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金融合作回顾与展望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金融合作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存在于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历程中的任何阶段。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浮动汇率体系。由于浮动汇率体系风险特性的存在,不仅是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主要推动力量,更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金融合作较国际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金融合作回顾
  牙买加货币体系正式生效至冷战结束
  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从此,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继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的新时代。
  而这一时期也正是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货币金融合作的黄金时期。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国际金融合作虽然打破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局面,但仍由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七国集团)来主导。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间的国际金融合作与协调机制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1982年成立了由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等五国官员组成的“五国集团论坛”,以加强对各国经济政策的相互监督。此后,五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于1985年就联合干预汇率问题达成一致协议以及七国首脑会议于1986年达成的将政策协调内容具体化的协议,标志着主要发达国家间国际合作与协调机制的形成。
  这一时期的国际金融合作无论是合作内容还是合作方式都有创新和突破。一是合作内容从传统的主要的汇率监督与汇率制度安排,逐渐发展到银行业活动、证券市场交易等重要领域。其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从这一时期开始陆续制订了一系列重要协议,成为金融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典型象征。二是合作方式从过去以共同承认的行为准则为基础,逐渐过渡到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随时调整其合作战略、方向和具体目标。如1982年国际债务危机发生后,西方债权国家和国际债权组织就先后推出了附带紧缩经济政策等苛刻条件的债务重新安排、以“缓解”为主的债务调整方案和减轻债务国债务为主的调整方案。
  此外,这一时期的区域性金融合作也有实质性发展,并促使西方国家的货币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发生重大变化的最主要标志就是1979年建立的欧洲货币体系和1989年欧洲货币联盟的突破性进展。
  冷战结束至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为资本的国际化消除了壁垒,从而使经济金融全球化得到迅速发展,金融区域一体化趋势也更为明显。相伴而生的,就是区域性金融合作的发展势头首次超过全球性金融合作。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随着《欧洲联盟条约》于1993年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在制度方面为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到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再到2002年3月1日起完全取代各成员国原有法定货币,从而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完备的一次区域货币一体化进程。
  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区域性金融合作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一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合作。二是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三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金融合作。四是阿拉伯国家的金融合作。另外,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性和区域性的金融合作也在稳步推进和发展之中。
  这一时期在其他方面的国际金融合作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一是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了这一合作行动中来。特别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以及国际保险监管者协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越来越频繁、深入。二是國际金融合作理论取得了较快发展。一方面是20世纪90年代多次爆发的区域性金融危机导致货币危机理论的盛行,并已产生了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另一方面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成功实践进一步推动了国际金融合作理论的发展。
  美国金融危机驱动新一轮国际金融合作
  在此次应对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全球大救援过程中,虽然仍不乏贸易保护等不协调、不合作因素的存在,但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应对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国际金融合作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引起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的空前重视,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积极呼吁和寻求国际合作,新一轮的国际金融合作也初露端倪。
  国际新多边金融合作体系应运而生
  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八国集团迅速发表联合声明,但没有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参与,克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只能是空谈。因此,八国集团领导人在2008年10月15日发表联合声明说,将召开主要国家参加的国际峰会,共同商讨应对金融危机问题。这个国际峰会就是在20国集团部长级非正式会议的基础上,为寻求更高层面作用的由国家领导人参加的20国集团金融峰会。其中第一届峰会于2008年11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随后又连续举行了三届峰会。这四届峰会均达成了诸多合作共识,为联合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极其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体现新的世界格局和新多边体系的20国集团国际金融峰会的诞生,是美国金融危机驱动新一轮国际金融合作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区域性金融合作组织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美国金融危机还驱动了许多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深度合作,不仅使这些区域性组织取得了实质性合作成果,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这些区域性合作组织的影响力。
  作为亚太地区最高级别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对美国危机给予了高度关注。2008年11月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1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专门发表声明,表示各成员将继续密切合作,采取全面、协调的行动应对危机。同时,各成员国的贸易和金融代表还首次实现一年两聚,共同商讨如何制订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作为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合作组织,东盟首先加强了与中、日、韩的合作,加快筹建区域外汇储备库的计划,以便能够根据各自的需要独立进行援助。到2009年12月,东盟与中日韩(10+3)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已正式签约。
  作为最优货币区理论付诸实践的成功范例,欧盟地区尽管因身处金融危机“重灾区”而使新老成员国之间的矛盾更加显现,但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方面仍结成了统一战线。特别是2008年10月16日闭幕的欧盟27国领导人峰会采纳了此前召开的欧元区峰会通过的行动计划,将统一战线从欧元区扩大至整个欧盟。
  诸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或双边金融合作不断深入
  美国金融危机同样驱动了诸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或双边金融合作,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有些甚至是突破性的。仅以中国为例,中美、中日韩、中国与东盟以及中国与欧盟等多边或双边金融合作就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入。
  从主要双边合作看,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再次承诺继续采取切实的必要措施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并考虑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监管方面的信息交流。从主要多边合作看,早在2008年12月,中日韩三国央行行长签署了旨在解决短期资金流动问题,稳定区域金融市场新的货币互换协议;在2009年10月的第十二次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10+3)领导人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又批准了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并建立一个独立的区域经济监测机构;中国和欧盟除了达成许多互相合作应对金融危机的共识外,更使中欧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
  从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来看,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正式运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等,使内地与香港两个金融体系的互助、互补和互动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岸金融合作进入务实发展阶段。
