛后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在分析2005-2017年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同人均GDP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检验,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方法探讨足迹强度、经济增长、城市扩张、城市紧凑、人口规模等因素对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城市群存在因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城市扩张、城市紧凑等因素促进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足迹强度因素起到抑制作用,
为定量分析长三角地区PM2.5区域性污染的变化特征,建立适用于长三角地区的PM2.5区域污染划分标准,基于2015-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日均ρ(PM2.5)开展区域污染变化趋势研究,并针对长三角PM2.5重度区域污染开展了时空变化以及网络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2015-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年均ρ(PM2.5)降幅均在25%以上,城市ρ(PM2.5)分布呈北高南低的特征,南北城市之间ρ(PM2.5)差异较大,ρ(PM2.5)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35~46 μg/m3.②2015-2020年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