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免疫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试验疗效分析

来源 :国际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qui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继性T细胞治疗(adoptive cell transfer therapy,ACT)是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基因工程编辑的T细胞受体T细胞(T cell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s,TCR-T)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body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CAR-T)为主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手段。目前TIL和TCR-T疗法,尤其是TIL和TCR-T联合其他方案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2、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抗体、放疗等在部分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显著疗效,但相关研究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现就TIL和TCR-T疗法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常见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肝转移灶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7月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确诊肝转移的33例GIST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34~70岁)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早期显像,另有9例后行延迟显像。对患者PET/CT图像行视觉分析,比较
目的分析并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及CT影像组学参数在预测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间于南方医院就诊的114例[男64例,女50例,年龄35~84(平均61)岁]肺腺癌初治患者的治疗前18F-FDG PET/CT图像及其EGFR表达资料。用LIFEx软件手动逐层勾画感兴趣体积并提取图像参数,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
目的探讨治疗前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摄取异质性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靶向治疗效果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8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29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2(32~69)岁]临床、病理及治疗前18F-FDG PET/CT影像资料,患者均接受曲妥珠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一线治疗。对患者进行中
纸质报告或其电子版报告是影像医师与转诊医师的主要沟通方式。报告的内容不仅影响患者的管理和临床结果,而且可以作为法律性文件用于医疗纠纷的评判,用于证明医疗的必要性、计费的准确性和监管的合规性。融合显像的复杂性使得完成一份高质量的PET/CT报告可能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报告困难。该文讨论了一份简洁、完整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肿瘤显像报告应具有的基本要素,并通过日常临床实践中的例子对这些
期刊
铜是人体代谢的必需金属元素。铜稳态失衡可导致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其在肿瘤增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放射性金属核素显像剂的研发取得较大进展,分子显像迅速成为检测机体铜代谢的新型检查技术。通过64CuCl2 PET显像追踪机体铜离子变化可对铜代谢异常疾病及高铜代谢肿瘤进行诊断。同时,64CuCl2的β-衰变和电子俘获具有治疗作用,可直接用于肿瘤核素治疗。因此,64CuCl2作为诊疗一体化的放射性药物
目的探讨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11 PET/MR多参数多模态功能成像对初诊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对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的效能。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19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疑似或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年龄69岁),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行68Ga-PSMA-11 PET/MR检查。以感兴趣区(ROI)方法在融合图像上半定量分析肿瘤放射性摄取
期刊
目的研究ICX®片对控制牙科治疗用水污染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某口腔专科医院在2018年9月30日—2019年2月23日新投入使用的牙体牙髓专业品牌为A-dec的DCU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台DCU纳入本研究,其中试验组2台,对照组2台。对照组2台DCU独立储水罐添加蒸馏水,试验组2台DCU独立储水罐添加蒸馏水与ICX®片。从临床使用第1天开始持续采集水样,连续采样7 d,其中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其关键机制是特异性结合PD-1/PD-L1或CTLA-4靶点,破坏肿瘤免疫耐受,激活淋巴细胞和免疫细胞从而杀灭肿瘤细胞。然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的机制还尚未完全明了,故了解其机制并早诊断和早治疗仍是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本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的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