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美文 诗性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nm123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性语文(又称诗意语文),其价值取向是人文的,教学特征是情感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体验的。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一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赞美春天使万物充满生机,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美好的希望,带来了积极向上的力量。第一、二节写了春天来到、万物苏醒、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起着总起的作用。第三、四、五、六节是分述部分,第三节运用拟人化手法描写了春草活泼调皮的样子;第四节描写了春风中温柔的柳枝、混合的气息、鸟儿的歌喉、牧童的短笛;第五节描绘了朦胧安详的如诗如画的春雨美景;第六节写了春天里,人们赶趟儿似的,一个个出来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第七、八、九节运用博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起着总结全文、寄寓主题的作用。文章篇幅不长,且文字浅显,但又清新隽永、意趣盎然,宛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就像苏轼评论王维的作品一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在教学流程中笔者改变以往的做法,让学生美听、美赏、美读、美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启发想象,感受画面美
  
  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就是一幅优美的绘画作品,《春》一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朱自清的笔下,春草是如此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如果作者没有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喜爱之情,怎能有这等精彩之笔!在朱自清笔下,春花、春风、春雨都显得那么美。花红柳绿、万紫千红,引得蜜蜂、蝴蝶争着闹春。风中的柳枝是多么温柔,风中的乐声是多么动听,风中的气息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还有,那绵绵的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像薄烟,表现了飘渺朦胧之美。读着读着,仿佛正在春风中尽情地欣赏一部春天的乐章,一幅春天的写意画。作者对春天真挚的赞美之情,已不留痕迹地融入了景物描写之中,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中,我先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用最深情的一句话说说自己对春天的感受。”生:“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春天是最富诗意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生机盎然。”……我接着问学生:“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让学生把课本都扣上,闭上眼睛,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学生神游其中,听完录音,让学生说说文中春天的美集中表现在哪些景物上,这时学生很快回答春天美在草、花、风、雨、人。尽管学生们说得五花八门,但教师迅速、清晰地板书下来。这时再让学生打开课本,与文本对话,自由模仿朗读,学生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二、披文入情,领悟意境美
  
  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春》一文意境非常优美,让人读来如同正在欣赏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一幅富有意境的图画。文章的第二节是具有节奏性的语言:“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其中蕴含的由弱渐强的语气,就像是渐强的乐句;第三节春风中的各种气息,混合着鸟儿歌唱的宛转的曲子,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嘹亮的短笛声,把读者带入了音乐的境界;第五节描绘的春雨美景,简直是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淡彩画。你看,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像薄烟的春雨,闪闪发亮的绿叶青草,一点点黄晕的灯光,悠闲的行人,正在劳动的农民,构成了一幅朦胧、安详而静谧的水墨淡彩画。这幅画使连绵不断的春雨不再令人烦恼,读者可以静静地欣赏,体味春天雨景的无穷韵味。第一次听完录音后,学生是这样说的:
  生1:我仿佛置身于春天里一样。
  生2: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春天的图画。
  生3:我仿佛听到了鸟在叫,闻到了花的香。
  生4:作者笔下的春天简直太美了!
  这时,我打开PPT图片,让学生欣赏瑰丽的春之画卷,再让学生去朗读课文,效果就出来了。
  
