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化研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ann85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提出的文化战略工程。是国家审时度势,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确立的一项重大举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性工程。它可以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公平配置,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顺利实现,推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让人民有更多机会享受到先进文化的建设成果。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就是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生产力、发布公共文化信息,为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和参与文化活动提供必备保障和创造条件。具体而言,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努力保障人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和基本文化生活。在这个构建过程中,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是基础和硬件,文化产品的供给与服务是关键和核心。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目的是给广大群众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体现积极健康的社会效益。而这个目的实现的途径也是群众欣赏、参与和享受文化活动的过程。所以,群众文化活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实践作用,它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提供积累感性经验并上升至理论高度,又反过来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正确地指导与提高。因此,对群众文化活动从哲学的维度进行科学理性地思考与研究,无疑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理论框架的构建与完善有着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将群众文化活动纳入到体系化的范畴,是在实践活动中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的互动过程,最终目的就是把在文化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感性认识提升至理论研究高度,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认真地反思与总结,逐步形成一个科学的群众文化活动理论框架,使群众文化活动在实践中有所依据,在社会效益上愈加合理高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能动作用与公益性的社会价值。
   体系化作为一个词语在《辞海》中的基本解释是: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作为一个科学术语,应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而在学术文献中则这样解释:体系化是指一个单位为实施质量管理必须建立一个质量体系,这个体系应具有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这三种解释在本源上是相近或相似的,他们都没有脱离体系化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本质,第三种解释则较为具体细化,它把体系化的构成进行了科学地解构,分为几个具体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将其应用到群众文化活动的探索研究中,也应从技术层面解析掌握它的内在构成与联系,才会更加准确地探求群众文化活动体系的本质与规律。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结构
   组织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设置的人的职务及其关系的结构。在这个定义中,“人的职务及其关系”反应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分工的不同。组织结构包含了三个要素:一是特定目标,二是人的职务,三是人的职务之间的关系。组织的基本结构呈金字塔型具有三个层次,自上而下依次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决策层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具有组织的最高决策权;管理层是组织的中层管理者,接受决策层的命令并向下执行;操作层是组织的最底层管理者,接受管理层的命令,并操纵劳动力资源、物质资源等生产要素从事生产劳动。一个合理、高效、协调、充满持久活力与创造力的有机组织结构是保障某个特定目标顺利圆满完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能协调完成特定目标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及时纠正特定目标完成过程中出现的纰漏与失误,使组织保持旺盛有序的运转势头,进而保证特定目标的圆满完成。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同样需要这样一个持久鲜活的组织结构。与组织结构对应的大略就是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领导机构、相关的文化职能主管部门和从事具体工作的文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线文化工作者和基层的文化工作者。在这样一个组织结构中,领导机构应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了解国家的公共文化建设宗旨,把握国家公共文化建设方向,提出并制定国家公共文化建设战略目标与任务;文化职能主管部门要遵照这个目标与任务,依据本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措施;文化工作者最后身体力行,充分发挥自己的热情与才干,组织现有的人才文化资源把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措施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结构构建合理、协调有序、上下合力,才会把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呈现给社会,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程序和过程
   群众文化活动的程序和过程是群众文化活动中两个相辅相成、彼此依存的重要构成,也是体现群众文化活动实践、为广大群众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动态展示。所谓“程序”就是指为进行某活动或过程所规定和安排的途径。而“过程”,是指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从程序与过程的本质联系看,程序是过程的内在组成环节,它是事物发展所经过的某个或全部阶段,不同的环节组合在一起,按照某种规定和安排进行,这样一个特定的进行途径就构成了完整的过程。反应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程序应大致包括群众文化活动主题的确立、内容的选择、形式的表现、载体的运用、时间的安排、空间的选用等多个环节,而这些环节不是单向选择,可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把握,可以多向选择并举。以上几个环节可以看做是整个群众文化活动过程的准备阶段,也就是文化产品从内容、形式、包装等的选项、确立、设计和产出阶段。而以上几个环节按照某种安排,经过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途径的行进,就进入了群众文化活动过程的最后阶段—展示阶段。这是群众文化活动最重要的一环,是前面几个环节所有劳动与智慧的集中体现,是文化产品向社会的供给和消费阶段。这里提供的不仅仅是看得见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还有蕴含在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及无形的文化服务中的精神价值与社会价值。这些价值在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保障群众文化基本权益、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群众文化活动中程序的安排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与结果的优劣,影响到群众文化活动的终极目的,即广泛的社会效益。这是群众文化活动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群众文化活动的资源
   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资源按性质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
