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中学开展劳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长久以来以国际上举办的各种竞赛考试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屡屡夺魁,然而在实际的知识运用中,在科技的创新中,在知识与生产力的转化中,我们不是欧美,甚至不是邻国日本、韩国学生的对手。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我们在重视知识积累的同时严重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这种改变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尤其突出。劳动技术教育是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加强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的劳技教育在很多地区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主要阵地地广大农村中学,劳技教育尤其令人担忧。
  当前农村学校的劳动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劳动技术课程有名无实
  许多学校的课程表上,劳技课开得精彩纷呈、又足又全,甚至是学生的文具盒上课程表上也是一字不误。然而,事实上又是如何呢?说白了只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做做样子, 应付上级的检查。劳技课完全成为学校装点门面的招牌。因为只有如此方显我们的教育是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素质教育。到头来学生也只能是空喜一场,上级部门也是瞎忙一场,仅此而已。
  2. 教师队伍不稳定,素质良莠不齐
  开全开足各门课程,是教育行政部门督导检查的要求,为此学校也会迫于压力,开设劳技课,只不过“对不起,我校师资不足,只能是老师兼职”这样你一枪我一炮,堂堂的劳技教育成了众人的试验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于是在农村学校出现劳技课无人上,或者是照本宣科,或者是干脆上成自习课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3. 实践活动大打折扣
  劳技课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去掉了实践环节,劳技课的培养学生“学会设计、动手操作”的功能就会大大减速弱,达不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目标。农村学校具有场地广阔、资源丰富等优势,然而学生却只能守着课本聆听老师纸上谈兵。
  农村学校劳技课开展会出现上述令人担优的局面,不是偶然性的,综合分析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 评价机制的功利性致使课程悬缺
  在当前这种评价机制下,劳技课的“培养综合素质”的目标总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一些人认为劳技课学得再好,劳技制作水平再高,在中招考试中又不加一分,劳技再重要也只能“忍痛割爱”了。这种典型的功利主义的教育观、人才观是导致劳动技术课程不能正常开展的主要原因。
  2. 缺乏成功先例的指引
  一方面,学校考虑到升学问题,不愿意将宝贵的时间用于劳技课的“无用投入”;另一方面,面对激烈的竞争,学生也不愿过多的浪费时间。难怪有人说当前的教育是“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在这种形势下,没有认愿意成为冒着“影响教学”风险,吃“劳技课”这只螃蟹的第一人。然而事实上劳技课的开展对应于教学的促进作用,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如果一旦有成功的范例真实地出现在大家的周围,我想,离劳技课的全面复苏将会不远了。
  3. 资金投入不足
  劳技课的实践性注定了它必定的投入性。劳动基地的建设、劳动材料的购置、劳动设备的添加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在我国整个农村教育投入整体偏低的条件下,从有限的教育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用在不考试的劳技教育上,这需要巨大的决心和勇气。因此就造成农村中学“身处沃野千里,却无半分实验良田”的可悲局面。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伴随着高考指挥棒从应该教育指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劳动技术课程的全面复兴指日可待。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唯有拿出足够的胆气,抛却急功近利的狭隘思想,高瞻远瞩,勇为人先,才能开创农村劳技教育的新局面。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劳技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基础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新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相适应,以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真正全面落实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重视劳技课程的管理,配备充足的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加强劳技教育设施和基地的建设,加在物力和财力对劳技教育的投入支持。
  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劳技教育的重要性,克服困难,保证劳技教育的高效性、实践性和引导性,促进劳技教育顺利开展。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践者,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任务更加繁重,如何引导学生上好劳技课成为每一位劳技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1)劳技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渊博的学识。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教师,知识单一的老师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及时的给自己“充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做一名知识丰富,教有其法新型教师。
  (2)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我们才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而为人师表。
  (3)教师要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劳技教育作为一种技能教育,与创造发明有着相辅相成的互补作用,教师不能劳技教育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应有所拓展,有所建树,有所创新。要强调“爱劳动、会动手、有创新”得的科学精神,激励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
  (南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他的博客中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强化,青少年被迫疏远文学艺术和丰富生活,已经出现了某些‘情感荒漠化’的倾向。”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孩子“感情荒漠化”?家长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的说是孩子被寄养的结果,也有的归结于媒体的过分夸大。   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黄玉华理事指出,抱怨大环境意义不大,家长最好从自身做起,与孩子之间建立“爱的账户”,定期存进无条件的
创造教育是培养作为社会主体人的创造性(即创造能力)的教育。创造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教育思想。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价值在于创造。因此,现代教育改革运动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极其重要。  在当前学校所设的学科中,拿美术课来说,开发智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已被教育界所公认。创造性是美术学科最显著特征之一。美术创作不同于数学
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受教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培养创新能力,使之发展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