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实习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的研究

来源 :基层医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l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临床麻醉实习生在传统教学方法与微视频预学习方法对带教老师满意度。方法 选择2018年6—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麻醉科实习的34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传统带教组和新型带教组,每组各17名,传统带教组采用以往的带教方法,新型带教组采用先观看微视频进行预习,之后再进行临床实习。所有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统一填写评教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共收到教师评教满意度问卷34份,剔除无效问卷1份,得到有效问卷33份,其中传统带教组16份,新型带教组17份。新型带教组学生对带教内容的学习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兴趣、授课效果总体评价满意度高于传统带教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满意度的不同维度中,新型带教组在激发学生兴趣、授课效果总体评价的非常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对激发学生兴趣的非常满意度达100%。结论 新型教学方法激发了非麻醉专业对临床麻醉实习的兴趣,对带教老师满意度高。
其他文献
根据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部署要求,工商银行从金融企业属性出发,开展"红色金融足迹"实践活动,以重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为主线,充分运用全国各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引导全行通过学习党史、红色金融史,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回顾100年来党领导金融事业发展的风雨历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一直坚持牢牢把握金融事业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期刊
作为"市民的银行、社区的银行、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柳州银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以实际行动凝聚民心,为柳州工业率先崛起和广西工业全面崛起注入金融动力。红色金融史大家学以首家"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教育示范基地"落地柳州银行为契机,柳州银行依托原有的行史馆、钱币博物馆和党建展示馆,结合金融行业特点,收集整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
期刊
华北银行由晋察冀边区银行和冀南银行合并而来,为筹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银行和货币体系而战,作为源流之首,与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共同汇入中国人民银行,用短短133天走完了全部历程。华北银行存续时间虽短,但为开启新中国金融大业之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中国革命金融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独特地位。一部华北银行总行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筹建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金融体系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各个时期人民政府组织建立的相对独立、以银行为中心并逐渐统一的金融体系。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断发展红色金融事业,以建设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机构为中心,从一开始就重视对货币的统一和管理,建立起统一的货币发行机制,在实践中创造丰富多样、适合战时发展要求的金融产品,在发展红色金融的过程中搭建起金融政策框架,为金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发展红色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并领导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其创建与发展离不开根据地金融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鄂豫皖苏维埃工农银行等金融机构,并制定和实施了货币兑换、利率定价以及信贷支持等金融政策。这些金融机构的建立及其经营活动的开展,为根据地有效应对国民党反动政府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活跃根据地经济、保障和改善根
为鉴别优异的药食兼用型叶用紫苏种质,选取了30个紫苏种质,对不同种质叶片中多种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综合评价各种质的营养品质和药用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紫苏种质间营养和药用品质参差不齐,各有效成分含量在不同种质间也存在差异。花青素和紫苏醛含量变幅较大,且两成分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4。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综合品质优良的药食兼用型紫苏种质,分别为冀紫2号、广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介导下HSV-TK基因联合更昔洛韦对裸鼠卵巢癌的杀伤效应。方法挑选成功种植卵巢癌细胞且状态良好的雌性BALB/c-nu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HSV-TK+超声微泡(MBs)+超声辐射(US)组;B组:HSV-TK+超声辐射(US)组;C组:HSV-TK组;D组:PBS组;分别利用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各组瘤体组织内TK蛋白和mRNA的表达,TUNEL
金融法学人才培养对推动新时代金融创新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重要意义。金融法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法”又“懂金融”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法治人才。目前,我国金融法学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培养手段、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应明确金融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创新金融法学人才培养手段、合理设置课程和配置师资,不断提升我国金融法学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