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组建企业集团中的几个问题

来源 :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工业企业集团的产生,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组建企业集团过程中的问题,将有利于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一、关于组建企业集团过程中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作用在组建企业集团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都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关注。无疑,这将有利于企业集团的尽快形成和发展。但是,囿于政府部门和企业各自的地位和相对独立
其他文献
<正> 五、租赁经营招标评标办法(一)考评的原则与依据1.租赁企业的承租者是企业的法人代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他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企业家。2.组赁经营方案是由招标方向投标人发出的要约。所有投标人都必须在首先承认租赁经营方案的前提下参加投标。3.按公开投标的原则,投标人的标书是投标人对招标方的承诺,考评应以每个投标人标书的内容为准。当然,还要根据答辩的情况、民意的调查。但是,定量的考核麻该以标书的内容为依据。4.在投标人进行治厂方案演说后,应广泛进
<正> 回顾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总有人对其宏观经济效益持否定态度。这说明,尽管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乡镇企业,对乡镇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但由于一些人和部门对乡镇企业的宏观效益还有不同看法,因而仍有必要对乡镇企业的宏观效益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此外,过去有关乡镇企业宏观经济效益的文章,往往是定性研究多,定量分析少,缺乏充分的说服力。本文试图用系统观点,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但侧重
<正> 通过对湘潭纺织印染厂材料核算工作的调查、分析和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的系统设计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建立企业材料核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一、系统调查系统原始数据的来源主要有:入库单、发料单、银行托收承付凭证及其他核算凭证。材料核算的日常工作除了对收料、发料、采购分别作出批量的记录、登帐外。每月还要作一次汇总。核对和进行成本分摊,控制库存和材料资金的周转。根据我们对
<正> (一)建国以来,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很快。到1986年底,年发电量已由1949年的43亿度增加到44.55亿度,年均增长13.4%;装机容量由1949年的185万千瓦增加到9382万千瓦,年均增长11.2%;发电量和装机容量在世界上的位次,分别由1949年的第25位和第21位上升到第5位和第6位。电网也有了很大发展。我国现有100万千瓦以上的电网11个,其中华东、东北、华北、华中4个电网的容量,都已超过1200万千瓦。到1986年底,装机50万千瓦
<正> 自从开展开发我国西部地区的战略讨论以来,许多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大家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梯度推移战略”——东部重点论;“超越战略”——西部重点论;“两边夹击战略”——东、西两个重点论和把东部作为一个重点,西部为半个重点的“一个半重点”论。我们认为,着手开发我国幅员广大的西部地区,必须明确两点:一是开发西部地区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的时间,这就要有一个统筹安排,分步进行;二是开发我国西部地区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技术支撑,也就是说在国内要建立保障开发西部地区型的经济技
<正> 产品质量问题,既是微观经济管理也是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的主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商品经济的发展,怎样从宏观上加强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强调产品质量的宏观管理?国家经委1986年5月21日发布的关于监督抽查产品质量的第五号公报指出,在总共抽查的345个企业的464种产品中,不合格的占34.7%。也就是说,有1/3产品的质量不合格。生产劣质、低质产品,固然企业应负主要责任。但产品质量差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正> 目前,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新旧体制交替时期搞活企业的一个战略选择,正在全国各地推行。回顾吉林省五年来坚持承包经营的历程,可以看出,承包作为企业经营方式的改革,完全可以把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微观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连结起来。因此,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承包经营责任制,必须从改革和发展的整体目标出发,从全方位考虑。一、在纵向上深化——完善企业经营机制
<正> 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要真正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除了靠思想政治工作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之外,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实行“质量否决权”。我国长期以来,习惯于把产值、产量、利润等项指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主要标志;把完成产量和工作量作为衡量职工个人劳动成果
<正> 我国的轻纺工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产品结构亦有很大改变。但从市场供应状况看,仍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社会需要的、新颖的、质量好的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花色陈旧的、质量低劣的产品出现滞销、积压。因此,调整轻纺产品结构,适应市场的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轻纺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同一产品中不同品种、花色、款式和档次的结构。这个层次的结构变化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涉及所有企业。但一般地讲,都是在现有生产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的,不需要
<正> 企业为了打开销售局面,必须从整体销售观念出发,以合适的产品、合适的价格、合适的促销办法及技巧、在预定的时间内将产品运到合适的地点。一个企业如能有这四个方面的最佳组合,它就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那么,联想到企业中层班子的配备,也同样存在一个通过系统的工作使班子发挥出最大绩效的问题。为使中层班子配备最终能得到最大绩效,我认为这里面也有个四个“合适”的元素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