  三、探求意蕴,理解哲理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春》一文就是景中寓理。文章先描绘春天美景,再写春天里的人们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这气息,能让消沉的人振作精神,让懒惰的人勤奋工作,让失望的人充满希望。特别是文章的第七、八、九节,作者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不错,春天是新生事物,是美的象征,是力量的象征。“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不正是劝告我们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时机、干一番事业吗?
  这一层次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所有的工夫为的都是所有的希望。于是,人们簇拥着春天,挽着春天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去——
  (去憧憬美好的生活,去实现美好的希望,去建设美好的未来,去奋斗,去追求,去创造)
  师: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更美好,未来才更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四、反复吟诵,品味语言美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时,让学生品味最喜欢的画面,并说明理由。(教师指导说明理由的方法:修辞手法、重点字词、重点句子等,这样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喜好,说自己喜欢的理由,便可初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师: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为什么会描写得那么美好呢?
  生1:因为他用词特别丰富,而且很生动,像偷偷的、轻悄悄、软绵绵、稀稀疏疏、抖擞抖擞、舒活舒活等。
  生2:用了许多比喻句和拟人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生3:还有排比句,加强了赞美春天、喜爱春天的语气。
  师:能用文中的句子具体地说说吗?
  生4: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
  生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作者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春花颜色的鲜艳。
  生6:“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喜爱春天的思想感情,作者如果不喜欢春天,就会觉得鸟的叫声很吵,很烦。正因为喜欢,一切都才那么美好。
  生7:写春花的那一段,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竞相绽放,蜜蜂蝴蝶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动物都人性化了,使春天充满活力!
  ……
  宋代万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很快总结出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各种景物的特征,并明白了景物描写必须紧扣住它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分别带着感情朗读各幅图画,这样学生的印象变得更深刻,读起来自然就顺畅、流利、富有感情,并且为背诵课文做好铺垫。当上完课文时,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能背诵,还有部分学生在朗读时能够做到声情并茂。
  朱自清《春》一文,景、情、理三者交融,不管在艺术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愧为一篇好文章。只要我们深刻地钻研教材,抓住文中美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方法,就能引导学生随着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而喜,从中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通过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理想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塑造美的心灵,提高审美能力。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背景]    第二天就要对全市开课了,我满怀激情地进班上第一课时。笔者自诩是善于朗读的,真庆幸有《母亲的恩情》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让我可以露一小手了。《游子吟》是学生早巳会背的,一读起来似唱儿歌,于是,我决定来个声情并茂的范读,当我声泪俱下时,教室中一片哄堂大笑,好多孩子都笑到了桌底下,只有个别学生很茫然地看着我。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万丈深渊。让一群七岁的孩子理解50岁的孟郊写的《游子吟》所蕴
有了目标,就有了教与学的方向。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练习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语文教学目标应该更加明确。在减负增效的今天,是否应对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反思?传统教学中有许多优秀的宝贵的经验,在继承的同时是否一定要坚守传
摘 要:本文通过对广西某市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初中学校横向融通情况调研结果的分析,了解了该市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开展普职融通的基本情况、具体模式和做法,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推进全区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阶段 普职融通 问题 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
摘要:历史与美术学科采取导入引领、并列对接、归纳重组等模式进行教学的衔接尝试,解决了历史必修三教学中力不从心的问题。学科之间教学的衔接,改变了单个学科视角的“阈限”,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美术;学科衔接  我们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中外美术史时,感到力不从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历史教材内容过于简略和教师本身美术素养的欠缺。如果我们开拓视野,从中学整体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发现高中美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动漫仿真技术不仅运用在动画影片的艺术视觉领域,而且还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军事领域、工程设计领域和教育领域。采用动漫仿真技术可以直观逼真地还原显示工程设计的真实情况,特别是采用游戏攻关式的动漫仿真技术时更赋予了其智能化的特点,更加丰富了人机互动的活动内容,应用在教育领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断更新、充实,并在攻关过程中得到不断内化与巩固。  一、实践运用与研究背景  基于动漫仿真技
听课、看课是学习,但也成了第三只眼睛,旁观者清嘛。因经常听课、看课,放眼现今各种级别和范围的语文课堂阅读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研讨课、评优课等,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清一色的第二课时讲读教学,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即使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原来,很多老师认为第一课时就学学生字、凑读课文,为第二课时扫清障碍,没什么好上的。第一课时无形中成了单纯的识字教学,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资源开发是有效实施课程的必要条件。当前,不少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师抱怨教材没有农村味,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难度大,品德课不好教。其实不然,农村学生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文化资源等等。笔者认为,农村小学品德老师应该立足农村,因“地”制宜,因“人”设课,努力利用农村的特点开发品德课程资源。    一、因“地”制宜——开发
当前,多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新教材正在实验中,由于版本众多,而且每一版本处理同一知识内容时的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十分困惑。为此,笔者就“一次函数”这一内容在浙教旧版和浙教新版教科书以及人教版、华师大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例题素材、习题类型,编排特色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以便为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一次函数”在浙教旧版及三个版本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的呈现比较
打造有效的课堂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往往有很多时候教师在有意或无意间创设了无效课堂,使教学留住了形式,留不住“根”。笔者在此结合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剖析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现象,以和同行共勉。  一、课前无效现象  1.案例  笔者曾经在执教剑桥少儿英语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那是新授“What do you like doing”和“What does … like doing”两个句型的时
摘 要:在概述对口高考模式改革现状基础上,本文以安徽省定远化工学校为例,总结了中职学校在适应变革,全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中的一些经验。得出,随着对口招生考试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育既要抓对口升学,又要抓技能培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关键词:对口升学 技能培养 教学改革 实践探索  一、对口招生考试模式改革概述  在传统观念中,职业教育一直是次品教育、断头教育,很多学生及家长也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