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培训须先行。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行业的产业大军。培训教材和实训基地是技能人才培训的必要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把技能培训比作一个人,教材、实训基地就好似一个人的两条腿,培训师资就好似控制两条腿的大脑。如何拉长技能培训的教材和基地两条“短腿”,使技能培训工作走稳、走快,运行自如?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电力职业教育的学校教师,笔者对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建设力度,拉长技能培训第一条“短腿”,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提供依据
教材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电力行业技师、高级技师教材和专题培训教材是两块急需开发的“处女地”。为此,一要全面启动技师、高级技师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二要做深、做细专题培训教材编写工作,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体系。
1.全面启动技师、高级技师核心课程培训教材的编写
技师、高级技师是高技能人才中的重中之重,是推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到2010年,高级技师达到1%,技师达到8%”。《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明确指出:“根据新技术、新技能发展的要求,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建设步伐,组织编写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的教材。”
为提高技师、高级技师培训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在教材编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与电力生产一线技能专家的合作,从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员、教师、操作技能人才中挑选专家编撰教材,做到理论与实际操作两者并重;二是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材料的“四新”知识编入教材;三要加强与中电联等部门的联系,掌握教材编写的需求信息;四是积极争取参与编制、修订技师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标准,通过“一流企业做标准”拿到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话语权。
2.做深、做细专题培训教材编写工作
专题培训是服务于各基层企业的一种新思路,是培育培训工作新的增长点。专题培训办班比较灵活,不受培训时间长短、培训地点等条件的限制。举办新上岗或者转岗人员的岗前专项技术培训班,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四新技术”讲座等“短、平、快”专题培训,会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
二、不断更新和完善“培训基地”,拉长技能培训的第二条“短腿”,为技能人才培训提供物质保障
培训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中主要有培训、比武练兵、科研、生产服务等功能。能模拟有关工种,进行标准化操作训练,设置各类故障,提高职工排除故障的应变能力;能为职工进行标准化作业和非正常应急处理的比武演练提供适宜的场地;能利用技能培训基地的设施进行科研项目的攻关;能解决生产现场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效地保证电力安全生产。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已下发“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经过三年时间,建成功能完备、布合理、设施先进、特色鲜明的公司、省网公司和地市供电公司三级实训基地。为切实改善培训条件,提高技能培训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培训学员的职业技能。笔者认为,作为河南省电力公司的培训单位,重点建设好一批为学员校内技能培训服务的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与现场同步或适度超前、注重效益的技能培训基地尤为重要。
1.特色鲜明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条件,改革的基础、发展的水平,都不尽相同。任何培训单位都有自己的优势,这就需要着眼全局,认真比较,在比较和权衡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找准干出特色的切入点。切忌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只看到别人的优势和自己的劣势,而让自己的优势“晒太阳”或“风化”。各培训单位要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结合当地电力发展水平、电网结构特点、专业特色等情况,规划与建设能够对当地电力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推进作用,且富有特色的技能培训基地。
2.突出重点
培训基地在全面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具备职业技能训练功能,能按照职业岗位群要求的各种规范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根据主管部门给出的定位,优先建设主要的专业,优先建设技能人才短缺的专业,优先建设培训对象多的专业。
3.与现场同步或适度超前
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要合理,各种实训室的规模要适当,具备满足职业训练所需的设备配置与足够的工位,以保证受训者能得到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熟悉电网企业的主要设备与生产工艺,掌握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接触与学习电网高新技术。培训基地的设备选型与配套,紧贴电网企业生产实际,以培训需求为导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保证设备设施与生产现场同步或适度超前。
同时,建立技术同步现场或适度超前的常态机制。第一,落实经费来源,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实训基地维护、更新费用;设立实训基地维护折旧专项经费;每年从教学设备费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师资培养和后续教材课件的开发;根据行业发展,每年再增加一定数量的资金,确保基地设备、技术同步于现场或适度超前。第二,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训基地维护、更新专项资金列入每年的财务预算,并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管理,保证资金使用合理,专款专用。第三,制定维护、更新的项目管理办法。
4.管理及时到位
第一,制定实训基地标准化建设流程和验收标准,对基地建设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和验收。第二,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确保实训基地科学有序管理和正常运行。第三,编制实训基地评估细则,定期对实训基地的师资水平、设备状况及运行管理进行综合评估考评。
5.注重效益
实训基地建设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建立培训基地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提高培训基地使用效率。可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训基地建设;要通过与校企联合共建等方式,积极吸引资金参与培训基地建设;要创新培训基地建设理念,实现共同投资、互惠互利,提高实训基地的投资效益。有条件的可逐步建立独立核算、滚动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采取拉长技能培训的教材和基地两条“短腿”的办法,在控制这两条腿的大脑即培训师资的指挥下,根据电网发展的培训需求,想怎样跑就怎样跑、想怎样走就怎样走,使技能培训工作达到“可控、在控、能控”的状态。
三、培训实践的具体体会
1.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笔者认为,电力行业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土壤,学校必须深深植根于电力行业,通过密切与企业合作,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满意的培训服务。
2.紧密围绕“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加强与国家电网公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中电联、省公司及其各供电分公司的联系,认真调研企业需求,巩固现有培训市场,开发新的培训市场。
3.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整合学校力量,消除或减少前进中的矛盾和阻力,提高工作效率。
