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排忧解难” 给企业“瘦身减负”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l929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的一天,九龙坡区西彭镇东大街社区,高楼林立,街面干净整洁。西彭镇的体育公园景色优美,一簇簇马尾巴草,在夕阳的照耀下,迎风摆动。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铝业”),作为综合性特大型铝业加工企业、中国航空航天铝材保障基地便坐落于此。
  回想起一年多来,配合镇里与西南铝业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东大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吴春梅感慨不已。
  “居民最开始不配合,而通过‘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提升了生活品质,当地居民对西彭镇党委、政府竖起了大拇指。”吴春梅说。
  吴春梅口中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指国企将家属区水、电、暖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的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涉及面广、操作异常复杂的管理工作。
  去年8月以来,西彭镇以党建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切实为国有企业减负,真正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急需破题的“烫手山芋”
  上午9点,西彭镇副镇长王成的办公桌被一堆材料堆满。王成走近窗边,一边比划家属区的范围,一边说:“家属区包含14个小区,243栋楼,10026户,64万平方米的改造区域,老旧小区设备设施老化严重,改造难度可想而知。”
  王成详细解释了摆在移交工作面前的“三座大山”:
  遗留问题化解难。西南铝业职工家属区修建时间跨度大,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多,矛盾纠纷也多。
  群众怨气平复难。西南铝业家属区在建成初期,就承诺居民水、电费由企业承担,但是在“三供一业”移交后,这笔费用将由居民个人承担,部分群众怨气很大。
  资金缺口弥补难。移交过程中涉及水、电、路等多方面的改造,谁出资、谁负责改造等一系列问题各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矛盾一多,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采访中,王成和吴春梅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件事。
  去年8月的一天上午,太阳已经高高挂起。
  “吴书记,不好了,有人在现场阻挠施工。”吴春梅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口气万分焦急。
  吴春梅赶紧和同事一道,火速赶往东大街社区三村的施工现场。
  据吴春梅介绍,东大街社区三村是西南铝业历史遗留问题最多的一个村。
  一到现场,吴春梅大惊失色:一群大约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坐在地上。工人们面面相觑,甚是无奈,周围站满了人。
  角落里,站着一些年轻人,正在窃窃私语,眼神闪躲。
  吴春梅一下子就明白了:好几个都是老人的儿女,看来是“计划”好的。
  吴春梅和同事一边说服老人前往社区办公室,一边联系派出所。
  “其中一对老两口,老大爷91岁,老婆婆80多岁,怎么做思想工作也不走。”吴春梅想,太阳越来越大,万一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无奈之下,吴春梅和派出所一商量,只好把老两口带到了派出所。
  老爷爷口气强硬:“当初修厂,征迁我们家,说了水、电费由厂里交,现在为什么要收费?”
  “政府重新为大家维修基础设施,是为了让群众的生活更安全。”看老大爷不吱声,吴春梅又说,“你看,也是吃午饭的时候了。”吴春梅和同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老两口终于答应回家。
  而这件事,也让镇党委班子清醒地意识到,一定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组织保障破移交难题
  “要确保移交工作顺利开展,一定要充分发挥全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组织力。”在党委会上,西彭镇党委书记李锡智多次强调。
  为顺利实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西彭镇把它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
  在此背景下,为加强厂镇联系,助推西南铝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顺利完成,九龙坡区委和西南铝业沟通后,西南铝业民生公司经理王成,今年6月到西彭镇挂职,担任副镇长一职。
  “我在民生公司负责‘三供一业’后勤管理。”王成说,“以前水、电费和物管费由企业交付,如今要自己掏钱,有意见也能理解。”
  怎么让群众明白移交工作,是让“企业减负、居民舒心、社会稳定”的好事?
