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安麦7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探索‘安麦7号’小麦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施氮量对‘安麦7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初步表明,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安麦7号’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各因子水平的最佳组合为A3B2,即密度为18万株/667 m2、施氮量为15 kg/667 m2时,‘安麦7号’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种植密度;施氮量;安麦7号;小麦;生长;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5-003-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930.2331.004.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9/30 23:31:00
  ‘安麦7号’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小麦新品种,自审定以来在贵州省的推广应用面积逐步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针对贵州省小麦的生产实际和‘安麦7号’的特点,开展‘安麦7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研究其最佳栽培密度和施氮量,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小麦品种为安顺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安麦7号’。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安顺市农科院试验地进行。试验地位于东经105°55′、北纬26°15′,海拔1400 m,年平均气温13.9℃,无霜期283 d,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 mm,黄壤,肥力上等、均匀,前茬为大豆。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密度(A)、施氮量(B)2个因素。各因素水平:4个密度水平为A1(14万粒/667 m2)、A2(16万粒/667 m2)、A3(18万粒/667 m2)、A4(20万粒/667 m2);3个施氮(尿素)量水平: B1(5 kg/667 m2)、B2(15 kg/667 m2)、B3(25 kg/667 m2)(具体处理因素和水平编码见表1)。共12个处理,3次重复,共36个小区,每小区8行,小区面积为13.34 m2,小区间、重复间分别设走道40 cm、50 cm,四周设保护行。
  1.4 试验实施
  2013年10月19日整地,10月24日播种,11月10日追施尿素作分蘖肥,12月14日中耕除草1次,2014年3月18日追施尿素作孕穗肥,4月20日喷“毒螨”+“乐果”防治蚜虫,5月11日收获。
  1.5 数据调查统计
  按小区实割面积计产,试验数据经Excel处理后,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效应
  2.1.1 不同处理的产量效应
  从表1产量结果可以看出,各处理平均667 m2产量变幅为255.0~391.5 kg,其中处理8产量最高(391.5 kg),处理9次之(364.5 kg),处理1产量最低(255.0 kg)。
  2.1.2 不同因素的产量效应
  按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方差分析(表2),结果可以看出,各因素对产量的决定程度为密度(A)>施氮量(B),密度×施氮量间产量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说明密度、施氮量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安麦7号’性状的影响
  由表3看出,种植密度对‘安麦7号’产量的影响呈抛物线变化,当密度达到一定值(18万/667 m2)时,产量最高,为378.28 kg/667 m2;全生育期随密度的增加而加长;密度对‘安麦7号’株高的影响呈抛物线变化,当密度达到一定值(18万/667 m2)时,株高最高,为76.1 cm;有效穗随密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当密度达到一定值(18万/667 m2)时,有效穗最多,为16.2万/667 m2;密度对‘安麦7号’穗粒数的影响呈抛物线变化,当密度达到一定值(16万/667 m2)时,穗粒数最多,为42.2粒;密度对‘安麦7号’千粒重的影响呈抛物线变化,密度为18万/667 m2时,千粒重达最大,为42.9 g。
  2.3 不同施氮量对‘安麦7号’性状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施氮量对‘安麦7号’产量的影响呈抛物线变化,当施氮量达到一定值(15 kg /667 m2)时,产量最高,为359.83 kg/667 m2;全生育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加长;施氮量对‘安麦7号’株高的影响呈抛物线变化,施氮量为15 kg/667 m2时,株高最高,为76.1 cm;有效穗随施氮量的增加反而降低,主要原因是施氮量过多,造成无效分蘖增多;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千粒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3 小结
  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安麦7号’小麦的单产均有显著的影响,因素对产量的决定程度为密度>施氮量;各因子水平的最佳组合为A3B2,即密度为18万基本苗、施氮量为15 kg/667 m2时,‘安麦7号’可以获得较高产量。
  从种植密度对‘安麦7号’性状的影响来看,合理的密植使群体结构更为合理,有利于群体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获得高产。
  从施氮量对‘安麦7号’性状的影响来看,施氮量过多,易造成贪青晚熟,无效分蘖增多,穗粒数和千粒重随之下降,影响其产量,因此,种植‘安麦7号’时应根据土壤的肥力合理施氮,以利于获取高产。
  
  参考文献:
  [1] 胡廷积.小麦生态与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刘清瑞,师东亮,牛新印,等.施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2):6-9.
  [3] 于振文,王月福,王东,等.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及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 黄正来,姚大年,马传喜,等.氮素供应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9,26(24):114-118.
  [5] 朱新开,郭文善,周君良.氮素对不同类型小麦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调控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9):1006-1013.
  [6] 徐恒永,赵振东,张存良,等.氮肥对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0,(5):27-30.
  (责任编辑:丁志祥)
其他文献
采用"分质预处理—重金属捕捉"处理磁业生产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r6+、Ni2+最大质量浓度分别为40mg/L、100mg/L的条件下,出水TCr、Cr6+、Ni2+最大质量浓度分别为0.46mg/L
本刊讯6月21日下午,由我校牵头,联合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国测集团以及伦敦国王
摘 要 主要分析了常宁市烤烟气候条件,并探讨了优化常宁市烤烟生长途径,以期为提高常宁市烤烟整体质量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 烤烟;生产;气候条件;优化途径;湖南省常宁市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08.044  常宁市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的西南部,湘江中游南岸,境内地势高低起伏较为明显,种植业用地面积占据总用地面
本刊讯日前,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名单,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
期刊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推进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是必然趋势。地方本科院校将要转型成的应用型大学的具体内
根据甲醇储罐的特点,介绍了其防腐材料的选择及施工要求。结合施工现场,提出储罐在充水试验过程中应采取的临时性保护措施。
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效率起到一种知识与技术支持的作用,因此,把握企业的人力资本对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更大的意义。深入分析人力资本的构成,对人力资本影响最大的
结合乌鞘岭特长隧道的不良地质,介绍了左线隧道膨胀岩地段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对策.
以顺丁烯二酸酐(MA)和二乙醇胺(DEA)为原料合成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AB2型单体。通过季戊四醇和AB2型单体进行酯化反应合成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HBP。考查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
从环流形势、卫星云图、雷达产品释用、加密自动站降水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青海东部地区出现的一次突发性暴雨天气,总结出此次突发性暴雨的一些特征,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