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验用品
1.药品:硫酸亚铁晶体、蒸馏水、硫氰化钾溶液、还原铁粉、固体氢氧化钠。
2.仪器和材料:酒精喷灯、大试管、滴管、细长玻璃管(φ6mm~8mm)、泡沫塑料、研钵。
二、实验步骤及现象
1.制反应管:将细长玻璃管切断成20cm长的玻璃管,将一端在酒精喷灯上熔化封口。
2.制亚铁盐溶液:在大试管中制备硫酸亚铁溶液,加入还原铁粉、加热,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溶液不显红色为止,表示溶液中已不含Fe3+,用橡皮塞塞好备用。
3.制过滤层:将泡沫塑料按玻璃管内径大小制成圆形或球形。
4.粉碎氢氧化钠:在研钵内将固体氢氧化钠研碎,便于装入反应管内。
5.装管:先将制备好的硫酸亚铁溶液滴入反应管内,约装3[]4管;再塞入过滤层到接近液面为止;最后装入固体氢氧化钠,留1cm~2cm空管。
6.封口:将装好反应物的反应管开口端在酒精喷灯上熔化封口。
7.反应及现象:先垂直拿着反应管,固体端朝下,至下端有白色、灰色物质生成时,反向静置,灰色物质变成绿色、红褐色;再反向上下振动,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反应完毕后,反应管分段显色,一端\[盛硫硫酸亚铁(FeSO4)]有白色絮状沉淀,另一端\[装氢氧化钠(NaOH)]有绿色、红褐色沉淀。用此法制备的氢氧化亚铁可以长期保存。
三、现象解释
在碱性条件下,氢氧化亚铁很容易被氧气氧化,只有使反应管中氧气的含量降至最低限度,才可能得到纯的氢氧化亚铁。上述过程中,将反应管垂直放着,固体端朝下,反应物接触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即Fe2++2OH-Fe(OH)2↓。管内固体端的少量氧气将其氧化为氢氧化铁,即4Fe(OH)2+O2+2H2O4Fe(OH)3。生成物由白色转为灰色、绿色附在固体氢氧化钠上,反向静置,管内气体往上跑,其中的氧气继续氧化氢氧化亚铁,灰色物质变成绿色、红褐色。由于氧化反应使管内氧气的分压降低,导致液相内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直到管内氧气的含量极低时,再将反应管反向上下振动,余下的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充分反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不再与氧气反应,得到白色的絮状沉淀。
四、体会
要制得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并使氢氧化亚铁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沉淀状态,关键在于减少影响氧化亚铁沉淀生成的各种因素。首要的因素就是溶液中氧气的含量,只有减少溶液中氧气的含量,才有可能得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其次是隔绝空气与溶液的接触,以免刚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又被新融进溶液里的氧气所氧化。再次是尽可能减少中间过程,这样有利于减少反应物与空气接触,也就减少了溶液中溶解氧气的机会,达到充分减少溶液中氧气含量的目的。根据这些因素,我设计了以下实验:
首先制备亚铁盐溶液时,使用沸腾后冷却的蒸馏水,加入还原铁粉,加热,制备完成后,用橡皮塞塞好备用;其次将制备好的硫酸亚铁溶液滴入反应管内,约装3[]4管,再塞入过滤层到接近液面为止;最后装入固体氢氧化钠,留1cm~2cm空管,将装好反应物的反应管开口端在酒精喷灯上熔化封口,使反应管有开放性系统变成密闭性系统,杜绝了溶液与外界空气的接触,使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不再与氧气反应,得到白色的絮状沉淀。该实验方法操作较麻烦,但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第一中学
1.药品:硫酸亚铁晶体、蒸馏水、硫氰化钾溶液、还原铁粉、固体氢氧化钠。
2.仪器和材料:酒精喷灯、大试管、滴管、细长玻璃管(φ6mm~8mm)、泡沫塑料、研钵。
二、实验步骤及现象
1.制反应管:将细长玻璃管切断成20cm长的玻璃管,将一端在酒精喷灯上熔化封口。
2.制亚铁盐溶液:在大试管中制备硫酸亚铁溶液,加入还原铁粉、加热,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溶液不显红色为止,表示溶液中已不含Fe3+,用橡皮塞塞好备用。
3.制过滤层:将泡沫塑料按玻璃管内径大小制成圆形或球形。
4.粉碎氢氧化钠:在研钵内将固体氢氧化钠研碎,便于装入反应管内。
5.装管:先将制备好的硫酸亚铁溶液滴入反应管内,约装3[]4管;再塞入过滤层到接近液面为止;最后装入固体氢氧化钠,留1cm~2cm空管。
6.封口:将装好反应物的反应管开口端在酒精喷灯上熔化封口。
7.反应及现象:先垂直拿着反应管,固体端朝下,至下端有白色、灰色物质生成时,反向静置,灰色物质变成绿色、红褐色;再反向上下振动,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反应完毕后,反应管分段显色,一端\[盛硫硫酸亚铁(FeSO4)]有白色絮状沉淀,另一端\[装氢氧化钠(NaOH)]有绿色、红褐色沉淀。用此法制备的氢氧化亚铁可以长期保存。
三、现象解释
在碱性条件下,氢氧化亚铁很容易被氧气氧化,只有使反应管中氧气的含量降至最低限度,才可能得到纯的氢氧化亚铁。上述过程中,将反应管垂直放着,固体端朝下,反应物接触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即Fe2++2OH-Fe(OH)2↓。管内固体端的少量氧气将其氧化为氢氧化铁,即4Fe(OH)2+O2+2H2O4Fe(OH)3。生成物由白色转为灰色、绿色附在固体氢氧化钠上,反向静置,管内气体往上跑,其中的氧气继续氧化氢氧化亚铁,灰色物质变成绿色、红褐色。由于氧化反应使管内氧气的分压降低,导致液相内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直到管内氧气的含量极低时,再将反应管反向上下振动,余下的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充分反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不再与氧气反应,得到白色的絮状沉淀。
四、体会
要制得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并使氢氧化亚铁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沉淀状态,关键在于减少影响氧化亚铁沉淀生成的各种因素。首要的因素就是溶液中氧气的含量,只有减少溶液中氧气的含量,才有可能得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其次是隔绝空气与溶液的接触,以免刚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又被新融进溶液里的氧气所氧化。再次是尽可能减少中间过程,这样有利于减少反应物与空气接触,也就减少了溶液中溶解氧气的机会,达到充分减少溶液中氧气含量的目的。根据这些因素,我设计了以下实验:
首先制备亚铁盐溶液时,使用沸腾后冷却的蒸馏水,加入还原铁粉,加热,制备完成后,用橡皮塞塞好备用;其次将制备好的硫酸亚铁溶液滴入反应管内,约装3[]4管,再塞入过滤层到接近液面为止;最后装入固体氢氧化钠,留1cm~2cm空管,将装好反应物的反应管开口端在酒精喷灯上熔化封口,使反应管有开放性系统变成密闭性系统,杜绝了溶液与外界空气的接触,使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不再与氧气反应,得到白色的絮状沉淀。该实验方法操作较麻烦,但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