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核心素养能力 践行学业质量标准——以2021年高考理综全国甲卷第25题为例

来源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u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物理核心素养为指导,从学业质量水平出发,构建解题的科学思维导图;用多种方法解析2021年高考理综全国甲卷第25题,其亮点是用动量定理的正交分解法来“秒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
其他文献
2021年高考理综全国乙卷物理第33题,较好地体现了考查基础,变换情境,重点必考,主干多考的命题要求.题目稳中创新、难度适中、思想鲜明,旨在引导高中物理教学遵循课程标准,回归物理本源,助力高中物理学科育人方式的改革.
期刊
以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物理试题第33题为例,浅析高考对热学知识的考查要求.本题以热学知识为背景,借助图像、重思维过程的考查,以及数学方法在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具体应用,凸显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对2021年高考理综全国卷(乙)物理选择题进行了评析,从试题结构、考点分析、育人导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试题情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整体评价,从解析、评析、题源及拓展等角度进行了细致论述.
以“电能的输送”一节为例,尝试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提炼学科育人价值,感受物理学科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作用,力图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打下基础.
一、试题及解析rn题目 24.一篮球质量为m=0.60 kg,一运动员使其从距地面高度为h1=1.8 m处由静止自由落下,反弹高度为h2=1.2 m.若使篮球从距地面h3=1.5 m的高度由静止下落,并在开始下落的同时向下拍球,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也为1.5 m.假设运动员拍球时对球的作用力为恒力,作用时间为t=0.20 s;该篮球每次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能的比值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m/s2,不计空气阻力.
期刊
2021年高考物理全国乙卷第34题在强化基础性考查的同时,优化情境设计,深化关键能力的考查,在引导教学方式,减少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rn一、试题解析、评析、溯源及拓展rn1.试题第一小题rn(1)图中实线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曲线,经过0.3 s后,其波形曲线如图1中虚线所示.已知该波的周期T大于0.3 s,若波是沿x轴方向传播的,则该波的速度大小为_m/s,周期为_s;若波是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该波的周期为_s.
期刊
本文探讨朱德熙(1961)分析出来的语言单位"的_1"的性质与功能.在朱德熙(1961、1982)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分布式形态学的理论假设,文章提出:"的_1"是一个副词类赋予者,它与三大类成分组合,投射副词语类,生成一个副词.文章依次描写了"的_1"与每类成分的组合,并解释了在组合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如"的_1"的隐现造成的语法功能差异,与"的_1"组合的成分的准确定性等.以对"的_1"的分析为基础,文章强调了以句法完整性为标准区分现代汉语复合词与词组的解释力与必要性.
对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第34题一道光学创新实验对科学思维的考查进行深入分析;以新课程理念和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选考内容的三若干教学建议.
对2021年全国甲卷实验题第23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试题命题立意、题目溯源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反思,以期为实验教学和复习备考提供思路.
本文考察和分析了语文辞书释义提示词"指、比喻、形容、借指、泛指"的概念、表达功能和使用场合,厘清了各提示词之间的区分及内在联系,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对纠正语文辞书中提示词的误用、混用现象,提高提示词使用的准确性、科学性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