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文化刍议

来源 :敦煌学辑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sle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内名山陇山纵贯陕甘宁三省区,它不仅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而且也是一条重要的人文地理分界线和交汇线.特殊的区位和地域格局,赋予了其文明交融与多元文化交汇的优势条件.这块文化沃土孕育了肇启文明的始祖文化、奠定中华传统文化基础的周秦早期文化、多元的民族文化、多彩的宗教信仰和独具韵味的陇山文学意象等.这表明围绕陇山及周围的陇东、宁南、陇西和关西而形成的陇山文化圈,既是古代文化多彩繁盛之区,也是不同文明与文化的重要化合区.因此,关山无疑也就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基因库和生长线.陇山文化圈的构建,既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梳理了学界关于《贰师泉赋》作者的不同主张,再从P.2488该赋作者题署中的“乡贡进士”入手,通过分析唐后期“乡贡进士”已成科举考试中省试落第者的身分标识与荣誉头衔、该赋吟咏的是敦煌名胜且不见于传世文献,指出应在敦煌文学作者群中查考可称乡贡进士者.此前学界已注意到活跃于晚唐敦煌地区的著名文士张球的别名“俅”与P.2488书写不规范的作者名的写法十分接近,本文则联想到张球所撰《张淮深碑》抄件卷背诗提及他曾历经唐宋时期尚书省礼部策试进士的场所“省场”、早年又生长于一直施行贡士制度的越州,进而论证了张球可
在人才培养方面,订单式模式与高职院校及企业的人才需求相符合,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有力措施.该文对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环节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思考对应的解决办法.通过优化实训课程体系、内容,增强实践教学效果;以聘用企业导师的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同时增加特色课程,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完善考核制度,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科学、正确的认知.总之,对于人才培养的订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与区域产业对接和融合.该文立足深圳战略新兴产业,探索高职专业建设路径.通过对深圳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分析,聚焦药品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凸显地域产业特色和专业特色;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学生竞争力和适应性;与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多维度实现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的对接,教学成效显著.
新媒体的诞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建立了新的内容体系,丰富了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模式和手段.该文从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发展的政策背景入手,探讨目前高校微信公众号的应用实践及取得的成效,并从应用目标、保障机制、内容创作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分析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要科学制定应用目标,完善保障机制,抓好内容质量并加大宣传力度,让微信公众平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敦煌遗书《碁经》在中国围棋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世界上唯一记载中国最古老的棋艺的文本,对它的弈棋制度和棋法进行研究,揭示它在文化史、思想史、民俗史发展中所起的广泛作用,进而探讨它对自古以来围棋论著的影响,应该是当前学术界所关注的新课题.
学界对于《杨满山咏孝经壹拾捌章》作者的探讨,多言其作者为写卷所题之“杨满山”,生平史载未详.本文通过发掘、利用杨满山所撰《李敬回墓志铭并序》,以及《杨满山咏孝经壹拾捌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明确其作者为唐人杨满山,其人概生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且主要活动于唐宣宗大中至唐懿宗成通年间(847-873).该文书大致作成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抄写时间当在唐成通二年(861)至宋乾德六年(968)之间,或后梁贞明五年(919)至宋乾德六年之间.
西域一词首见于《史记》,主要由匈奴使用,指代匈奴浑邪王管辖的河西地区,该范围东至金城西到盐泽,匈奴浑邪王也被称为匈奴西域王.汉武帝占领河西走廊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汉武帝将西域地区称之为西北国、西国、宛西诸国、西北外国等.直到汉武帝去世,都没有用西域一词统称西域诸国.本始年间汉朝联合乌孙征伐匈奴之际,还将龟兹以东称为东国,将龟兹以西称龟兹西国;直至汉宣帝神爵年间匈奴日逐王投降汉朝,匈奴势力退出西域地区,汉宣帝以郑吉为西域都护并置幕府,才开始正式使用西域一词指代河西走廊以西地区.
敦煌写本中有一些诗歌作品,是与口头文学密切相关的书面文学作品.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据文献、文物(敦煌写本)、遗存(造像记)三方面材料,对P.2054《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等六种写本作了重新讨论.通过六本互校,阐释了它与讲唱文的关系和用途.认为此《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作于九世纪中叶,由鄜州开元寺观音院主智严传入敦煌,因智严名号甚为杰出,故无名氏作品多附丽于智严名下,以广流传;始为说法化俗之作,后经辗转传抄,成为具多种宗教用途的作品:一是脱离了斋会讲筵,略去文末的辍讲例词(解座文),作为敦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有一批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和高昌的汉文写经,共有23卷.经初步整理发现,这批写经经文内容丰富,涉及13种佛经,包括罕见的《十诵律义记》,部分写经内容或对现存经卷有所增补,如《佛说救急经》等,且大多来源明确、流传有序,其中多有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的题跋,整体价值甚高,值得详细公布以供学界深入研究.
养老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出家人也概莫能外.与通常的做法不同,唐后期五代宋初的敦煌,僧尼生活方式多样,寺院不统一负责僧尼养老.敦煌年老僧尼可从僧俗两界获得优待和帮助,包括宗教中弟子的侍奉、优敬老宿及请其决策教团事务、减免力役,以及由僧尼世俗关系包括子女、家庭旁亲、奴婢等方面提供的赡养或照料.僧尼多样的养老途径缓解了社会和寺院的养老压力,体现了敦煌佛教世俗化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敦煌社会尊老敬老的风气,也是归义军政权没有限制僧尼人数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