近几年,通过拉长“短腿”,两条腿平衡发展,并不断地强筋壮骨、益脑补气,学校发展持续、健康、快速。2007年1月,学校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确定为“全国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08年5月,学校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作者单位:河南电力工业学校)
一、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建设力度,拉长技能培训第一条“短腿”,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提供依据
教材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电力行业技师、高级技师教材和专题培训教材是两块急需开发的“处女地”。为此,一要全面启动技师、高级技师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二要做深、做细专题培训教材编写工作,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体系。
1.全面启动技师、高级技师核心课程培训教材的编写
技师、高级技师是高技能人才中的重中之重,是推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到2010年,高级技师达到1%,技师达到8%”。《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明确指出:“根据新技术、新技能发展的要求,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建设步伐,组织编写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的教材。”
为提高技师、高级技师培训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在教材编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与电力生产一线技能专家的合作,从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员、教师、操作技能人才中挑选专家编撰教材,做到理论与实际操作两者并重;二是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材料的“四新”知识编入教材;三要加强与中电联等部门的联系,掌握教材编写的需求信息;四是积极争取参与编制、修订技师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标准,通过“一流企业做标准”拿到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话语权。
2.做深、做细专题培训教材编写工作
专题培训是服务于各基层企业的一种新思路,是培育培训工作新的增长点。专题培训办班比较灵活,不受培训时间长短、培训地点等条件的限制。举办新上岗或者转岗人员的岗前专项技术培训班,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四新技术”讲座等“短、平、快”专题培训,会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
二、不断更新和完善“培训基地”,拉长技能培训的第二条“短腿”,为技能人才培训提供物质保障
培训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中主要有培训、比武练兵、科研、生产服务等功能。能模拟有关工种,进行标准化操作训练,设置各类故障,提高职工排除故障的应变能力;能为职工进行标准化作业和非正常应急处理的比武演练提供适宜的场地;能利用技能培训基地的设施进行科研项目的攻关;能解决生产现场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效地保证电力安全生产。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已下发“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经过三年时间,建成功能完备、布合理、设施先进、特色鲜明的公司、省网公司和地市供电公司三级实训基地。为切实改善培训条件,提高技能培训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培训学员的职业技能。笔者认为,作为河南省电力公司的培训单位,重点建设好一批为学员校内技能培训服务的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与现场同步或适度超前、注重效益的技能培训基地尤为重要。
1.特色鲜明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条件,改革的基础、发展的水平,都不尽相同。任何培训单位都有自己的优势,这就需要着眼全局,认真比较,在比较和权衡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找准干出特色的切入点。切忌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只看到别人的优势和自己的劣势,而让自己的优势“晒太阳”或“风化”。各培训单位要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结合当地电力发展水平、电网结构特点、专业特色等情况,规划与建设能够对当地电力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推进作用,且富有特色的技能培训基地。
2.突出重点
培训基地在全面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具备职业技能训练功能,能按照职业岗位群要求的各种规范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根据主管部门给出的定位,优先建设主要的专业,优先建设技能人才短缺的专业,优先建设培训对象多的专业。
3.与现场同步或适度超前
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要合理,各种实训室的规模要适当,具备满足职业训练所需的设备配置与足够的工位,以保证受训者能得到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熟悉电网企业的主要设备与生产工艺,掌握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接触与学习电网高新技术。培训基地的设备选型与配套,紧贴电网企业生产实际,以培训需求为导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保证设备设施与生产现场同步或适度超前。
同时,建立技术同步现场或适度超前的常态机制。第一,落实经费来源,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实训基地维护、更新费用;设立实训基地维护折旧专项经费;每年从教学设备费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师资培养和后续教材课件的开发;根据行业发展,每年再增加一定数量的资金,确保基地设备、技术同步于现场或适度超前。第二,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训基地维护、更新专项资金列入每年的财务预算,并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管理,保证资金使用合理,专款专用。第三,制定维护、更新的项目管理办法。
4.管理及时到位
第一,制定实训基地标准化建设流程和验收标准,对基地建设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和验收。第二,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确保实训基地科学有序管理和正常运行。第三,编制实训基地评估细则,定期对实训基地的师资水平、设备状况及运行管理进行综合评估考评。
5.注重效益
实训基地建设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建立培训基地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提高培训基地使用效率。可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训基地建设;要通过与校企联合共建等方式,积极吸引资金参与培训基地建设;要创新培训基地建设理念,实现共同投资、互惠互利,提高实训基地的投资效益。有条件的可逐步建立独立核算、滚动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采取拉长技能培训的教材和基地两条“短腿”的办法,在控制这两条腿的大脑即培训师资的指挥下,根据电网发展的培训需求,想怎样跑就怎样跑、想怎样走就怎样走,使技能培训工作达到“可控、在控、能控”的状态。
三、培训实践的具体体会
1.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笔者认为,电力行业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土壤,学校必须深深植根于电力行业,通过密切与企业合作,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满意的培训服务。
2.紧密围绕“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加强与国家电网公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中电联、省公司及其各供电分公司的联系,认真调研企业需求,巩固现有培训市场,开发新的培训市场。
3.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整合学校力量,消除或减少前进中的矛盾和阻力,提高工作效率。
近几年,通过拉长“短腿”,两条腿平衡发展,并不断地强筋壮骨、益脑补气,学校发展持续、健康、快速。2007年1月,学校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确定为“全国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08年5月,学校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作者单位:河南电力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