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贵在创新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891210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真实、客观、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但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问题上,传统的应试教育通常做法是:教师照本宣科,让学生背诵几篇新作文,然后照猫画虎,以获取较为满意的分数。不能培养出学生真正的写作能力,禁锢了学生创新精神,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误人子弟,结果学生并未获得实际的写作能力。
  一、从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需要的反映。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我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开学初的作文往往让学生写假期的所见所闻。或“开学断想”、“我想给老师说几句知心话”。抓住学期初这个关键时期,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有话就说,不要说俗话、套话,禁说假大空话。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非常重要,学期中抓住学校或班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写作。如“运动会”、“体操比赛”、“假如我是班长”、“国旗下演讲”,这些实实在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学生有内容可写,言之有物,写出的文章各呈千秋,且极有新意,同时在作文的评改中及时交流并多褒扬好的,指正不足,提出努力方向。有成就感的学生,兴趣愈浓,此时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努力做学习型人才,倡导勤观察,看书看报和积累,达到“腹有诗书语自华”。
  二、凸显新意,彰显个性,与时俱进
  作文教学的创新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我们生活在普通平凡的社会现实中。不能有矫揉造作,虚情假意。例如让学生写《给父母或朋友的一封信》,学生中“有的觉得无话可说,或有的觉得有话可说,无从谈起,语气不连贯”。我要求学生以独特的视觉去观察、去思考,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努力发掘真、善、美,发掘人所未想,人所未言。让学生写时以主持人的独特开场白形式或写短信集句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而写。结果学生情感投入真挚,新颖具有个性。在“庆祝国庆60年”习作中,学生大多数文章写得语言表达鲜活,体现了鲜者常新,新者常鲜,富有创意。
  三、抓住“练”字,求实创新,鼓励创新
  学生作文是练出来的,好的学生是“夸”出来的。我在教学生作文时,提倡学生勤下笔。平时要多交际,综合练习,善于积累,注重体现一个“练”字。参加活动,观看电影(视)或书籍,要善于“捕捉”写作信息,善于提炼。如教学生写《和同学过生日》、《参加姑姑或表哥的婚礼》、《一个老村民的葬礼》。这些农村孩子生活中的事,都要求学生及时写出自己的体会之类的习作,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亲人朋友共享,以求第一个读者的反映。这样多次的练,在求实中力求创新。在作文的讲评时,发现有创新或标题拟定新颖,使人耳目一新的;设置悬念启发思考的;情节起伏,不落俗套的;倒叙开头,穿插补叙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当的;结构布局,引人入胜的,我都给予较高的得分并予以鼓励,刺激学生上进,下次有更积极或新的表现。
  四、生活是源泉,变中求新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又是学生兴趣的反映。指导学生作文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做法,而是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搜集、整理,把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积累下来,在积累的同时,把素材通过鉴别、选择、提炼、升华,它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又给人们揭示了事物的规律,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生活是写作积累素材的“窗口”,通过“窗口”汲取大量的新鲜的写作素材,然后通过加工展现给读者的才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生活这个写作平台在我们指导学生写作中绝不能疏忽。
  学生的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它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它的基础来自于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
  我在指导学生创新作文中还特别注重教和写的结合,写和读的结合。
  它也是作文创新的必要方法。在创新作文中,我教会学生“以写带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和“以练促新”,练中学习,练中提高。
  作文反映的是学生的表达,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写作来带动自己的自觉阅读。表达需要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充电器”,是助力的手段。这就促使了学生去阅读大量的书刊,来充实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同时通过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如手抄报、短句、集句、日记、周记等形式来促使自己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了。
  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中,每次作文都要有提高明确的要求,不断地提升,是学生作文创新的必要。学生作文一次一次内容表现的不同。在写作训练中去汲取营养,扬长避短,在以后的习作中不断提高写作的水平。因此,我在指导作文时,很重视学生作文的评改。
  在指导学生创新作文时,我还要求一个“变”字,体现一个“活”字,凸现一个“新”字。
  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要锻炼他们写作思路的敏捷、灵活,“变”是活跃思想的有效途径,可以变题目,题为一半文。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公式法、字母符号法等拟题,使人耳目一新,达到新颖别致之效。可以变顺序,顺、倒、插、平、补综合运用。我要求学生构思新颖,篇篇布局迥异,不落俗套,变化多端,体现新境新意,作文表达活起来了,显得生动自然,效果不凡,感染力强,作文才有生命力。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70-72页“倍数和因数”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的倍数与因数关系,进一步丰富自然数的知识。  2.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同时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难点】 发现一个数的倍
Hands on(动手做)是主要针对科学教育而总结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和一种学习的方法论。它强调:让儿童能用更科学的方法去学习知识,注重对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等素养的培养,强调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注重儿童主体性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使儿童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现在许多老师把“是否在课堂中进行‘动手做数学’”作为判断教学水平的一种尺度
教学改革风起云涌,数学革新如火如荼,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注重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氛围,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坚持系统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的复习原则,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设置例题、习题,层层递进,优化了初中数学课堂复习模式。  一、追根溯源,注重双基  不管是单元复习,还是期中温习;不管是期末温习,还是中考复温,都要注重学生的双基训练,即基础知识和基本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与本能。但是,光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与学生的密切接触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科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即小学生学习、应用科学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时必备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这些能力,能开发智力、启迪创造思维,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科学、从事各种科技活动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们知道,人的认识能力(即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然而,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人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认为初中化学难学,主要原因在于化学知识比较零碎,化学基本用语和概念较多,所以学生就从心理上担心起来。化学用语贯穿在化学学习的始终,重要的有四部分: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化合价和原子团化合价、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初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会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会有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依据学生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创设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  一、提供民主宽松的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目前小学语文苏教版中所选的古诗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比较适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学习、品味古诗词,剖析其语言,感悟其涵义,体会其趣味,以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的教学中吸取古诗词之营养,探索其真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效率作了大胆尝试。  一、鉴赏意趣,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  在小学教材中选用的古诗中,不少
《五帝本纪》是《史记》的开篇之作,这特殊的地位似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与众不同”,而事实上,司马迁也正是如此的用意。这样一篇《五帝本纪》,司马迁究竟作了怎样的取舍?在此,我想通过两方面来表达我的看法。首先我们要了解司马迁自己所谓的“好学深思”的过程,即通过《五帝本纪》与司马迁所采用的最重要的原文资料的对比,了解他对待主要材料的态度。其次,结合司马迁的态度与文中几个存疑之处,以明了他“心知其意”的取
我的家乡在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里,今年春天,奶奶领我去了一趟,进了村子,小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着欢乐的歌,好像在欢迎我的到来,构成了一道别具匠心的风景!我来到大姨家,呵!几年没来这儿,大姨家就焕然一新了:只见一座新房屹立在我眼前,院里喂了几十只鸡,院外则是一片竹林,其间一条小路通往森林,森林里可以捡柴、采蘑菇。第二天,我就和邻居的孩子一起来到森林里,我们每人都背了一个箩筐,不一会儿,我们每人都捡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