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数学地倾听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换位思考:数学地倾听从善意的强迫开始
  大多数人往往喜欢做发言者而不喜欢做倾听者,没有一个发言者希望自己的发言没有听众,但发言者和倾听者本身是相对的,你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又怎么要求别人认真倾听你的发言呢?所以要想做一个大家欢迎的发言者,必须先学会做一个会尊重别人的倾听者。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明白这一点,我采取了换位思考的方法,效果显著。我们班有一个调皮大王,思维活跃,上课时总是抢着发言,但别人发言时他总是有意无意地打断,刚开学时只要有同学正在发言,他就会拼命举手也要发言,嘴里还喊:“老师,我!我!”本来以为他有什么新奇的想法,生怕稍纵即逝,就让他起来回答,结果也只是非常普通的答案,搞得其他同学闷闷不乐,我也很沮丧,于是重新收拾思路。虽然我一再要求每个同学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有什么想法等别人说过以后再来补充,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有一天我跟其他同学商量好了,只要调皮大王起来发言时,全班同学都要一齐说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想到他这个典型被整治得服服帖帖的,从此全班同学约定,如果班级里再出现谁不认真听别人发言的,其他同学等到他发言的时候一起讲话,都不听他发言,老师也不会向他提问的。这种换位思考的方法真的让孩子们慢慢变得自律了,慢慢学会尊重别人了,每个人都以能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为荣了。
  二、任务驱动:问题引领学生慢慢学会数学地倾听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课堂上都想成为发言者,让老师和其他学生听自己说,却不能静下心来听别的学生说,忽视了自己倾听者的重要身份。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听和说同样重要,老师欣赏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当然,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还要给倾听者布置明确的倾听任务,比如“请同学们在听××回答问题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还有没有哪一点他没有表达清楚,你想加以补充的?”……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去倾听,在倾听的同时去思考,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引领中就会慢慢学会倾听。
  三、以身作则,教师的倾听让学生乐于表达
  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必须首先自己会倾听。一年级学生的向师性特别强,教师都做不到的,学生怎么可能做到呢?有的教师在学生发言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做其他事情,给学生做出了不良示范,所以教师要改变“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的课堂“霸主”角色,改变自己只善于说而不善于听的习惯,要告诫自己:再等一等,给学生多留一些说的时间;当学生的发言好像在“唱反调”时,要提醒自己:再等一等,学生的“反调”往往是一个新的发现和创造;当学生吃力地表达心声的时候,要告诉自己:再等一等,让学生把话说完,这可能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教师这样放下架子,侧耳倾听,俯身细听,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和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教学出现激动人心的“百鸟争鸣”的局面,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
  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善于做出积极的回应。不少教师由于不善于倾听,对学生的发言感到茫然,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指导和矫正,致使教学不仅不能出彩,反而出现错误信息。教师在倾听的同时,应通过明示或暗示,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指导和矫正,如“我听清楚你的意思了”,“你的发言有独到之处”,“换一个说法可以吗”,“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再考虑一下”……这样给以不同的回应,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很在意自己的发言,激励学生畅所欲言,而且能使交流始终沿着话题的中心开展,使教学任务得以高质量地完成。
  四、科学评价,倾听的积极性在不断的鼓励中坚持
  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不仅要评价发言的学生,还要随时注意评价倾听的学生,让学生无论在发言中还是在倾听中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在“听”的培养中,我从不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持之以恒,就可以加速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形成,使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青口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教师发展的历史坐标意义主要体现在社会转型时期国家宏观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发展的需求。新的社会转型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人们的思想多元,学生与教师之间由以往的信息不对称发展成信息对称,学生也许不再单纯,教师也许不再权威。尤其是,现在的学校正逐渐以独生子女教师为主力军,他们正是被称为“80后”的一代教师。“80后”教师“在知识上和视野上有优势,但由于生活在特殊环境中,所以他们在意
