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性语文”在诗词教学中的实现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sssdd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性语文”是近几年来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之举。在“智性语文”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新的责任,揭开了新的篇章,用引导、揣摩、追问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诗词进行深度解读,结合诗词元素的分析,提升学生的诗词解析能力。
  一、引导质疑,深度解读
  “学习重在疑,有疑方生析。”疑问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在疑问的推动下,学生的好奇心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学习和质疑的重新认知,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为了能够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解读,我常常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在质疑中自主探究,全面提升分析能力。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一篇代表词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真正看到作者的伟大胸襟,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精神。讲解这篇课文时,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课堂上,针对重点词语“独立”,我帶领学生进行不断的质疑:“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词中的‘指点’一词,大家可以想象出怎样的场景?”“诗人一个人站在寒秋之中,身影孤寂,面对山川,胸中有无限的抱负和斗志,对祖国的宏伟蓝图进行勾画。”“很好,谁能说说这个词用得怎样?具体谈谈原因。”“这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既能给人以形象感和画面感,又能使读者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此外,我还会带领学生对“击”“翔”等词语进行质疑,学生在探究答案的同时,也会对语句进行细细研磨,从而深度解读其中蕴含的情感。
  质疑是门很深的学问,也是学生应具备的学习技能。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要对质疑的内容进行充分思考,质疑要有理有据,可圈可点,质疑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可探究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质疑中成长。
  二、揣摩细节,分析形象
  让学生学会对诗词细节的揣度,品咂语言,能够更加深刻地对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体会。中学生虽然对学习方法已经有所掌握,但对于细节上的分析仍有欠缺,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针对古诗词中的某句话或者某个词,带领学生细细揣摩,用这类词语来分析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该诗通过短短的四句话表达了作者深沉的苦痛和忧思,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这种情感,我让学生在细节上对这首诗进行揣度:“同学们,通过对诗的阅读,大家能够体会到什么情感?”“作者的忧愁、悲伤、孤独。”学生回答得非常正确,接着我针对细节进行提问:“你从哪些字词中能够体会到,举出例子。”“在首联中,‘哀’字体现出作者听到猿的叫声中的悲哀,意在指出自身的失落。”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细节。通过细节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锻炼,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诗词中最真实的情感挖掘出来,记忆在脑海之中,对进一步分析作者形象做了很好的铺垫,在今后进行更有难度的分析时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古诗词一般以短小精悍为显著特征。在这样有限的字数里揣度出作者的无限情感是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技能。学生在掌握了这项技能后,就能对大部分诗词进行瞄准和定位,进而对其他类型文章进行拓展分析。
  三、适时追问,升华情感
  追问的过程也是剖析的过程,很多分析往往是从疑问和解析中产生的。古诗词作者的情感属于“隐性情感”,这种情感很难在语句分析中寻找出来,教师在解析时适时地追问,对于学生的分析思维来讲,犹如安装一个“钻头”,能钻出不同情感。
  《锦瑟》是李商隐的名作,该诗蕴藏着李商隐对人世间的“深情”与“痴情”的独特阐述。在这首诗中,李商隐倾注了很多的心血,而其中蕴藏的情感需要不停地追问才能真正分析出来。在讲解中,我先让学生对诗进行细细的分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针对每句话进行解释和描述,在提问的过程中,我用适当的追问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追问的技能。“‘庄生晓梦迷蝴蝶’语句中,写出了梦境与现实有什么不同之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表达出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我适时地进行追问,学生开始思考,进而给出了准确的答案:“人生如梦,珍惜眼前。”通过对诗歌内容的适时追问,学生在解析中能够逐渐养成追问的习惯,停留在诗词的某一处进行细细研究,进而全面体会整首诗所蕴藏的情感。
  追问属于比较有难度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不太容易掌握和运用。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指导,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强度,让学生了解更多追问的知识,掌握追问的技巧,真正熟练运用追问这项技能。
  古诗词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需要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它也是一个个坚硬的核桃,需要我们打开它坚硬的外表,品尝最美味、最有营养的内仁儿。针对古诗词的教学与探究,“智性语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定义,指明了新的方向,使我们在这种方向的指引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226500)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比较复杂,不仅要求教师“传道受业解惑”,更要求其能够给学生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真实、高效、自主的角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人文味,内化心灵  人文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将语文教学与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在课堂上渗透人文思想,在平时营造人文化的环境,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教学中,我对于人文味的创设非常重视,经常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人文渗透
目的对比观察自行研制的眼用双腔球囊顶压器在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中的疗效。方法选取RRD患者74例(74眼),其中球囊手术组40眼,采用双腔球囊巩膜外顶压术;巩膜外垫压组34
问题作为思维的起点,不仅是贯穿教学的线索,更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媒介,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影响。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引导,借助疑问激发学生,让其在兴趣驱动下不断深入,以此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记念刘和珍君》教学为例谈一谈。  一、鼓励提问,初步感知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这篇文章,大多数教师习惯直接讲解,习惯以自身理解代替学生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
为进一步推动和指导循证医学在中国眼科的临床实践和应用,普及循证医学的概念和知识,满足广大眼科医师对循证医学相关知识的迫切需求,加快中国眼科临床研究事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眼科学组第一次会议于20lO年6月19~20日在北京召开。
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进而认识世界,获得丰富体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课堂阅读教学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其质量的好坏对语文教学整体质量有直接影响。虽然初中语文教师跟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尝试改进课堂阅读教学,也取得一些成果,但当下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依旧存在质量不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导致课堂阅读教学缺乏指向性,无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并且单一的教
2016年,教育部首次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核心素养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通过语文学习来养成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新任务。对高中学生而言,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一方面指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赏析能力、理解能力等語文基础能力;另一方面则指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提高为人处事的能力,提高心性境界等。那么高中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综合素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