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运用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从一位小学校长的视角出发,对F小学制定学校发展目标的历程进行了深度描述,流露出一位校长在制定学校发展目标过程中真实的所思所想,并在最后提出了研究者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学校发展目标 ; 校长 ; 叙事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49-01
学校发展目标指学校在某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就是说究竟要把学校办成什么类型、什么性质、什么水平的学校,也即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制定学校成员共同认可的目标。在本研究中,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学校层面的发展目标,还包括学生和教师层面的目标。目标就像一座灯塔,只有确立明确、具体的学校发展目标,才能引领学校成员走向正确的道路,做有用的事情,才能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
本研究根据目的抽样原则,选取曾供职F小学的M校长作为研究对象。F小学是一所附属于师范院校的六年制完全小学,规模较大且历史悠久。M校长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为人热情健谈。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辅之以文献法和观察法。访谈分多次进行,在取得研究对象的同意后,对访谈进行了全程录音并及时编码整理。
在M校长视角中,F小学确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可圈可点。
一、学校要定自己的目标
“很多年以來,学校就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学校发展目标。我记得我刚毕业分到F小学,学校的发展目标就是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太宽泛了!而且没有融入学校领导者自己的思想。”“如果没有目标,就像在浓雾里开车,特别危险是吧?马力很大,也有经验,就是很不清楚、很迷茫,所以就会出问题。所以要给老师讲清这个道理,不能在雾里开车,我们要弄清楚到底怎么走,你希望我们的学校在未来五年、十年是什么样子。”
于是,当M校长及她带领的领导班子上任以后,就开始着手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他们在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从学校实际出发,整体分析学校的发展历史,正视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同老师们一起来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
二、自下而上,敲定学校发展目标
在制定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F小学主要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方式。学校首先通过集体开会来传达学校的理念,向老师们传递为什么要给学校定发展目标,给学校定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然后通过校领导负责的座谈会方式,分组让老师们畅所欲言。“开会的时候,大家七嘴八舌的,都在说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大家设身处地的去想,说出来了好多……”分组开完座谈会之后,学校领导班子对老师们的意见进行整理。接着由M校长和Q书记根据大家的意见,把关键词串成朗朗上口的语句。最后再把这些语句反馈给老师们进行最后的调整与修改。最终学校把形成的文本印成白皮书发给老师们,在全体教师会上共同学习理解,再通过年级组继续让老师们去学习、去理解,努力使老师们的理念有所改变。
在确定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M校长对这种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感受颇深。“我觉得用自下而上这样一种方式去征求老师的意见,比自上而下更容易推。在自下而上地制定学校发展目标的时候,所有参与的老师就都很明确,有些时候你不用跟他讲太多,他也明白,就是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才去做(学校的各项工作)。”“我现在还记得那场面,印象很深,大家一次一次地在争论、在理顺一些东西的时候,那个场面特别好,也特别感人。我就觉得如果一个学校的发展,一个学校的领导能经常自下而上的做一些事情,那样好多事情就好办了。”
三、目标清晰明确,学校“日新月异”发展
F小学的发展目标明确以后,给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指导,也给老师们指明了方向,学校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提出这个目标之后,我们的工作都是循着目标做,老师们也有方向了,学校每出台一项政策,他就知道,哦!跟那个目标联系起来了,每一个决策都离不开这个目标的引领。”“最直观的就是学校环境的变化,我们的楼道、操场都出现了能够体现“以生为本”的设施。比方说我们把之前围着大松树的铁栏杆去掉,在大松树底下做一圈木制的环,这样既能保护树,也能让学生在树下读书、休闲……我就觉得每天早晨,有一些小孩儿做完卫生之后,就坐在那儿看会儿书啊、聊会儿天啊,那种感觉特别好。就是有一束阳光照射过来,然后几个小孩在那儿很随意地、很轻松地聊天甚至背课文,我觉得这才是学校的那种感觉。”
四、F小学制定学校发展目标的反思
1.构建学校愿景,明确学校发展方向
学校愿景是学校成员对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种期许和意向描述。明晰的学校愿景能够为学校成员指明努力的方向,能够有效凝聚学校成员的力量并激发其奋斗的热情。正如F校长强调的那样“必须给老师们指明学校要走到哪里,我们离目标还有多远,我们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做什么,我觉得必须明确。”因此,学校领导应及时反思学校是否拥有指引成员齐心协力的愿景,是否为大家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构建学校愿景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同时要与学校成员的个人愿景相联系,这样才能使学校愿景发挥其真实作用。
2.扩大教师参与度,增强学校民主决策
正确的决策是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现如今,增强学校民主性,扩大教师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是学校发展变革的主趋势。提高学校成员对决策的参与能够使更多教师亲身融入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来,有利于大家畅所语言,在充分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反思,使学校成员更容易理解和接纳某项决策并主动地去执行。就像F校长在带领教师制定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体会的一样。“在自下而上地制定学校发展目标的时候,所有参与的老师就都很明确,有些时候你不用跟他讲太多,他也明白,就是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才去做。”因此,学校领导在学校决策乃至整个学校发展过程中,应该让更多的学校成员参与进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校长应重视自身办学理念的优化
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在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校长亦是各项工作的引领者。因此,校长的理念、觉悟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与速度。身为一校之长,应该自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素质,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能够带领学校紧跟时代的步伐。正如M校长多次强调“一个学校的发展,光靠校长一个人是不行的,但是校长的思想,校长倡导什么,摒弃什么,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杨小微.整体转型:当代学校变革“新走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3]楚江亭.学校发展规划:内涵、特征及模式转变.教育研究,2008(2):81-85.
