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异”而存“同”——美术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同课异构研究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no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准备,“同课异构”虽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广大教师研课、磨课的绝佳平台.rn“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即在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和同一教学内容之中,根据学情与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由几位教师共同参与,进行求“异”的教学设计,以实现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启发教学思路而共同提高的目的.它要求教师对教材精心研究,用心钻研教法与学法,以便呈现出不同风采与特色.“同课异构”这种教学研究策略,让我们很直观地看到面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设计与处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会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但无论选取哪个角度,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教学目标都应是统一的.
其他文献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学分制的推行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四校合并”以后的新浙江大学,在总结现有学分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推进了学分制的实施.同时,也探索了学分
一、实验原因rn1.背景分析rn2010年甘肃省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实施新课改的省份开始实施新课程,美术新课程改革也随之姗姗来迟.按照美术模块教学的要求,美术课应该在专用模块教
学生给我的灵感rn点是美术作品中最小、最简单的构成元素,点、线、面的结合能组成无数个变化丰富的画面.《小圆点的魅力》这一课的设计源于一次国画课上学生给我的灵感.当同
教材分析rn本课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0册第11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以“弯弯的小路”为主题(图1为课本图片),引导
教学背景rn亳州地方多元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对新课标提出的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理念的实践.我们针对当地的多元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促进地方美术课程的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将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对其知识、能力结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实践能力和创新
河北省唐山市荆各庄小学始建于1977年,是一所具有35年辉煌校史的学校。多年来,荆各庄小学在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无纸化办公、校园网站建设、远程教育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我校的师资现状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我们提出了“实施信息文化教育,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打造特色学校”这一办学理念。  一、信息文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信息文化教育,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其体
教学背景rn《我来为你做新衣》属于自编教材,定位为美术生活实践课,是在湘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彩云衣》的活动基础上的延伸课,同时又是后面《布艺温馨》的引入课.在《彩云衣
10月全球IPv4地址分配数量为263B,其中获得最多的是中国,76B,其次是美国,69B,在过去的12个月,中国获得IPv4地址最多,共计768B。10月全球IPv6地址申请(/32以上),总 In Octobe
基础文科是教育领域内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指中文、历史、哲学学科.这些学科源远流长,在我国至少已有2500年的历史的影响深远;近代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们作为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