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hzhc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候语作为日常交际中的一部分在各国的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其功能表现为人际的,即协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建立、增进和巩固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英汉问候语等常规用语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随处可见,所以,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同时,也可以减少和避免语用失误,以此达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问候语;文化差异;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刘佳丽(1992-),河北唐山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2
  问候是日常交际中最基本的礼仪之一。作为一种礼貌的行为,问候没有具体的意义,却在日常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问候方式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就可能导致交际的误解和失败。由于当今世界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所以了解中西方问候的不同之处,探寻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实现恰当的礼貌,是非常重要的。
  一、文献综述
  上世纪五十年代,霍夫曼提出了面子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他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的积极社会价值,在这种价值中,人们能够有效地获得与社会相一致的个人绩效标准。他注意到了面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渗透作用。双方之间的面子总是掌握在另一方手中。因此,人们倾向于贬低自己,以改善他人的沟通。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被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获得的个人公共形象。他们认为每个交流参与者都有两种形象: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正面形象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爱,认可,欣赏和尊重;负面形象意味着不想别人强加自己,行为不想受他人干涉和有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布朗和莱文森认为,会话中双方的两种形象都会受到打击,即说话者和听者都面临正面和负面的威胁。因此,大多数言语行为都是面临威胁的行为。礼貌会话的功能是挽回面子,降低面子威胁行为的威胁程度。
  二、中英问候语的分类
  2.1.称呼语
  中国人认为,一般来说,只有彼此熟悉的人才能直接称呼对方姓名。但在西方,以名字直呼对方的情况比在中国更为广泛。在英国,家庭成员中不管地位如何,通常都称呼对方的名字或昵称。在家里,孩子们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男性长者可称为“叔叔”,所有女性长者均可称为“姑妈”。在中国却不同,我们必须明确指出年龄大小,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中国人经常叫别人王老师,李师傅,常在姓后加上这个人的职业。如张主任、胡经理等。但在英国和美国,他们不能接受王老师,李老师这种称呼。
  2.2问候语
  在中国,打招呼是必不可少的问候方式。如果你不熟悉另一方,可能只点头示意。和熟人打招呼有很多种方式,例如:“你要上班吗?”“你吃过了吗?”这反映了朋友之间的友好关系。但对西方人来说,以这种方式打招呼会让对方感到突如其来、尴尬甚至不开心。他们觉得对方在问自己的私生活。英美人很可能误解你要限制他们的自由或者想要邀请对方吃饭,因此不能把中文问候语翻译成英文问候语。对于英美人来说,他们非常重视隐私。中国人问候有时会过于具体,进而影响隐私。在西方,只是打个招呼或按时间点打个招呼说“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相当于中国的点头之交。
  三、问候语不同的原因
  3.1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提倡和谐。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提升自己的感情生活,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中国人常常问候别人。 然而,西方国家更加重视个人。他们提倡个人独立和自由。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是有一定历史的,西方社会更加重视手工业和商业。人们经常搬家,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这反映了工商业经济的特点,也造成了人们血缘关系的弱化。因此,崇尚个人思想。他们的孩子结婚后会搬出去,有独立的生活。因此,在西方,人们不把自己的私生活当作问候。受一千年前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人不通过谈论别人的外表和衣着来打招呼,而是把性格,才能和智慧作为一个话题。而西方人对新事物很好奇,他们很容易对新车、新衣服、新发型感兴趣,并赞扬别人。此外,不同地域环境对口语交际有很大影响。英国和美国大多属于岛国。如英国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温带海洋气候,所以英国人的问候主要是天气。当他们见面时,他们通常会先讨论天气问题。
  3.2不同的价值观
  中西方价值观非常不同。西方人大多信基督。他们希望得到神的救恩。中国人信奉儒学,强调“善与仁”,尊重儒家思想,尊老爱幼。两者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大相径庭的。所以文化上会有差异。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说话和谐,非常重视道德的“伦理”。中国社会的礼貌原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等级差异的标志。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关心对方生活中特定的事情。他们互相询问有关家庭、生活、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在西方国家,人们追求个性发展,崇尚自由平等,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人奋斗。在美国,年轻一代按他们的年龄称呼他们的名字。孙子可以叫他祖父的名字,而这在中国是很不礼貌的,但在美国是很正常的。
