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基层评估体系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224w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活动评估对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还可以高效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是教育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社会基层环境下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评估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基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的特点,评估理念的分析维度,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构成,以及评测量表的开发.
其他文献
伴随新课程理念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需在素质发展的高点上寻求更为深远的教学价值.为了更好地提高课程的利用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期,我们势必要借助现代教育模式的帮助.本文立足高中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机械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结合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思政环节的有效融入下,能更大程度解决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问题,解决为谁培养、如何培养等根本教育问题,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形成良好的合力,培养国家需要的建设人才,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材料力学的传统课堂教学着力于公式的理论推导,内容相对枯燥;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工程实例及进行习题演练的时间十分有限,且实验课难以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影响了材料力学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将ANSYS引入材料力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变形动画和应力应变云图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材料发生组合变形的变形和应力情况.教师将组合变形的理论公式与ANSYS有限元分析结合起来讲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意识和多角度思维意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性思维,有助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目的:探讨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针灸推拿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案与教学效果.方法:以随机抽样法选择2018级中医班(定向)第三学年的本科生40名为研究对象,实训前将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2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针灸推拿实训教学模式,研究组进行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针灸推拿实训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分和实训教学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综合素质得分为(59.08±4.30)分高于对照组的(45.87±2.30)分(t=12.115,P=0.000).研究组实训教学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
随着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从测绘仿制向着自主研发转型,对航空发动机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愈发强烈,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基于对当前本科生科研实践现状分析,北航“吴大观英才班”大胆改革,提出“导师制、小班化、全程化、进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创新水平、升学质量以及示范引领作用显著提升,为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近年来常用的课程教学方式之一,尤其是在课程课时普遍压缩的大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其通过合理安排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能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以土木施工课程为例,通过雨课堂一体化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全程记录并评判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给出的平时成绩评价依据充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程平时学习,经过一轮次的混合式教学后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探索性实验能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开展探索性实验需要多个学科,多种实验技术参与.形态学实验室面向探索性实验的同学设定基础形态学技术模块,开展规范化技术培训,这一举措满足了探索性实验的病理制片需求,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思维,加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资源的使用率,提升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于低段写话,《课标》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要素统整”意识、“学习活动”意识、“支架”意识的唤醒,通过“整融术”,在与阅读教学语文要素、口语规范、阅读积累整融中展开语言训练;通过“推拿术”,在学习活动体验中习得写话思路与方法;通过“矫正术”,借多样评价、展示载体激励写话修改.
探究式学习对初中生来说并不陌生.把初中地理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方法结合到一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并且,探究式教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在CDIO工程教育认证的大背景下,为解决高等工科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与不学”区别不大的现状、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功利性较强等问题,根据本校通信工程专业的自身情况和学生特点,从依托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趣味课堂”模式改革、践行思政育人、探索“一分表现一分所得”的激励性过程评价机制、培养创新意识、专业教师需要解决的自身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几个重点问题、负反馈纠错机制和拔尖人才培养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多维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论述,努力实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