【关键词】学校发展目标 ; 校长 ; 叙事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49-01
学校发展目标指学校在某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就是说究竟要把学校办成什么类型、什么性质、什么水平的学校,也即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制定学校成员共同认可的目标。在本研究中,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学校层面的发展目标,还包括学生和教师层面的目标。目标就像一座灯塔,只有确立明确、具体的学校发展目标,才能引领学校成员走向正确的道路,做有用的事情,才能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
本研究根据目的抽样原则,选取曾供职F小学的M校长作为研究对象。F小学是一所附属于师范院校的六年制完全小学,规模较大且历史悠久。M校长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为人热情健谈。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辅之以文献法和观察法。访谈分多次进行,在取得研究对象的同意后,对访谈进行了全程录音并及时编码整理。
在M校长视角中,F小学确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可圈可点。
一、学校要定自己的目标
“很多年以來,学校就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学校发展目标。我记得我刚毕业分到F小学,学校的发展目标就是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太宽泛了!而且没有融入学校领导者自己的思想。”“如果没有目标,就像在浓雾里开车,特别危险是吧?马力很大,也有经验,就是很不清楚、很迷茫,所以就会出问题。所以要给老师讲清这个道理,不能在雾里开车,我们要弄清楚到底怎么走,你希望我们的学校在未来五年、十年是什么样子。”
于是,当M校长及她带领的领导班子上任以后,就开始着手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他们在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从学校实际出发,整体分析学校的发展历史,正视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同老师们一起来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
二、自下而上,敲定学校发展目标
在制定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F小学主要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方式。学校首先通过集体开会来传达学校的理念,向老师们传递为什么要给学校定发展目标,给学校定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然后通过校领导负责的座谈会方式,分组让老师们畅所欲言。“开会的时候,大家七嘴八舌的,都在说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大家设身处地的去想,说出来了好多……”分组开完座谈会之后,学校领导班子对老师们的意见进行整理。接着由M校长和Q书记根据大家的意见,把关键词串成朗朗上口的语句。最后再把这些语句反馈给老师们进行最后的调整与修改。最终学校把形成的文本印成白皮书发给老师们,在全体教师会上共同学习理解,再通过年级组继续让老师们去学习、去理解,努力使老师们的理念有所改变。
在确定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M校长对这种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感受颇深。“我觉得用自下而上这样一种方式去征求老师的意见,比自上而下更容易推。在自下而上地制定学校发展目标的时候,所有参与的老师就都很明确,有些时候你不用跟他讲太多,他也明白,就是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才去做(学校的各项工作)。”“我现在还记得那场面,印象很深,大家一次一次地在争论、在理顺一些东西的时候,那个场面特别好,也特别感人。我就觉得如果一个学校的发展,一个学校的领导能经常自下而上的做一些事情,那样好多事情就好办了。”
三、目标清晰明确,学校“日新月异”发展
F小学的发展目标明确以后,给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指导,也给老师们指明了方向,学校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提出这个目标之后,我们的工作都是循着目标做,老师们也有方向了,学校每出台一项政策,他就知道,哦!跟那个目标联系起来了,每一个决策都离不开这个目标的引领。”“最直观的就是学校环境的变化,我们的楼道、操场都出现了能够体现“以生为本”的设施。比方说我们把之前围着大松树的铁栏杆去掉,在大松树底下做一圈木制的环,这样既能保护树,也能让学生在树下读书、休闲……我就觉得每天早晨,有一些小孩儿做完卫生之后,就坐在那儿看会儿书啊、聊会儿天啊,那种感觉特别好。就是有一束阳光照射过来,然后几个小孩在那儿很随意地、很轻松地聊天甚至背课文,我觉得这才是学校的那种感觉。”
四、F小学制定学校发展目标的反思
1.构建学校愿景,明确学校发展方向
学校愿景是学校成员对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种期许和意向描述。明晰的学校愿景能够为学校成员指明努力的方向,能够有效凝聚学校成员的力量并激发其奋斗的热情。正如F校长强调的那样“必须给老师们指明学校要走到哪里,我们离目标还有多远,我们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做什么,我觉得必须明确。”因此,学校领导应及时反思学校是否拥有指引成员齐心协力的愿景,是否为大家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构建学校愿景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同时要与学校成员的个人愿景相联系,这样才能使学校愿景发挥其真实作用。
2.扩大教师参与度,增强学校民主决策
正确的决策是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现如今,增强学校民主性,扩大教师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是学校发展变革的主趋势。提高学校成员对决策的参与能够使更多教师亲身融入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来,有利于大家畅所语言,在充分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反思,使学校成员更容易理解和接纳某项决策并主动地去执行。就像F校长在带领教师制定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体会的一样。“在自下而上地制定学校发展目标的时候,所有参与的老师就都很明确,有些时候你不用跟他讲太多,他也明白,就是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才去做。”因此,学校领导在学校决策乃至整个学校发展过程中,应该让更多的学校成员参与进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校长应重视自身办学理念的优化
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在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校长亦是各项工作的引领者。因此,校长的理念、觉悟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与速度。身为一校之长,应该自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素质,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能够带领学校紧跟时代的步伐。正如M校长多次强调“一个学校的发展,光靠校长一个人是不行的,但是校长的思想,校长倡导什么,摒弃什么,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杨小微.整体转型:当代学校变革“新走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3]楚江亭.学校发展规划:内涵、特征及模式转变.教育研究,2008(2):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