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系统编程与维护》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chao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的融合,组建在线开放式课程。这样可以更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方便地、随时随地地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应该遵循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及加强规范化管理这三条原则。《PLC系统编程与维护》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专业课程,本文针对这门课程进行在线开放课程设计。
  关键词: 信息化 在线开放 《PLC系统编程与维护》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软实力是人才,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很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传统学习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很多人的学习要求,现在的学习应该是随时随地、自由选择的自主式学习。因此,在线开放课程就显得更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
  1.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在线开放课程需要一个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发布自己的课程,让学习者在这个平台上学习,目前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很多,如智慧职教、学堂在线、百度传课等。
  2.课程的资源库建设
  课程资源库包括:教案、PPT课件、企业案例、教学录像、微课、图片、动画及习题库、自测题等。
  教案应该体现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当然不需要太具体,条条框框就行,并且分配好教学时间)、训练内容、小结和作业。
  企业案例可以采取现场视频(还要包括设计图纸和虚拟仿真)和案例说明(包括源程序、图片、文本)相结合的形式。
  教学录像可以主要以制作的PPT课件为载体,使用录屏软件,制作教学录像。这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方式,配合PPT讲解时可以配大量的图片和适当的视频文件,使得教学内容更丰满。
  微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一个微课时间在5分钟~10分钟为宜。
  3.课程内容的设计
  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PLC概述、编程与仿真软件的使用、基本指令及应用(包括指令的详细解析,举例)、顺序控制指令及应用(包括指令的详细解析,举例)、功能指令及应用(包括指令的详细解析,举例)及PLC通信(包括实际的应用)。
  4.评价
  在校生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考核如下表所示。非在校生可以通过自测题检验自己学习效果。
  5.结语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可以让学习者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不用固定在校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自主学习方式,也是让人乐于接受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文杰.一步一步学PLC编程[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2]向晓汉.西门子S7-200PLC完全精通教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张明昕.微课与翻转课堂浅谈[J].大学教育,2013(12).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利用乳液聚合法,合成制备了粒径较为均匀的P(NIPAM-co-AAc)(PNA)水凝胶微球,研究了其温度及pH敏感性质,并将这种水凝胶微球作为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吡啶硫酮钠(ZNP)的载体
在能源危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将无污染、可再生的光能更高效地利用起来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在有机化学领域,发展以自然丰度大的可见光作为能源的可见光反应意义重大。光化学反应可以实现一些传统热化学无法完成的转化,其中可见光诱导的反应通常可以避免高温高压等强烈条件,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与选择性。近年来,在氧化条件下通过活化两分子C-H键直接偶联形成C-C键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关注。
Xyloketals类化合物是从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Xylaria sp. (#2508)分离得到的一系列结构新颖的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初步活性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及L-钙离子通道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知国外有两个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全合成。我们的研究小组也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本论文目的在于研究Xyloketals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
硝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可衍生出多种官能团,以羰基化合物和β-硝基烯为底物的Michael加成,是制备硝基化合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近年来,有机小分子催化的羰基化合
近年来,纳米级的稀土发光材料由于其尺寸微小,表现出一般体相材料所不能比拟的光学性质,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在照明、显示、显像、催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
通过自组装合成有机一无机配位聚合物和超分子配合物是目前国际化学界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是合成新型复合型功能材料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们不仅具有新颖的拓扑结构,而且还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