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核心素养构型及师范生认同度的研究

来源 :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注,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建构与培养应成为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点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小学班主任核心素养相关研究成果的共性分析,横向内容对接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纵向层次遵循班主任专业发展路径,建构小学班主任核心素养模型,包括必备品格、基本能力、关键能力三大维度,为人师表、教育信念、关爱学生、教育教学、专业发展、学生发展指导、班集体组织与管理、教育沟通与协调八项素养。进一步检验小学教育师范生对此素养模型的认同程度,结果表明师范生对班主任素养模型各要素的认同度较高且相对一致,但也存在重品格轻能力,轻视教育信念的迹象,教育信念、教育沟通与协调和指导学生发展三项素养可作为班主任核心素养培育的重点。
其他文献
<正>由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等单位编制的《竹缠绕管廊工程技术规程》,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于2022年4月1日起实施,标准编号为T/CECS 945—2021。该标准于2021年6月5日通过终审,被评审专家认定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竹缠绕管廊是以竹材为基本材料,以热固性树脂为胶黏剂,采用缠绕工艺制成的新型复合管道产品,是在竹缠绕复合材料
期刊
<正>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21年9月14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单元式竹缠绕房屋》编制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线举行。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木材及复合材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欧加加主持。会上,欧加加秘书长宣读了编制组名单及宣贯了标准编写规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木材及复合材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学兵教授级高工对竹缠绕房屋标准编制工作作了指导说
期刊
动效作为互联网产品内容极度发展后被重视起来的呈现形式,以区别于静态图形内容有限及表现单一的优秀的表意能力进入了大众的视线,给用户带来新的产品体验。依托于5G时代发展对网络传输效率和存储交互都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动效成为提高用户体验和增强产品辨识度的有力手段。但是如何通过动效设计去提升用户体验的研究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本课题选择以移动端界面的动效设计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从产品和用户
<正>2022年7月28日,由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竹缠绕管廊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评估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原总工陈湧诚、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王恒栋、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宋奇叵、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总工油新华、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
期刊
解读小学语文“梳理与探究”课程目标的基本特点,了解实施策略,对于科学落实目标任务具有重要价值。小学语文“梳理与探究”课程目标具有高阶化、融通性、层级性等特点,主要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等实施策略。
肝素(heparin)是由肥大细胞产生的内源性分子,是一种高度硫酸化的糖胺聚糖,随着肥大细胞脱颗粒与组胺等物质一起释放到周围的细胞外基质中。因其主要与抗凝血酶Ⅲ结合而增强其活性,间接发挥抗凝作用,故在临床上作为抗凝剂广泛使用。然而,肝素在体内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仍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肝素能够结合体内多种蛋白,影响许多生物信息的传递,在肥大细胞活性、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及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
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玉竹药材的名称、基原、学名、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为开发含玉竹的经典名方提供参考。玉竹,最早以“女萎”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后历代多以“萎蕤”为正名,近代以来本草、方书则多以“玉竹”为正名。古代玉竹有委萎、女萎、萎蕤等不同称谓,三者名称相似且历史上存在同名异物混用情况,唐代苏敬根据功效不同单
四要件理论未能正确处理犯罪构成和正当防卫的关系。如果当下案件可能属于防卫行为,应当在进行了构成要件该当性的事实判断、形式判断之后,根据违法阻却的法理进行价值判断、实质判断以决定其是否属于正当防卫。但正当防卫不仅仅属于违法阻却事由,它和责任也有关系,特定情况下防卫行为可能存在着责任阻却或者责任减轻的情形。不宜在构成要件该当性阶段根据客观归责理论、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将正当防卫出罪,但这两种理论可以对正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美始终抱有不懈的追求,在一代代人的创新与再创造之下,凝聚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新时代,生态环境背景下的美学观念变化促使环境设计学科快速发展。基于此,该文通过分析传统造园理念,探究如何运用环境艺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讨论环境与景观艺术及园林设计的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