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胰部位结核6例分析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tale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胆胰部位结核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证实的6例胆胰部位结核误诊为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病人均为中青年,临床表现为黄疸、发热及腹痛.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局限性胆管狭窄伴近端肝内外胆管扩张;胆胰周围淋巴结结核病人还表现为胆胰周围实质性占位;胰腺结核病人可见胰头占位伴胰周淋巴结肿大;胆管结核病人胆管周围及十二指肠圈软组织影增多.6例术前均误诊癌肿而行手术探查由病理确诊,术后均予抗结核治疗.结果 经随访所有病例胆胰周围肿块明显缩小,黄疸、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胆胰部位结核与胆胰恶性肿瘤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在术前难以鉴别,常需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经手术或内镜进行有效的支撑和引流胆道,术后积极的抗结核治疗是治愈胆胰结核的关键。

其他文献
第十二届中华肝胆胰脾外科专业学术论坛,以“追踪前沿、贴近临床、面向一线”为准则,为促进学术繁荣,提高诊治水平服务。新一届“论坛”将围绕当前肝胆胰脾外科面临的“热点”、“难点”讨论和争鸣。除专题演讲外,“论坛”将选集同道们共同关心的学术课题,开展“陪审团式”的圆桌讨论,内外科参与由“坛主”主持,讨论、辩论、争论……各抒所见,提出问题,对比探索,
期刊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分析从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于瑞金医院外科收治的SAP病人,对其中初次在该院手术的90例病人进行疗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别对FAP手术病人及非暴发性SAP手术病人进行关于手术效果的分析.结果 SAP手术病人存活率为81.11%,其中FAP手术病人存活率为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当日脏器
衙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于2004年11月收治1例病人,男,56岁,因上腹部不适,食后饱胀2年,在外院经多次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拟行胆囊切除术。
期刊
急性粒细胞缺乏是肝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发生3例严重的肝移植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病人,现报告如下。
期刊
激素在肝移植的抗排斥治疗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激素在发挥有效免疫抑制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副作用.随着对免疫学基础理论认识的深入,以及新型高效的免疫抑制剂的出现,撤离激素甚至完全不用激素正成为越来越多移植中心考虑的方案.
期刊
胰腺微循环障碍是急性胰腺炎发病和加重机制之一及重要的病生理表现,它可能是始动因素,并作为一种持续损伤机制贯穿于急性胰腺炎发展的整个过程.胰激肽原酶有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临床已应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但在急性胰腺炎中尚未见报道.该文即探讨胰激肽原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微循环的影响.
期刊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主要并发症之一,随着我国的肝移植事业蓬勃发展,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段[1].肝移植普及化的趋势将从根本上改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格局。
期刊
肝内胆管结石病在我国仍然有较高的发病率,是胆道外科重点研究的一个疾病[J].最近李富宇等探讨了慢性增生性胆管炎(chronic proliferative cholangitis)对肝内胆管结石防治的重要性.慢性增生性胆管炎的研究,追溯文献,见于Nakanuma等在20世纪80年代的工作[2],Shoda等加以深入研究[3-7].该文回顾对慢性增生性胆管炎的认识,及其与肝内胆管结石的关系。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胰腺损伤病例明显增加,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是临床面临的问题.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1997-2006年手术治疗严重胰腺损伤31例,效果理想,报告如下:
期刊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是一组多个不同的内分泌腺体在同一个体先后或同时发生、以功能亢进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疾病,分为MEN-1和MEN-2两个类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