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为什么不能长时间离开水

来源 :第二课堂(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一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离开水以后,因为不能像人类这样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很快会窒息死亡。
  很多同学往往有这样的疑问:水中氧气的浓度要远远低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为什么鱼类能通过鳃(实际是鳃丝)和水中的氧气、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而在空气中却不行呢?
  我们知道,鱼类的呼吸作用主要是靠鳃来完成的。硬骨鱼类的鳃位于头的两侧,外有鳃盖覆盖。鱼鳃主要由鳃弓、鳃片和鳃耙组成。鳃弓是支持鳃片的骨骼。鳃耙有过滤食物的功用,它和呼吸并无直接关系。鳃片由许多鳃丝组成,鳃丝又由很多鳃小片构成,鳃小片上密布着无数的毛细血管,呼吸时气体就在这里进行交换。当水通过鳃丝时,鳃小片上的微血管通过本身的薄膜摄取水中的溶解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鱼类不断地用口吸水,经过鳃丝从鳃孔排出水,这就是进行呼吸的过程。鱼儿一旦离开了水,鳃丝就会粘连在一起,最终因失水而互相粘合或干燥,从而失去交换气体的功能,导致鱼儿窒息死亡。
  但是,有些鱼类除了用鳃呼吸以外,还可用身体的其他部分进行“气呼吸”以辅助“水呼吸”的不足。这些用以辅助呼吸的器官称为副呼吸器官。副呼吸器官上分布着许多微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行使呼吸功能。例如,鳗鲡和鲇鱼都能用其皮肤呼吸,泥鳅能用肠呼吸(把空气吞入肠中,在肠道内进行气体交换),鳝鱼可以借助口咽腔表皮呼吸,乌鱼可以用咽喉部附生的气囊呼吸,埃及胡子鲇的鳃腔内也有树枝状的副呼吸器官:这些鱼都可以离水较长时间而不会死亡。
  大多数的鱼类因为没有副呼吸器官,或者副呼吸器官的呼吸功能太弱,在离开水的很短时间内,就会因窒息而死亡。
  那么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过程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非常简单的模拟实验。
  取一支毛笔,一个杯子,在杯子中加入半杯清水,然后手持毛笔的笔竿,将毛笔的笔头浸入水中,并稍稍搅动。
  你会发现,在水中,毛笔笔头上的笔毛是分散开的,分散开的每根笔毛都可以与水充分接触。当你把毛笔从水中取出来时,毛笔的笔毛紧紧地粘在一起,笔头的表面积要远远小于所有笔毛分散开时的表面积之和。
  同样的道理,在水中,鱼的鳃丝是分散开的,都可以从流过的水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使得流经鳃丝的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完成了气体交换。但是,当鱼离开水后,鱼的鳃丝就紧紧地粘在一起,无法分散开来,即使空气中氧气浓度再大,也只能吸收很少的氧气,鱼也就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编辑 孙世奇)
其他文献
配合默契的连环杀手  庄稼地里有各种各样的害虫,有在空中飞的,也有在地上爬的;有的白天出来活动,有的则在黑夜出来作恶。蟾蜍俗称癞蛤蟆,很不讨人喜欢。它的外表丑陋,浑身疙瘩,像是生着癞疮,所以人们管它叫癞蛤蟆。蟾蜍还有一个外号叫大疥毒,这是因为它那些疙瘩能分泌出一种有毒的液体,如果哪一个动物莽撞地将它叼住,往往是还没来得及吞入腹内,便会被蟾蜍分泌的毒液弄得满嘴火辣辣的,只能将它吐出来。  青蛙和癞蛤
在辽宁省鞍山市钢城街道办事处新一佳社区里,有一位13岁的小女孩,她叫郭铭杰。与别的孩子不同的是,小铭杰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中。然而,在她童真、 稚气的目光里却流淌着安逸、 平静和坚强。多年来,小铭杰一直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着一个美丽多姿的世界,她坚信这个世界会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  遭遇不幸,在无声的世界里起飞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在多姿多彩的童年里编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