  此外,货币互换也成为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手段。仅在2008年12月到2009年一季度末的短短的4个月内,中国就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阿根廷等国家与地区签署了总额高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国际金融合作发展趋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长期战略选择:努力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理想改革目标的实现
  金融危机蔓延到欧洲后,欧盟峰会除通过了用于支持成员国金融机构的泛欧紧急金融救助方案外,还发起了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倡议。欧盟的倡议发出后,立即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并成了世界性的议题。甚至在二十国集团(G20)华盛顿金融峰会上,改革国际金融制度还作为重要的会议成果之一写入共同宣言中,这是继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世界各国又一次在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上进行的合作。此后数月,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话题持续成为热点,特别是中国提出的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建议,更是得到联合国改革国际金融和经济结构委员会的支持和诸多国家的声援。但随着全球经济趋于稳定,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话题的讨论和呼吁正呈现出逐渐淡化趋势。
  这一变化再次表明,作为全球性金融合作的核心内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只能逐步推进。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由于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军事实力优势尽显,目前还没有哪个主权国家货币能够取代美元的地位。因此說,“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应作为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性金融合作的一种长期战略选择。
  中期战略选择:深入推进区域性及多边或双边金融合作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合作意识的不断提高,区域性金融合作和国家(地区)间多边或双边金融合作已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在中期战略选择上,就是要继续深入推进区域性及多边或双边金融合作的发展,从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朝着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发展。根据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的目的和内容的不同,中期战略选择又可区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
  在国际层面,一是以促进国际多边金融机构体制改革为目标,逐步推动更多有影响力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入国际金融合作核心集团。二是以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区域格局均衡化为目标,加快推进亚洲金融一体化进程。而要建立亚洲区域货币,实现金融一体化,注重和加强亚洲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则是必要前提,这同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中期发展阶段的核心工作。一方面,要注重和加强货币合作,提升亚洲货币地位,实现亚洲货币一体化;另一方面,要注重和加强统一债券市场和统一股票市场建设,提高区域内资本配置效率,实现亚洲金融市场一体化。
  在国内层面,重点是以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进程为目标,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发展。在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进程中,首要的就是打破美元垄断地位,推动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一方面要按照人民币地域上的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努力扩大人民币跨境边贸结算规模,并逐步向全球其他国家拓展;另一方面要按照人民币职能上的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三阶段”发展目标,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境外结算市场和交易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不断提升人民币的职能层次。
  短期战略选择:积极营造有利于国际金融稳定发展的制度环境
  国际金融合作的目的主要在于实现世界范围或区域范围的金融稳定和发展,实质则在于国家利益和金融安全。因此,短期战略的选择应以努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为基础。
  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双边货币互换工作,努力规避汇率风险。货币互换主要是一种服务于双边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安排,其功能首先在于锁定汇率风险,增强流动性互助能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同时,货币互换也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双边经贸与金融合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重要基础。
  二是要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领域的结构转型,努力抵减贸易保护风险。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为此,除了重视国际贸易领域里的政策协调与合作,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反对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努力改进国际贸易环境和完善国际规范外,进一步促进自身的经济结构转型,逐步解决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这才是根本。
  三是制订详尽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规划,有效避免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收益,也同样存在风险,如增加宏观调控难度、破坏国内经济稳定性以及削弱对外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等。为有效避免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需要制订比较详尽的国际化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和评估国际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风险因素,并制订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四是建立健全区域性紧急融资救助机制,有效遏制国际投机资本冲击风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国际投机资本冲击是导致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各国(地区)甚至是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和风险。紧急融资救助机制的作用主要在于提供国际性或区域性紧急融资便利。为了减小金融危机对危机国家和整个世界的冲击,对金融危机进行区域联合救援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其他文献
在中国金融业日趋国际化的同时,伴随其一起成长起来的金融IT服务业在助力金融信息科技发展方面可谓是功不可没。而在这一行业中,成立已十年有余,作为国内第一家在美国NASDAQ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商业银行经营的各个层面,其在为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的同时,相关风险也在急剧加大。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舞弊与犯罪案件发生在IT相关领域,国内各商业银行逐步认识到IT审计的重要性,并开始加强IT审计力度;但相对于传统审计和国外情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IT审计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介绍国外IT审计的先进经验,对国内商业银行的IT审计提出改进的初步建议。  国际IT审计已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为订立统一的金融衍生交易标准、秩序与协议,ISDA协会(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成立后,致力于推动国际协议的发展完善,ISDA主协议已经从1987年《ISDA利率和货币兑换协议》、1992年ISDA主协议,发展到2002年ISDA主协议。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年3月授权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2009年版)(下称“NAFMII主协议”)以涵盖境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发展现状一般而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按出资者和管辖权可分为省、市、县、乡镇四级;按项目投向分为政府融资型、国资经营型、产业投资型、创业投资
“失去的岁月”1989年,资产泡沫的不断膨胀终于使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压力,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经过五次上调后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升至6%,日
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基本情况  美国市政债券市场(Municipal Bond Market, MBM)是美国州和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平台,也是美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债券的发行不仅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个非常灵活的金融工具,降低了市政建设的融资成本,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途径。同时,发行MBM也有利于改善地方经济环境和公共服务,吸引私营企业和国外投资者扩大商业投资,提高地方就业水平。美国MBM
本次金融危机暴露出全球金融监管存在的重大缺陷:一是系统性风险事前预警与事后控制不够,二是金融监管交叉重复与真空地带同在,三是投资者和消费者利益保障机制缺失,四是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不到位。欧美国家在危机爆发以来力推的金融监管改革,体现了国际监管界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对原有监管体制和监管理念反思的最终成果,也表明了未来国际金融体系重建的方向。本文在对危机爆发以来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程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