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共享出行研究综述

来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87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约共享出行是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的移动互联出行方式,产生了海量庞杂、异质多源、大尺度时空关联的交通大数据,蕴含能够描述复杂交通系统供需态势的丰富信息。从网约共享出行行为机理、平台管理优化、政府监管政策、系统仿真优化等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网约共享出行研究的基础理论前沿和交通运输管理实践成果,归纳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移动互联交通大数据,分析网约车乘客和司机的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特征辨识及外部性,追踪城市个体和群体的出行行为演变规律,揭示网约共享出行系统供需平衡和网络均衡机理。研究解
其他文献
通过ANSYS仿真软件建立了YG8硬质合金/42CrMo钢钎焊接头的焊接工艺模型和深冷处理工艺模型,分析了接头表面残余应力分布,并与经深冷+回火处理后的焊接接头表面残余应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使焊接接头42CrMo钢侧形成残余压应力,且深冷温度对残余压应力的影响较深冷次数更明显.最优深冷工艺为-160℃深冷3次,且仿真结果与试验测量值相差不大,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为实现高淬火倾向的航空高强钢材料的高质量接头,以15CrMnMoVA高强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电子束焊接工艺试验研究;针对不同结构的电子束焊接接头,分析了焊缝显微组织特征、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分布和力学性能,探讨了电子束焊接工艺对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5CrMnMoVA钢的焊缝中心形成了网篮状马氏体组织,其显微硬度为典型的马鞍形分布.不同锁底结构的电子束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基本都与母材相当,但其疲劳性能差异明显,锁底长度为1.5 mm时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较好.
采用离子渗氮、液体渗氮及气体渗氮对耐蚀耐热马氏体型热稳定不锈钢1Cr12Ni2WMoVNb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不同渗氮方法下不锈钢的硬度、组织形貌、物相变化及脆性,并对3种渗氮方法下不锈钢的耐蚀性及耐高温磨损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渗氮方法均可大幅度提高不锈钢的表面硬度,且不同渗氮处理后不锈钢的渗层组织结构大致相同,但表面物相有所差异,离子渗氮后的表面物相主要为Fe4 N及少量CrN相,液体渗氮后为Fe3 O4及ε相,气体渗氮后为Fe3 O4、Fe4 N及少量ε相;3种渗氮方法均可提高不锈钢的耐磨损
采用扫描电镜对电镀锌板表面一类斑状缺陷从微观组织及成分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电镀锌板表面缺陷呈被局部碾压形貌,且缺陷部位粘附大量小黑点,小黑点的微区成分主要由C、O、Mg、S、Ca、Si、Mn等组成.通过产线排查及特征元素追溯发现缺陷来自于连续退火基板,导致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富集在连续退火线水淬槽及与其相连水管内壁的水垢类异物粘附在板面上.通过清理连续退火线水淬槽及相连水管内壁后,基板表面质量得到控制,缺陷得以消除.
采用OM、SEM、硬度测试、摩擦磨损试验等方法研究了QPQ技术中渗氮时间对合金铸铁组织与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PQ处理后,合金铸铁表面形成的渗层物相主要由Fe2-3 N、Fe2 O3和FeO组成.渗层厚度的平方与渗氮时间存在线性关系,在580℃渗氮盐浴条件下,氮元素在合金铸铁中的扩散激活能为70.07 kJ/mol.在90~150 min渗氮时间内,随着渗氮时间延长,渗层的表面硬度值由522 HV0.05降低至441 HV0.05,当渗氮时间延长至180 min,表面硬度值回升至455 HV0.05
针对大长径比零件淬火均匀性和变形控制这一难点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高压气淬技术对大长径比零件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体的淬火压力越大、流速越快、换热能力越强,工件冷却速度越快.采用上下交替吹风的静态交变流型不会对工件的冷速产生明显影响,但有利于改善温度场均匀性,且上下交替吹风时间间隔越短,工件的温度场越均匀.
研究了国产BR1500HS高强钢制汽车车门防撞杆的高频感应淬火工艺,探究了在不同的进给速度下(70~120 mm/s),防撞杆获得完全淬透组织时的加热电压与进给速度的关系曲线图.结果发现,加热电压随进给速度的降低,淬透所需的加热电压也降低,并以分界线的形式区分是否完全淬透.防撞杆高频感应淬火采用分界线以上30 V的加热电压范围,其力学性完全能满足汽车主机厂的性能要求.
采用微观组织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显微硬度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测量,研究了单道次大变形冷轧及退火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道次大变形冷轧引起晶粒沿轧制方向被严重拉长并明显破碎形成纤维状组织及高密度位错塞积,使试验材料的硬度显著提升约1.5倍,同时晶粒细化使得自腐蚀电流密度相对原始态试样降低了2%,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略微提高.冷轧态试样经500℃退火4 h后能使组织细化至约300 nm,耐蚀性明显提高,自腐蚀电流密度相对原始态降低了33%.当退火温度升高至700℃,位错
针对核装备零部件维修再制造的需要,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高强韧马氏体不锈钢熔覆层,以改善核装备零部件的表面性能,随后对熔覆层试样分别进行300℃和500℃保温2 h的回火处理.采用OM、SEM、显微硬度计、万能拉伸试验机等设备测试了试样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原始试样的抗拉强度为1719 MPa,断后伸长率在15%左右,硬度为550 HV0.2,耐磨性较差;当回火温度为300℃时,出现逆转变奥氏体,硬度降至500 HV0.2,抗拉强度降为1662 MPa,断后伸长率超过15%,耐磨性提高;当回火温度上升到5
广泛的实践应用和复杂的计算挑战,使得轨道列车时刻表优化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交通运输及运筹管理学界的热点研究问题。作为轨道交通运营规划的一个子阶段,列车时刻表向上与线路规划(或开行方案)、向下与动车组调度融合,可以得到多个延伸的研究选题。在特定的时空网络中,列车时刻表设计就是为每个列车确定一条无冲突的运行路径,使基于用户的度量指标如乘客候车时间,或企业的度量指标如运营费用达到最优。对于没有列车越行和停站模式给定的情况,通过整数变量可以完整地刻画列车时刻表模型,但如果考虑列车越行或列车停站决策,则需要引入列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