  王成和同事们制定了“先易后难”的工作方法:先说服职工家属,再发动社区中的党员,最后做态度强硬群众的工作。
  社區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更是彰显党的组织力、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
  “遇到群众不在家,我们就在家门口守着。那段时间,加班加点是常事。”吴春梅说。
  “首先是发动群众中的党员,在关键时候亮出党员身份。”吴春梅认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彰显党组织的向心力尤其重要。
  思想工作做到位后,施工受阻问题在镇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和周密安排下,得到妥善解决。
  “挖管网那会儿,正是酷暑时节,大伙儿都晒得黝黑。” 西彭镇城管大队副队长、党员杨述友,几乎全程参与了现场施工。
  西彭镇的地下管网很复杂,线路老化,工程改造更是难度大。然而参与的同事,都没有怨言。“这是让居民生活提档升级,我自己也是受益者。”杨述友说。
  现如今,西彭镇水电气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同时,西彭镇和西南铝业还探索了“物业共管期”,从正式移交协议签定之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为物业共管期,镇企双方协同做好小区的物业管理移交工作。
  群众参与共促基层和谐
  站在西彭镇体育公园最高处,举目望去,道路开阔、绿树成荫。看上去,完全不像在一个老工业大镇。
  傍晚,不少西南铝业职工饭后沿着马路散步。退休职工刘琦说:“以前这儿的基础设施配套很落后,现在路也宽了,物业管理也规范了。”
  西彭镇党建办主任许利恒介绍,趁着此次分离移交,由镇政府出资,对西南铝业老旧社区人行道2800多平方米的裸露地实施硬化和铺装。
  硬件上去了,西彭镇各基层党组织还组建了多个党员志愿者队伍,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
  64岁的刘友财,是东大街社区一名退休的党员志愿者。
  每当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环境整治、走访送温暖等服务时,几乎都可以看到刘友财矫健的身影。
  “党员没有退休的说法。”刘友财说。
  大石堡社区的吴永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吴书记”。困扰大石堡社区干部和居民许久的西南铝业周边环境整治问题,在“老吴书记”接手这项城市管理工作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西彭镇,这样的社区党员志愿者还有很多……
  国有企业按中央“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相关要求实现物业分离移交,西彭镇在九龙坡区率先顺利完成,这其中,离不开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
  【点评】
  西彭镇“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的顺利完成,正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功能的生动体现。
  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西南铝业职工家属区配套设施滞后,严重影响西彭镇城市形象,也影响西南铝业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面对“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中的众多困难,镇企双方攻坚克难,大部分群众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西彭镇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在“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商过程中,党委、政府主动承担责任,大力支持国有企业发展,改善企业家属区生活环境;企业主动支持地方发展,最大限度承担部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改造费用,取得了双赢的良好局面,镇企携手,共促发展。
  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破解难题。西彭镇在体制机制上,特别是在物业移交涉及的整改问题上,改变以前由企业整改后移交的模式,由西彭镇一次性全面接收,既让企业提前减负,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西彭镇党委书记
其他文献
9月6日,两江新区果园港,一列装满集装箱的班列正等待着发车的信號。  十来天后,它将抵达波兰的波兹南,为当地市场提供41标箱集装箱的液晶电视半成品、液晶显示板及主板等产品。  近年来,重庆不断深化开放力度、广度和深度,中欧班列(重庆)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逐步打通。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物流发展日新月异  9月12日,骄阳似火,重庆长安民
2019年1月18日清晨6点半,綦江区扶欢镇小卷洞村。  冬天的乡村特别冷清,在这样的农闲季节,乡亲们大都还没起床。  而在扶欢蜿蜒的公路上,一辆摩托车,开着灯,正孤独地行驶着。  驾驶员叫吴启芬,是扶欢镇的乡邮员。  她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脸上带着常年风吹日晒特有的细斑。在这巍峨青山中,她默默行走了13年,为这片土地的邮递事业奉献了个人的青春年华。一念13年  每日清晨展会后,吴启芬都会在第一时
重慶在“一帶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3月,春日暖阳洒满山城。  在猪八戒网董事长兼CEO朱明跃心里,同样是阳光灿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朱明跃向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新时代是创业创新的黄金时代》的汇报,获得了总书记的点赞。  对重庆民营经济而言,“黄金时代”意味着什么?  請先看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7年底,重庆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832.61亿元,增长9.9%,占全市经济
创新成为现代经济最强劲的动力。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源于创新。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揭示了企业成功的秘诀,他认为,经济创新过程是改变经济结构的“创造性破坏过程”。经济创新不断地从内部使这个经济结构革命化,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有价值的竞争不是價格竞争,而是新商品、新技术、新供应来源、新组合形式的竞争,也就是占有成本上或质量上决定性优势的竞争。  不创新,毋宁死,这是曾经成功拯救
重庆大地满眼春巴渝儿女齐奋进  山城7月的骄阳下,3300万巴渝儿女建设家乡的热情,犹如盛夏丰水期的江水一般高涨。  在8.24万平方千米大地上,共和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奔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脚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实。  因为在重庆广大干部群众心中,时刻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因为全市上下正齐心协力,奋力迈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
2018年1月9日下午,阳光煦暖,惠风和畅。  在合川区三庙镇安塘村9社,几位村民围坐在一棵老树下,你一言我一语地摆着龙门阵。  “要说去年最让我舒心的事,就是南溪河不再发臭了。”村民侯廷福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条河,满脸笑容。  “对头,要是南溪河还漂满了垃圾,我们也不得坐在这里耍。”侯廷福的话音刚落,坐在旁边的张强连忙点头附和。  原来,几个月前,南溪河还是一条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每次过桥时,
潘复生看起来很严肃,但在采访过程中,他也有开怀畅笑的时刻。  这种放松的时刻,通常出现在潘复生谈到自己的早年经历时。  潘复生出生在江南水乡,性格温润,极易相处。  青年时期,潘复生的理想并不是搞科研和当老师。他大学攻读的是稀有金属冶炼专业,但与一般工科学生有所不同的是,他酷爱文学,曾在校报和广播站担任过编辑,还抽空写出了几十万字的小说,并梦想着有一天能拜金庸为师。  尽管潘复生的人生后来脱离了文
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在西部大开发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重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总书记的讲话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语重心长,为新时代重庆脱贫攻坚和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
“育新,你看这是什么?”二姐张育斌整理老家抽屉时,突然翻到一张20多年前的字据。  张育新接过字据,深吸了一口气——上面写着当年2672厂(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自己读书捐款的人名和金额,这就是那张曾经改变自己命运的字据。  这天晚上,已是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张育新失眠了。  时间拉回到1997年,这一年,母亲因病去世。而早在前些年,父亲也因病离开了。  这对张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