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思维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有效提问 课堂效率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方法上多下功夫。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师有效提问前提。教师面带微笑进课堂,不在课堂上训斥和批评学生,对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也要处理得当,从而为有效提问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1、紧扣课题提问
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题目,学生看了就会产生好奇心,教师就可以利用该课题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
案例1:《梅兰芳学艺》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谁是梅兰芳?
生:他为什么要学艺?
生:他是怎样学艺的?
生:他学成了吗?
案例2:《猴子种果树》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猴子为什么要种果树?
生:猴子种了哪些果树?
生:猴子是怎样种果树的?
生:猴子种果树,结果怎样?
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梅兰芳学成了吗?”“猴子种果树,结果怎样?”这些简单的问题,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可以直接解决。 “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猴子是怎样种果树的?”这些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整节课就应该围绕重点问题进行研读。
2、抓住关键词句提问
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教法。有些课文,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的重点部分,精讲多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重难点部分,则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突破难点,可以设计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跳一跳摘到果实”。
案例:《北风和小鱼》
师: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北风“得意”的原因。
生:因为大家都怕它。
师:谁怕它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
师:原来是因为北风一吹,青草变了颜色,梧桐树落了叶,鸟儿躲进了窝。那么你能把北风“得意”的样子读出来吗?
生绘声绘色地读出了北风“得意”的样子。
……
教学时,教师抓住关键词“得意”展开,紧扣“得意”,从“得意”的原因、“得意”的表现,到学生“得意”的朗读,环环相扣,突出教学重点。
3、抓住学生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新课程要求我们能够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在求异思维培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多种思维的火花,沿不同方向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
案例:《陈毅探母》第12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陈毅很孝顺?
生:老师,我觉得陈毅爷爷不孝顺。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说呢?
生:我从图上看到他在笑呢。
师:你很注意观察。请小朋友想想:陈毅爷爷是为什么笑的?
生:陈毅爷爷难得回家一趟,看到母亲就很高兴。
生:母亲生病了,肯定很痛,陈毅爷爷对她多笑笑,母亲就会忘记疼痛了。
师:看来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教师竖起大拇指)
课堂上,一位学生突然提出:陈毅爷爷不孝顺。教师紧紧抓住这个生成资源,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能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结合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
三、把握提问的时机
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提问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案例:《陈毅探母》第12自然段。
当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陈毅为什么脸上笑眯眯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也是引导学生体会母子情深的切入口,于是
师:请小朋友再看看图,母亲脸上是什么表情呢?
生:母亲也是笑眯眯的。
师:为什么母亲生病了还笑呢?
生:儿子很久没回家,现在回来了,母亲很高兴。
生:母亲看到儿子回来,就觉得病好多了,就笑了。
师:是啊,母亲生病时,看到儿子回来,是最开心的事。(我微笑着竖起大拇指)
在语文课堂中,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案例中,我就抓住了提问的时机,引导学生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浓浓的母子情。
四、明确提问的指向
课堂提问切忌:“是不是”“对不对”。否则会导致提问过多,问题过散,反而没有重点。有时,教师提问后,学生突然没声音了,这是教师提问指向性不明确导致的。
《九色鹿》一课中,教师指课题提问:这个课题主要讲谁?然后换个题目《珍珠鸟》写的是谁?《少年王勃》呢?学生一一作答,教师追问:你发现了什么?原来这些课文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教师的每个问题,指向性如果都很明确,学生就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就会积极地思考,很好地作答。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注重答问的评价
教师的有效提问还体现在对学生答问的评价上。教师不能为了课堂进度,对学生的答问,简单评价“好”、“对”或者“不对”。教师应该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答问,进行准确、及时的评价,尽量挖掘学生的亮点,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也要婉转评价。
总之,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有效提问 课堂效率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方法上多下功夫。
- 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师有效提问前提。教师面带微笑进课堂,不在课堂上训斥和批评学生,对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也要处理得当,从而为有效提问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 抓住关键点设计提问
1、紧扣课题提问
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题目,学生看了就会产生好奇心,教师就可以利用该课题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
案例1:《梅兰芳学艺》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谁是梅兰芳?
生:他为什么要学艺?
生:他是怎样学艺的?
生:他学成了吗?
案例2:《猴子种果树》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猴子为什么要种果树?
生:猴子种了哪些果树?
生:猴子是怎样种果树的?
生:猴子种果树,结果怎样?
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梅兰芳学成了吗?”“猴子种果树,结果怎样?”这些简单的问题,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可以直接解决。 “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猴子是怎样种果树的?”这些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整节课就应该围绕重点问题进行研读。
2、抓住关键词句提问
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教法。有些课文,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的重点部分,精讲多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重难点部分,则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突破难点,可以设计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跳一跳摘到果实”。
案例:《北风和小鱼》
师: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北风“得意”的原因。
生:因为大家都怕它。
师:谁怕它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
师:原来是因为北风一吹,青草变了颜色,梧桐树落了叶,鸟儿躲进了窝。那么你能把北风“得意”的样子读出来吗?
生绘声绘色地读出了北风“得意”的样子。
……
教学时,教师抓住关键词“得意”展开,紧扣“得意”,从“得意”的原因、“得意”的表现,到学生“得意”的朗读,环环相扣,突出教学重点。
3、抓住学生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新课程要求我们能够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在求异思维培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多种思维的火花,沿不同方向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
案例:《陈毅探母》第12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陈毅很孝顺?
生:老师,我觉得陈毅爷爷不孝顺。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说呢?
生:我从图上看到他在笑呢。
师:你很注意观察。请小朋友想想:陈毅爷爷是为什么笑的?
生:陈毅爷爷难得回家一趟,看到母亲就很高兴。
生:母亲生病了,肯定很痛,陈毅爷爷对她多笑笑,母亲就会忘记疼痛了。
师:看来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教师竖起大拇指)
课堂上,一位学生突然提出:陈毅爷爷不孝顺。教师紧紧抓住这个生成资源,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能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结合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
三、把握提问的时机
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提问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案例:《陈毅探母》第12自然段。
当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陈毅为什么脸上笑眯眯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也是引导学生体会母子情深的切入口,于是
师:请小朋友再看看图,母亲脸上是什么表情呢?
生:母亲也是笑眯眯的。
师:为什么母亲生病了还笑呢?
生:儿子很久没回家,现在回来了,母亲很高兴。
生:母亲看到儿子回来,就觉得病好多了,就笑了。
师:是啊,母亲生病时,看到儿子回来,是最开心的事。(我微笑着竖起大拇指)
在语文课堂中,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案例中,我就抓住了提问的时机,引导学生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浓浓的母子情。
四、明确提问的指向
课堂提问切忌:“是不是”“对不对”。否则会导致提问过多,问题过散,反而没有重点。有时,教师提问后,学生突然没声音了,这是教师提问指向性不明确导致的。
《九色鹿》一课中,教师指课题提问:这个课题主要讲谁?然后换个题目《珍珠鸟》写的是谁?《少年王勃》呢?学生一一作答,教师追问:你发现了什么?原来这些课文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教师的每个问题,指向性如果都很明确,学生就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就会积极地思考,很好地作答。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注重答问的评价
教师的有效提问还体现在对学生答问的评价上。教师不能为了课堂进度,对学生的答问,简单评价“好”、“对”或者“不对”。教师应该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答问,进行准确、及时的评价,尽量挖掘学生的亮点,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也要婉转评价。
总之,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