沘江表层底泥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兰坪铅锌矿的开发带来水体污染的现实,对表层底泥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及沿河流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底泥中重金属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为较强的离子键结合态,在氧化还原电位正常及水中有足够氧时不易释放,但当水中溶解氧减少或水中pH值减少时将会引起底泥中重金属释放,造成水体污染,因此,提出沿河各污染源必须控制耗氧物质及酸性废水的排放 In view of the reality of water pollution brought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ping Pb-Zn deposit, the chemical form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river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Fe-Mn oxides as The host, as a strong ionic bond state, is not easily released when the redox potential is normal and there is enough oxygen in the water. However, when the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water decreases or the pH value in the water decreases, heavy metals will be released from the sediment, resulting in water pollution, Therefore, it is proposed that all sources of pollution along the river must control the discharge of oxygen-consuming substances and acidic wastewater
其他文献
在我的奥数培训班里,有这样一位同学,他的名字叫何啸川。听到这个名字会让人不由得联想到那些武侠小说中又高又壮、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但是,当你看到何啸川本人后,一定会让
<正> 心学对维新志士的影响,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运动的日益高涨而增强。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运动的巨子康有为、梁启超等,无不以心学相标尚,呼唤人们投入救亡图存、改造中国的运动。 在梁启超的论著中,很少有专门讲心学、孔学的文章;但他用心学的思想资料陶铸维新理论,宣传鼓动人们投入振兴中华的洪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好不容易放假了,终于可以在家好好看动画片了。我相信我说的动画片你们肯定都看过,就是“喜洋洋和灰太狼”。我超爱看的。首先来介绍一下成员吧:里面有聪明的喜洋洋、漂亮的
期刊
檐口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重点装饰部位之一。汉代赋文中已有关于椽头加饰玉石构件(称为“壁珰”)的记载。在国内外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相当于我国南朝时期的陶质椽头饰件(称为
本文通过对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园林绿化土壤管理、园林绿化排水灌水养护技术、以及园林绿化修剪养护管理等几个环节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借鉴
广州地区水资源污染的地球化学环境研究@李建生¥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地区,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广州地区水资源污染的地球化学环境研究李建生(华南师范大学,广州510631)关键词广州地区水资源
<正> 如何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向来是海峡两岸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里,有原则性的分歧,也有是与非的论辩,有立场上的差异,也有认识上的不同。但是,历史总是客观存在的,史学家的责任,首先是应当尊重历史,感情不能代替科学,偏见也只能引出谬误。实事求是地依据历史的真实,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的消息传到世界各地后,各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对西安事变做出了不同反映。当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采取了
<正> 史学界曾长期将清末预备立宪定性为“政治骗局”,重要根据之一是,载泽出洋考政回国后在《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中提到立宪有三大利,即“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批判者说,这立宪“三利”和盘托出了载泽等人主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