当初的湖小,普普通通,没有才华出众的学生,没有资历显赫的老师,位处湖塘镇与常州市区的交界处,更没有地理的优势,但因为一群有梦想的老师实施“优质教育平民化”,所以有了今天的蜚声省内外的教育集团。  1998年,一纸调令把奚亚英校长从工作了多年的新安小学调到现在的湖塘桥中心小学。40多里的路,阻隔了她80多岁老母守候的目光,分离了她复员后东奔西走刚刚安定的丈夫。奚校长带着十岁的儿子、说服婆婆放弃工作全
最近研习马克斯·韦伯的学说,对其在主要著作《经济与社会》中所提出的权威类型尤感兴趣。韦伯把权威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一是传统型,即建立在对传统的神圣地位以及由于传统而享有权威的信奉之上;二是卡里斯玛型,其基础是某一人物或由他所创立的制度被奉为神圣或英雄或典范,而受到不同寻常地崇尚和追随:三是法理型,建立在对明文法律以及依法行使权力人员管理权的信任之上。“卡里斯玛(charisma)”是韦伯提出的重要
一、研究的缘起    1998年,我执教《走近贝多芬》一课参加江苏省音乐优课评比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在场的所有人听完课以后都觉得心灵经受了一次洗礼,对贝多芬和他的音乐有了更加丰沛的感受和深刻的领悟。他们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小学老师能把贝多芬讲得如此生动,真不简单!  在这节课中,我运用孩子们熟悉的语文课文《月光曲》创设情境,将他们带到200多年前的欧洲,让他们和贝多芬一起走进盲姑娘的小屋。我把贝多
笔者以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是在致力于激发儿童学习欲望的前提下,实现书本知识和儿童经验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实现书本知识与数学整体内在知识结构的沟通,实现书本知识与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沟通。  “简单搭配的规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内容,是在学生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规律。教材通过“买一个木偶娃娃配上一顶帽子,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
[教学思考]    一、圆面积的教学起点在哪里?    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产生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由于测量的需要产生了长度单位,也由于测量的需要产生了面积单位和面积计算方法。成书于公元一世纪的《九章算术》在第一卷“方田”中给出了圆面积最朴素的算法: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回归生活,创设情境,当实际生活需要时,解决问题才不觉得是勉为其难。人教版的“圆形草坪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北师大版的“喷水
主持人语  长期以来,围绕音标教学一直争议不断。在重要地位逐渐被认识、语音教学走出“被虚无化”和“被边缘化”的怪圈后,又陷入“形式化”、“机械化”和“无序化”的泥淖。当视线再度聚焦时,我们发现自己回到了原点——音标教学。这一次,我们决定直面它。由是,本次选题得名。  当我们跳出教材、教法等条条框框,以学生的视角考量音标教学的本质时,认识逐渐清晰起来:音标教学不可以绝对化——过分强调或彻底否定都是不
最近,围绕着如何看待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爆发了热烈的争论,影响所及,已经超出了语文教学的小圈子,这也许是参与者预料不及的,但也许正是某些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的原委大概是这样的:如今中学生不喜欢《背影》,于是《语文建设》2010年第6期上发表了孙绍振教授赞扬并指导青少年阅读《背影》一文,却意外地引来了同行的反驳。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丁启阵在博客上写了《我赞成把朱自清从语文课本中删去》。此文一出,各家网
策划人语    2007年10月,本刊教育管理版刊发了《蠡园中学:一所非名校的拔节故事》,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不到两年,近6000人来到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到这“故事”的发源地考察寻访。蠡中的变革不仅引起了民间的重视,也引发了政界和学界的关注。国家总督学柳斌,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等领导以及周德藩、朱小蔓、丛立新等专家先后前往考察调研。2008年5月,江苏省教育学会在无锡召开“聚
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是个难点,一年级学生刚入校门,语言表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语言规律,循序渐进,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逐步打好朗读基础。那么,究竟该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我校近年来正在进行学案教学的探究,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将低年级语文学案分为“一案三单”,即:教师手上一份从学生角度制定的学案,学生手上拿到的是课前“预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