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政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t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一代人才。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三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四是重视实践。
  关键词: 思政课 中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知识是创造知识的基础,没有知识积累就没有知识创造。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但有能力必然有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应以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为基础。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果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创新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学生对高一思想政治课中的“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财政的作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等基础知识不甚了解的话,那么面对“扩大和培育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要从何入手分析,从而获得有见地、有创新的答案呢?所以说没有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学生就会失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让学生掌握好、理解透,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此基础上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充分运用“学导式”教学形式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学导式”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导式”教学是在自学辅导和启发式教学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学入手,以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为目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教学特点是:①学在导前,自学为主;②教师的“教”集中在“导”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③学导结合,教学相长。“学导式”的课堂结构一般包括四个环节,即自学—质疑—精讲—演练。其中演练是“学导式”综合开发学生智能的主要环节,自学是基础,精讲是条件。当然,在一节课中四个环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同时可以演变成几个单一课型的综合,进行单元教学。总之,要根据不同学生、教材内容和不同层次等各种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之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因为:第一,“学导式”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它以自学、思考和讨论为主,学生自己观察、辨认、分析或动手操作,作出判断或结论。这样可以把学习和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第二,“学导式”这种教学方式其重点放在开发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上,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开发和普通发展,实行教书育人统一,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有机渗透,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得综合效应。
  三、加强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复习时要适当地变换方式,提出新的理解要求,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新颖,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复习方法大体有:图表法、类比归纳法、问答法、练习法等。复习方法很多,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在复习高一经济生活中“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时,就可以利用图表法进行。制作图表时,教师要居高临下,积极启发诱导学生找出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这样,既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两主”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练习是复习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很好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比如启发性练习,可以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讨论性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消化、理解教材,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总结性练习,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总之,在灵活多样的复习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
  四、重视实践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实践。首先要在课堂活动中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实践。课堂内的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对于“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经济生活》中的“价值规律”、“资源的优化配置”、“新时代的劳动者”等基本知识,《政治生活》中的“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等基本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其次,要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潜在课程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中心;根据学生各人兴趣爱好,自愿参加、自己动手实践为主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的教学教育活动形式。比如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诸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组织学生听取专题报告会、读书读报活动及各种比赛活动等。第二课堂的特殊性既能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接触社会、深入实际,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获取最新知识,学到课堂内、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又能用事实材料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新课程改革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认真研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主动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担负起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那么相信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必将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系列.
  [2]默耕,主编.经典教学方法荟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分型及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5例9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人行MSCT(GE Lightspeed 16或Lightspeed
课程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之一,更是课程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之一。体育新课标指出:教师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在课程内容上具有很大选择性,为老师创造性地实施《标准》提供可能。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发展都没成熟,体育课和户外活动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如果在把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并能对强化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1.教师要吃透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凭借材料,是教学信息沟通的中介媒体。钻研教材是备课、上课,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1理解。确保把教材中的每一句都弄懂,充分掌握论点、论据。  1.2精通。掌握教材的
摘 要: 新课程到底怎么教,怎样才能适应新课改,已成为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教学互动不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究知识的愿望,启迪学生思维,有积极意义。思想品德教学中名言警句的运用尽可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使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名言警句 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