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与“蛊”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典医籍中,“蛊”作为一个与疾病有关的词,含义模糊而多歧.文章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其含义,指出“蛊”与中医颇有联系,其既可作为中医致病因素,又可作为中医的病名和证候名,概括了古代许多复杂而又难治的疾病及其症状表现,是古人认知疾病的一种方式.
其他文献
疱疹样皮炎是一种与谷蛋白敏感性有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水疱性疾病,是腹腔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本文报道了一例伴谷蛋白敏感性肠病的疱疹样皮炎患者,严格控制无谷蛋白饮食和氨苯砜治疗后皮损明显好转.
学位
患者,女,62岁,因右肩部皮肤肿物1年余就诊.行手术切除肿物,病理诊断为:颗粒细胞瘤.设计改良菱形皮瓣修复切除后缺损创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PF2α衍生物在眼科主要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多毛症和皮肤色素沉着.因此,目前许多研究将PF2α衍生物应用于脱发和色素减退性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雄激素性脱发、斑秃、化疗后脱发、白癜风以及炎症后色素减退.
传统的治疗银屑病药物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其副作用的影响,临床应用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了限制.生物制剂作为当前研究热点,相比传统药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本文主要讨论目前我国药监局(NMPA)批准使用的银屑病治疗生物制剂在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慢性感染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及疫苗接种患者等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患者,男,35岁.四肢红斑、丘疹、水疱1个月.行皮肤组织病理、直接、间接免疫荧光及盐裂试验,符合大疱性类天疱疮诊断.予系统运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冲击,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沙利度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疗效欠佳,改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
患者,男,59岁.皮肤出现黑褐色丘疹伴瘙痒5年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可见圆体及谷粒细胞,基底层上裂隙形成.诊断为偏侧分布的线状毛囊角化病.
患者,男,41岁.躯干、双侧大腿上部散在触痛性结节、斑块54天.发病前有大腿外伤史及河水接触史.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深部感染性肉芽肿改变.细菌培养及菌落DNA PCR测序示偶发分枝杆菌.患者行全外显子测序未发现免疫、感染相关突变,综上诊断为偶发分枝杆菌感染性肉芽肿.给予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脓肿切开、穿刺引流等,病情好转.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SLE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其临床特征存在性别差异.SLE男性患者临床表现谱与女性患者相似,但两者在受累器官、疾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尤其SLE男性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SLE男性患者治疗原则与女性相似,但在药物选择、累计剂量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男性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综述,以提高对男性SLE的早期识别与诊断能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