   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源泉。群众文化活动所需的资源基本属于社会资源,包含了文化基础设施、社会人文资源和人力资源。文化基础设施是为了便于文化活动的开展而建设的各种文化设施,诸如文化广场、影剧院、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等和各项文化工程,如村村通电视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以文化部门为龙头,文化站为枢纽,文化室为辐射,家庭文化户为基点的四级文化服务体系网络等,以及相应的各类文化设备。社会人文资源是指某一城市、地区或地域所蕴含的文化资源,主要应包括与群众文化生活密切相连的各类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也应包含一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产生的一些的新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习俗。少数民族地区还包含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相应的民间文化。有些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还会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在确立一个大文化主题下形成系列化的群众文化活动,随着影响力的辐射与扩张,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这是目前许多地区在文化建设方面都在构思的一个梦想。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人文资源主要集中在精神财富的层面上。而人力资源则指相关文化职能部门的各类文化工作者和一些民间与社会上的文化组织机构及有关人员。这些人须对本地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在对传统文化的选择、编排或创作创新方面具备一定的素养,尤其是文化部门的文化工作者更应如此。文化设施是基础,社会资源是依托,人力资源是推手,这三个资源要素具备了,群众文化活动就有了发展的条件与前景。
   由以上分析看出,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化就是组织结构、程序和过程、资源以“优化整合”为原则构成的文化活动传播方式。优化,系统论上的一个原则,即在对要素的组合上选择最佳的结构,从而发挥整体的功能,产生神奇的力量。整合,即将变换复杂、无序的知识和信息进行体系化、序列化地调整,以利于产品与信息的打造与传播。以“优化整合”为原则的体系化文化活动就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框架来协调打造与传播计划,从而使组织达到一种形象,一个声音的效果,通过整合各种活动要素以获得更大的协同效应。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化突破了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单点、单线的活动方式,将体系的观念和方法运用于群众的文化活动,将群众文化活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个层次、各种策略加以系统的规划和整合,使之前后成线、上下为经、左右为纬、纵横成网,而且强调各种资源的内部互动,使所有具备价值的因素合力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力。
   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化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新课题,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新理念、新尝试。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但由于在这方面没有做好足够的理论准备,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远发展。在目前的群众文化活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总结、摸索探究,将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化单项研究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研究相结合,使实践感受和经验逐渐提升至理论的高度,力图对群众文化活动体系的构建切实起到方法论上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我们相信,群众文化活动的体系化是群众文化活动与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对象的各要素的同构性的内在要求,因而这种要求也就必然会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获得表现和实现。
  
   (作者简介:赵晓东,男,汉族,大学本科,群众文化研究馆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所;田东升,男,汉族,专科,群众文化馆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所。)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领域之一,其实务模式的形成及演变也成为关注点,对发达国家模式发展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指导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并依照我国的基本国情及现状,得出适合我国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50-01  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方法和技巧应用于教
2008年8月份国际国内铝价剧烈振荡。虽然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但是上涨趋势并没有因此改变,笔者认为奥运之后铝价还要恢复上涨。铝价背后高企的成本电解铝的生产成本主要分为:氧
民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幻的时期,传承上千年的汉族婚服在这一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汉族婚服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中西合璧现象,向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福建高校教师体育锻炼项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项目集中在跑步,篮、排球,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锻炼项目的
摘要: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在当今世界信息产业当中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促进着种种网络信息产品的发展,让人们能够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上网。蓝牙作为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就蓝牙技术安全与安全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蓝牙技术安全;安全性能;分析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U28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51-01  现在,互联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完善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社会可怕的不是人们没有知识,可怕的是人们丧失人格,没有道德。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
期刊
“自然无为”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逃避现实,相反自然是老子向往的理想状态,无为是实现自然的方法论原则,自然不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是人类社会群体中和谐平衡的状态.老子
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学校体育案例的分析,论述了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讨论分析了学校体育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心理与生理机制,并分析阐述了目前学校
申翊圣是朝鲜汉文四大家之一申钦之子,朝鲜王朝宣祖之婿.作为相门长子、御前驸马,申翊圣的人生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但在这浪漫的羽翼之下,其作品中流露出的许多现实意识也是
美国学者孔飞力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深入的分析了乾隆年间太平盛世下“叫魂”妖术恐慌的背后,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种种时代的、政治的、社会的及文化的涵义,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