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患者治疗中机械辅助通气应用的价值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12685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衰患者治疗中机械辅助通气应用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效果。
  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RR、HR、MAP、PaO2、SaO2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68例患者中治疗有效65例,占95.59%,3例死亡,占4.41%,其中2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结论:临床对急性心衰患者实施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有效率高,死亡率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机械辅助通气急性心衰价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165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08-01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而心脏负荷加重,进而引起的肺循环充血、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等临床综合征,其中最为常见的为急性左心衰[1]。急性心衰可在原有的慢性心衰基础上突然起病,若不及时给予治疗,常常危及其生命,导致较高的死亡率,为此,应给予及时抢救治疗。近年来临床中将机械通气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率。本文特选取本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68例急性心衰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68例急性心衰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左心衰患者,临床表现为:脸色苍白、发绀、出汗、咳嗽及呼吸困难等,肺部布满哮鸣音及湿罗音,通过X线检查发现患者心影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其中男患者45例,女患者23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9.4±7.6)岁;原发性疾病:21例冠心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肾功能不全尿毒症,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其发病原因:由于呼吸道感染、血压急剧升高、情绪激动或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如镇静、利尿、解挛平喘等,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呼吸机型号采用PB840呼吸机,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通气参数设置:将呼吸频率设定为(10-15)次/min,潮气量设定为(8-16)ml/kg,呼吸比例设定为1∶1.5,氧浓度设定为65%-95%,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相关参数进行适当调整。若患者的低氧血症的改善情况不明显,则可行呼气末正压通气,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耐受情况,对呼气末压力的相关参数进行适当调整,让患者逐渐适应,待到患者低氧血症状得到改善,方可停止通气。若患者行无创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效果不佳,则可改用行经口气管插管有创机械辅助通气。
  1.3观察指标。详细观察及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通气前后的呼吸情况、肺部啰音情况及意识情况),同时对患者通气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RR)、血压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指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pH值及PaO2、PaCO2进行观察及记录。
  1.4疗效标准。心衰缓解有效标准为:患者呼吸不再困难,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改善,出汗量减少,心率每分钟至少20次,呼吸频率每分钟至少10次,且心态平静。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或者患者抢救失败而死亡。
  1.5统计学分析。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此采用均数表示,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heart failure,ALHF)是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简称,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危重症,是由于某种原因在短时间内使心肌收缩力得到明显降低,导致心排血量显著降低,而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竭时,患者心输出量减少,心室舒张末压逐渐增高,肺静脉血回流出现障碍,肺毛血管内的压力过高,血浆外渗,液体在肺泡潴留,进而形成肺水肿,最终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症[2]。在临床中常表现为发绀、呼吸困难、大汗、口唇轻微发绀或者肺部可听到水泡音等,该病十分危急,可迅速发展为心源性休克,致使人昏迷,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最终导致患者死亡[3]。
  临床中当患者入院后,常给予吸氧、利尿及镇静等治疗,其中有大部分患者由于不能及时纠正低氧血症,致使常规治疗效果较差,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甚至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在短时间内死亡。为此,有效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急性心衰患者的关键措施,而机械通气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4]。急性心衰患者应用正压辅助机械通气可改善患者气体交换,增加氧分压;扩张已陷闭的肺泡,减少分流;也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加肺组织顺应性,降低左心室的跨壁压,最终降低后负荷;更为重要的是可改善缺氧症状,通过呼吸末正压升高患者肺泡内压力,减轻患者肺泡及肺间的水肿,进而有利于氧的扩散[5]。在运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心衰患者过程中应该有效把握好气管插管时,这样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和生理监测指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而且对降低患者死亡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68例急性心衰患者使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好转率达到95.59%。
  机械通气有无创及有创,面罩通气属于无创通气方式,机器自身不增加任何阻力,应不影响呼吸机的同步性,并且对气流有一定的缓冲功效,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多应用于意识清晰,并且能配合治疗,咳嗽反射强的患者;而气管插管属于有创机械通气,可损伤患者的气管粘膜,增加气道的阻力,对于使用无创机械通气仍不能缓解的患者可及时使用有创机械通气[6]。在本次研究中,68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转为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治疗。
  综上所述,急性心衰患者给予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患者低氧血症,进而提高患者抢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温晓雯,叶泽辉.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23):124-125
  [2]兰平起,黄慧俐,李莉.11例急性难治性左心衰竭机械通气临床疗效观察[J].云南医药.2009(04):79-80
  [3]郝谦.有创通气联合血液透析在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中的应用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05):412-413
  [4]张智龙,凌格.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1(13):76-78
  [5]Schnabel,R,Lubos,E,Rupprecht,HJ,et al.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results from the AtheroGene stud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6
  [6]章爱芳.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9):210-212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