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童一个“撬起地球”的支点——优化儿童习作环境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_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言语是人类生命意识的表征,生命是言语创造的不竭动力.真正的言说,是生命的歌吟,是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言语表现,是人的生命的本然.然而,作为人生命的另一种存在,语言却成为人们的痛苦.这在儿童学习写作的时候已经清晰而无奈地表现了出来.儿童因为缺少一个“支点”,无法也无力撬起自己言语生命的“地球”,那种我口写我心,我手写我口的美妙变得那么地暗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还指出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们认为,解决儿童表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是写作的方法、技巧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多读多练”的问题,首要的是解决儿童表达的“动力机制”问题.而为儿童习作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是形成儿童习作动力机制的根本途径,是为儿童撬起语言的“地球”提供的一个重要支点.
其他文献
在每一个教师的心目中都有这样一个神圣的真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此,“转化后进生”往往就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口头禅,而对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的管理则有些放松,以致使“优生”出了问题。  一、骄傲自大症  【病理分析】  这类学生成绩特别冒尖,出类拔萃,由于他们常常得到鲜花和掌声,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家长和老师们的掌上明珠、同学们羡慕的对象。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他们就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优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2010年第9期刊登了丁大勇老师的(上册)指瑕>一文(以下称),读后得益匪浅,丁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但对其中五处指瑕,本人拜读再三实在难以苟同.现冒昧提出,与丁老师商榷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