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建筑业在我国是仅次于矿山采掘业的风险事故高发产业,建筑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1978年以来,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8%增加到了7.0%,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长期以来,建筑业在我国是仅次于矿山采掘业的风险事故高发产业,建筑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与国家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社会稳定的大局。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表明,仅2006年我国建筑业(包括铁道、水利、交通等专业工程)伤亡事故就发生2224起,死亡2538人,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筑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研究和探索建筑安全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一些标准规范逐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加强,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企业对安全重视不够,安全投入不足。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质量和成本成为企业负责人关注的第一要素,也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有些建筑企业没有摆正安全生产的位置,对待安全生产得过且过,存在着侥幸心理,完全将安全生产形式化,没有将安全生产作为主要问题来抓。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种变相手段。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分配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
  政府执法力度不够,监督责任不落实。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全国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监督管理工作未完全到位,也未完全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建设工程(如冶金、化工及开发区工业园等建设项目)政府行业安全管理职责不明,行政监管主体缺失建筑施工安全处于失控状态,存在管理盲区。
  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培训不到位。目前,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000万人,其中80%为农民工,占进城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这些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违章作业严重。主要原因是不少农民工不经培训教育就上岗工作,有些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培训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另外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技能工种培训效果不明显,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建筑安全生产。
  要解决我国建筑安全的弊端,首先要加强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加大安全投入。同时还要增强监督检查的力度,落实监管责任。检查规章制度执行和实施的效果,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筑工程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隐患,由于检查不及时、不深入,会酿成伤亡事故。因此,必须以安全制度为标准,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对发现不合格的假冒伪劣安全防护用品要及时更换,对发现的问题要一抓到底,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困难,力求使安全不留隐患。在认真执行现有建筑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规制度的基础上,从法规上合理划分建设各方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明确安全监督部门安全综合监管职责,落实各监督管理部门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以督促其加强对建筑安全的管理;加强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建筑业农民工就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实施强制性培训教育的规定和办法。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和任务、农民工从业的条件、培训教育内容、考试考核办法、违规处罚责任等,要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施工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和管理,做到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发证,做到持证上岗;同时,需要加大对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技能的培训考核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严格考核标准。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和其他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安全技能知识,自觉按照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作业,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益,实现企业安全生产。
  (作者单位系青岛金胶州市场开发经营中心)
其他文献
霍尼韦尔发布了一款高度防潮、可热压成型的塑料薄膜—Safyr?,该产品是为了满足印度国内药品包装市场的要求而专门设计的。这款基于三氟氯乙烯(CTFE)的聚合物薄膜防潮性能非
“真没想到,关键时候‘党建110’帮了我大忙,了却了我心中的一桩遗憾。”86岁高龄的老党员孙大爷多年前从部队退伍转业至湖北省广水市化肥厂工作,后来随着企业改制破产,原属党组织解散,“我们这些党员成了‘流浪汉’,近日,在‘党建110’服务中心人员的帮助下,我终于如愿过上了组织生活。”  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畅通民生渠道,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需要,广水市坚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