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因材施教思想补证

来源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因材施教”原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关于孔子这一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孔子对冉有、子路、子贡、高柴、曾参等弟子的教育上,很少涉及到孔子对子张、子夏的教育。本文就孔子对子张和子夏的教育,看他是如何具体运用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的。子张,姓颛孙名师,春秋末年陈国(今河南)人。《史记》载: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人。《史记》载: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子张、子夏都是孔子晚年亲自教授的门徒,也是孔子的得意学生。他们两人在性格、气质、学业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特长。子张仪表堂堂,才貌过人,为人雍容大度,讲究
其他文献
<正>目前,互联网不仅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而且日益成为我国网民表达利益诉求、参与政治生活、行使监督权利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表达自己
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方法,对四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成果进行系统研究发现,研究主体以瞬时性作者和师生合作为主,研究热点的演进以教
<正>作为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德治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为政者的道德品行。时至今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仍然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全
<正>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应当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作为干部工作的"源头活水",多渠道搭建锻炼平台,多方
革新后《小说月报》的编辑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建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在编辑的自觉实践与读者的广泛响应下,于13卷第8号开辟了“创作批评”专栏,逐渐形成了《小说月报》自身
<正>《说苑》中记载:郑国丞相景差严冬时节看到一人水过河冻得发抖,赶快用衣襟裹住他的腿。这件事一时传为美谈。然而在晋国大夫叔向看来,景差做丞相并不称职,因为一个好官吏
期刊
<正>一是加强正面引导,让年轻干部"想担当"。对于年轻干部,除了强化培训外,更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加强对他们的传帮带,用正面的典型事例激励、引导他们正视自身的责任,强化他
曾几何时,我试图探寻中国建筑文脉的源流。没想到一深入进去才发现,这竟然是另一个宇宙乾坤。别说寻找什么建筑文脉的肇始发轫,就连其中一支脉也“原非竭一、二人之驽钝所能及事
期刊
钟凤年先生是一位考据学派郦学家,其郦学论文有《评我所见的各本<水经注>》、《<水经注疏>勘误》等10篇,涉及方面相当宽广,有对《水经注》本文及后人笺疏的校勘和考订,还有对
<正>领导者在工作中,难免会碰到持有"仇官"心理的下属。所谓"仇官"者,非指少数仇恨社会、敌视现行政治体制和执政党者,而是特指某些对领导印象不佳、心存芥蒂甚至心怀不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