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学本体看学科目标的实现

来源 :南方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宏观角度梳理了中外考古学阶段性发展的历程,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了两者在学术发展与学科体系上的差异.中国考古学需在实践和研究中总结优势,重新厘定学科发展方向.通过考古学的本体论研究,思考主观与客观间的转化、科学与人文因素的融合、过去与现在“鸿沟”的弥补等核心层次的问题,解决综合研究滞后、学科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进而,通过理论与方法的完善、批判思维的养成、高校教育的改革等途径,来改造现有的学科体系;并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从业者,以实现构建中国特色学术体系、拥有国际话语权这一学科发展目标.
其他文献
经本文分析,至少在夏商时期,东南原始瓷产地在制瓷原料和技术上具有一定优势,成为中国主要的原始瓷产地.近年来东南地区一系列的考古发掘,使得生产原始瓷窑址的年代上限可追
历时6年,“生业与社会”栏目已经开设23期.我们的研究范围涉及15个省市自治区的40余处遗址的人骨考古、动植物考古、古DNA研究、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和环境考古;还包括对多种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将传道放在最前,是因为老师不仅仅教授书本知识,还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和自信,保证学生的身心也能茁壮成长.
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苏霍姆林斯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
铜镜工艺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之一.铜镜既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古人居家生活的必备物品,也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根据不同的标准,出发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对铜镜的
期刊
一、小引rn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樾清道光元年(1821年)十二月初二日出生于浙江省德清县东郊南埭村(今乾元镇金火
期刊
设计师是指在某个特定的专门领域,创造或提供创意性的工作.设计与文化的源流关系,决定了设计师的创造始终受文化的影响.本文以亚历山大·麦昆的设计风格,从文化的视域去思考
陶器(或陶片)是早期遗址中最常见的遗物.对于陶器,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其器物形态及演化过程的类型学研究,而甚少关注陶器出土时的保存状态.在考古埋藏学、人类行为模式
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等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信息已经成为人们走向世界、了解世界、与世界沟通的主要窗口.通过一些简单的
南京博物院是我国大型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为始建于1933年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经过数代同仁的努力,目前除庋藏四十三万余件(套)文物外,还收藏大量的古籍和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