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服饰融合与中华文化认同——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是中华文化认同建构的关键时期,以服饰为代表的族际间物质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文化认同扩大的重要媒介和居间环节。魏晋南北朝服饰融合为中华文化带来新的文化意义,各族群通过服饰文化意义模式选择与文化意义转换实现了族际间服饰文化意义的对接,推动了多元与共享的中华服饰文化体系的形成,中华文化认同秩序得以重构。
其他文献
北魏六镇从设置之始,逐渐形成多民族共处的社会结构、胡汉文化交融的社会面貌和碰撞与交融认同并存的社会关系。六镇起义正是这种社会状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胡汉各族联合起来的人民大起义,集中反映了六镇的阶层对抗和民族交融。碰撞、交融与认同是六镇社会的基本特点,体现了六镇社会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它不仅贯穿了六镇社会的始终,而且延续到六镇人员离开故土之后,在北朝后期发出历史的回响,为此后北方民族融合的继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六镇社会中层的特点和作用尤为值得关注。六镇社会是中国古代边疆民族社会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