  四、结论
  问候是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理解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及造成文化冲突差异的原因很有必要。分析这些冲突,找到消除这些冲突的好办法,才能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加强。人们对文化差异更加关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
  在分析了中西方问候语差异产生的原因后,对促进中西问候语的发展交流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为了加强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日常表达需要做进一步研究,以促进跨文化交际,实现整体和谐。第二,加强对差异的理解。地球村时代来临,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方便。我们也应该更加重视文化差异。阅读更多与西方文化背景有关的书籍,观看相关的图片和电视节目,积累更多的知识。同时传播民族文化精华,使对方了解差异。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实现交流与沟通。第三,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都应该加入跨文化交流的课程,提高对跨文化交际重要性的认识。第四,通过沟通缩短中外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相互信任。可以组织一些跨文化交流活动,了解世界各国的口碑和文化,从本质上提高人们的文化内涵和修养。
  参考文献:
  [1]奥斯汀,J.如何用词做事[J].2002。
  [2]Brown,P,
其他文献
摘 要:1999年,马宁在《当代电影》杂志上提出了“新主流电影”的概念。基于当时的历史语境,马宁的“新主流电影”是针对低成本的商业影片提出的一种发展策略。随着近年来电影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大片”这一概念从商业电影中脱颖而出。这一现象反映了新时代下的中国主流电影在内容主题以及形态上有着不同以往的改变和创新。国产片对于我们所了解的主旋律电影市场化以及商业化的探索推动了新主流电影向新主流大片的发展。新主
摘 要:《赵氏孤儿》作为一部经典的历史名剧,闻名世界,在上千年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被改写成符合不同民族审美的作品,背后蕴含着中西方不同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赵氏孤儿》;《中国孤儿》;中西文化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复仇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赵氏孤儿》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历史剧,最早可溯源
研究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能够自我更新和产生一种或多种间叶组织的骨髓或其它组织中的一种干细胞.由于没有一个公认的抗原(类似于CD34识别造血干细胞),也没有一个公认
《触不可及》赵导的荧幕处女作,相比当下许多电影,也算是良心出品,对得起观众的电影票.剧中男女主人公性格以及身份的差异,造成了各自命运的悲剧.本文结合主人公不同的性格和
本文主要讨论了广播电视台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广播电视台的成本管理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广播电视台今后的健康、迅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This article m
摘 要:语言的模糊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模糊限制语的意义包含模糊性。本文从礼貌原则视角下分析英文电影《博物馆奇妙夜1》中的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且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依据普林斯的分类。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模糊限制语的适当使用,不仅可以帮助说话者达到预想的交际目的,而且可以使话语更得体,更易被听者接受。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礼貌原则;电影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撞车》这部电影讲述了在美国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洛杉矶,来自不同种族(白人、黑人、黄种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北美、南美、东亚、中东等)和不同社会阶层(检察官、董事、锁匠、店主、街头店主等)的人的一系列文化冲突事件,反映了在多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歧视、种族歧视、阶级歧视、性别歧视和黑人内部的歧视。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义;歧视;文化冲突  作者简介:翟菲菲(1992-),女,山西朔州人,研究方
本文以莫言话剧《我们的荆轲》为例,从戏剧的内容、结构特征、语言、意境这四个方面认真分析新时期以来我国话剧的审美特征.
新闻发布──2001年4月23日──现在,工程师们可以将 National Instrument(美国NI公司)的LabVIEW软件嵌入到紧型工业测量I/O节点,构建分布式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系统。利用这些以最新的 FieldPoint 2000系列网络模块支持 Press Release
摘 要:小说和电影有很多的相通之处,但是也有着差异。本文将从小说与电影的通而不同之处,对电影《边城》改编的得与失作出评价。  关键词:《边城》;小说;电影;改编  作者简介:魏瑶,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20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2  小说《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界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