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1~2006年自愿要求行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3100例,年龄16~43岁,平均23.5岁,B超测定孕囊直径≤30mm,无宫内节育器,无严重心、肝、肾及出血性疾病,无前列腺素使用禁忌证及过敏性体质。
用药方法:①用药前准备:服药前向对象讲明方法及不良反应,做妇科检查(子宫大小与停经天数是否相符),子宫增大小于孕7周。并做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HCG、B超(孕囊≤30mm)。②服药方法:连续2天,上午8:00服米非司酮50mg,下午8:00服25mg,服药前后需空腹2小时,第3天早晨8:00空腹到门诊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门诊观察6小时。
流产失败的标准:①用药后已排部分绒毛和孕囊或未见排出孕囊,观察过程中出血过多而施行刮宫术者;②用药7天后无出血或仅有出血而未见妊娠物排出者;③B超检查发现仍有孕囊,子宫维持原状或孕卵存活,须负压吸引终止妊娠者。
完全流产判定标准:服米索前列醇后6小时内,肉眼观察到完整的孕囊排出体外,大小与B超测定孕囊直径相符,阴道流血量不多。
结 果
药物流产观察3100例中,药物流产失败269例,失败率8.68%。药物流产失败相关因素包括以下:①子宫位置。后倾后屈位、前屈位子宫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前倾位及水平卧位者。②孕囊直径。B超测得孕囊直径<1cm及1~2cm者药物流产的失败率明显低于孕囊直径>2cm者,差异非常显著。③孕龄。停经30~39天者共1015例,药物流产失败46例,失败率4.53%,停经40~49天者共2085例,药物流产失败210例,失败率10.07%。停经40~49天者药物流产失败率与停经30~39天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讨 论
经药物流产后孕囊排出,子宫蜕膜组织及血液随着子宫收缩而逐渐排出体外,阴道流血大约需7~10天。故要求所有药物流产手术后10天门诊复查,以B超检查结果作为流产完全的标准,对不全流产者做相应的临床处理。
临床处理:①对于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孕囊已消失,但仍有阴道流血者,给予抗炎、止血、缩宫治疗即可。②10天后仍有阴道流血,且量多于月经量,B超提示宫腔内有中强度回声团≥1.5cm,应尽量行清宫术,并加用抗生素;若回声团<1.5cm,或患者拒绝接受清宫术者,应用抗生素的同时, 加服生化丸1盒,3次/日,以促进胎膜、滋养层组织等剥离排出,缩短阴道出血时间。③对于子宫前屈后屈位者及宫口紧者,10天后若B超提示宫腔内有中强回声团,无论直径大小,一律行清宫术,同时加用抗生素。④对药物流产失败者尽早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本组资料药物流产失败率8.68%,分析失败原因主要与子宫位置、孕囊直径、孕龄有关系。①子宫位置:后倾后屈位、前屈位子宫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前倾位及水平卧位者,其原因在于药物流产是阻止妊娠发展、引起子宫节律性的收缩而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前屈及后屈位子宫的宫腔为子宫的宫颈外口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角度,子宮节律性收缩时致使妊娠物不能及时顺利排出体外或不能将绒毛及蜕膜全部排出,而造成前屈或后屈位药物流产失败率高于前倾位及水平卧位组。②孕囊直径:孕囊直径<1cm及1~2cm时药物流产的成功率较高,而孕囊直径>2cm时成功率相对较低。③孕龄:停经40~49天者药物流产失败率与停经30~39天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随着停经天数的增加,药物流产的失败率也随之提高。
通过对药物流产失败相关因素的分析,提示在使用药物流产时,临床医生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加强育龄妇女的避孕意识,还要掌握子宫的位置、妊娠时间、孕囊大小进行选择。
2001~2006年自愿要求行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3100例,年龄16~43岁,平均23.5岁,B超测定孕囊直径≤30mm,无宫内节育器,无严重心、肝、肾及出血性疾病,无前列腺素使用禁忌证及过敏性体质。
用药方法:①用药前准备:服药前向对象讲明方法及不良反应,做妇科检查(子宫大小与停经天数是否相符),子宫增大小于孕7周。并做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HCG、B超(孕囊≤30mm)。②服药方法:连续2天,上午8:00服米非司酮50mg,下午8:00服25mg,服药前后需空腹2小时,第3天早晨8:00空腹到门诊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门诊观察6小时。
流产失败的标准:①用药后已排部分绒毛和孕囊或未见排出孕囊,观察过程中出血过多而施行刮宫术者;②用药7天后无出血或仅有出血而未见妊娠物排出者;③B超检查发现仍有孕囊,子宫维持原状或孕卵存活,须负压吸引终止妊娠者。
完全流产判定标准:服米索前列醇后6小时内,肉眼观察到完整的孕囊排出体外,大小与B超测定孕囊直径相符,阴道流血量不多。
结 果
药物流产观察3100例中,药物流产失败269例,失败率8.68%。药物流产失败相关因素包括以下:①子宫位置。后倾后屈位、前屈位子宫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前倾位及水平卧位者。②孕囊直径。B超测得孕囊直径<1cm及1~2cm者药物流产的失败率明显低于孕囊直径>2cm者,差异非常显著。③孕龄。停经30~39天者共1015例,药物流产失败46例,失败率4.53%,停经40~49天者共2085例,药物流产失败210例,失败率10.07%。停经40~49天者药物流产失败率与停经30~39天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讨 论
经药物流产后孕囊排出,子宫蜕膜组织及血液随着子宫收缩而逐渐排出体外,阴道流血大约需7~10天。故要求所有药物流产手术后10天门诊复查,以B超检查结果作为流产完全的标准,对不全流产者做相应的临床处理。
临床处理:①对于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孕囊已消失,但仍有阴道流血者,给予抗炎、止血、缩宫治疗即可。②10天后仍有阴道流血,且量多于月经量,B超提示宫腔内有中强度回声团≥1.5cm,应尽量行清宫术,并加用抗生素;若回声团<1.5cm,或患者拒绝接受清宫术者,应用抗生素的同时, 加服生化丸1盒,3次/日,以促进胎膜、滋养层组织等剥离排出,缩短阴道出血时间。③对于子宫前屈后屈位者及宫口紧者,10天后若B超提示宫腔内有中强回声团,无论直径大小,一律行清宫术,同时加用抗生素。④对药物流产失败者尽早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本组资料药物流产失败率8.68%,分析失败原因主要与子宫位置、孕囊直径、孕龄有关系。①子宫位置:后倾后屈位、前屈位子宫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前倾位及水平卧位者,其原因在于药物流产是阻止妊娠发展、引起子宫节律性的收缩而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前屈及后屈位子宫的宫腔为子宫的宫颈外口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角度,子宮节律性收缩时致使妊娠物不能及时顺利排出体外或不能将绒毛及蜕膜全部排出,而造成前屈或后屈位药物流产失败率高于前倾位及水平卧位组。②孕囊直径:孕囊直径<1cm及1~2cm时药物流产的成功率较高,而孕囊直径>2cm时成功率相对较低。③孕龄:停经40~49天者药物流产失败率与停经30~39天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随着停经天数的增加,药物流产的失败率也随之提高。
通过对药物流产失败相关因素的分析,提示在使用药物流产时,临床医生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加强育龄妇女的避孕意识,还要掌握子宫的位置、妊娠时间、孕囊大小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