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来源 :英语学习·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ya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习惯是经过不断实践逐渐形成的稳定的行为习惯,尽管学习习惯不同于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围绕着这个观点,从三方面进行阐述:(1)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学习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2)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文中还有对培养学习习惯的建议。
  关键词: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元认知;学习策略
  引言
  这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调整了英语课程总目标,从学科本位到聚焦人的全面发展,由培养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转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本次修订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围绕英语学科的总目标,形成一个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整体,其中学习能力是“英语學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以下简称《课标》修订)。
  《课标》修订对学习能力的定义是“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并确定了英语学习能力的目标,即“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广义上的学习能力,超越了学习策略与方式方法,涵盖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夏谷鸣,2017)。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动机的引导,以及学习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等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加大学习难度、提高努力目标、设置学习活动障碍、实施一定的挫折教育等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以培养他们的学习毅力;适当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指导,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如果说学习动力与学习毅力的提高主要在于学生的主观意识,那么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多是在于他们的行为习惯。要把学习策略与方法内化为学习能力,学生需要经过大量的学习实践,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习惯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且常常在无意识下出现的自动性动作。《美国心理学期刊》(1903)将习惯定义为“某种程度上固定的思考方式、意志或者感觉方式,由以往重复的心智体验而获得的”。汉语中的“习惯”是由“习”与“惯”两个词语组合而成。“习”的原始意义是“鸟练飞”。《说文》曰“习,数飞也”。“惯”从心、从贯,意为习也。贯是穿铜钱的绳子,心和贯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在内心里相同的要求多得可以穿成一串。将“习”与“惯”联用,则有“习惯成自然”之说,如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指的是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牢固,很难改变。相对应汉语“习惯”,英语是habit。该词来自拉丁语habere(“持”“握”“拥有”)的过去分词派生的名词habitus,原意是how one is—one’s state or condition,后延伸为一个人的内外condition or appearance,由此产生外表的clothing和内在的quality, nature, character,后者又延伸出usual way of behaving意思。由此可见英语habit也是指内化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经过不断实践逐渐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习惯,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布里德斯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形成的过程,是通过大量“刺激——反应”的条件化作用,将散乱的非习得性(无条件)反应逐渐变成复杂的习惯。早在1843年,著名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米尔(John Stuart Mill)就提出频因律和近因律等心理现象。频因律是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练习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因率是指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也就是说有效的反应总是最后一个反应。这些心理反应的规律后来成为华生的行为“习惯说”理论的组成部分。尽管行为“习惯说”是一个不严谨、也不完整的学习理论,但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学习习惯有好坏、优劣之分,但无论是良好的习惯还是不良陋习,都是在平时大量的重复行为中逐渐形成的。习惯的形成又可分无意识的和有意识的两种过程。前者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非常普遍,由于行为缺乏明确的动机和目标,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譬如学习、工作上的拖延症,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这种陋习就是由于多次自我调节失败,也不刻意加以改善、随心的结果。有意识的习惯形成过程往往有明确的动机和目标。譬如走路健身,现在有许多人利用智能手环,定时、定量、定地点,每天快步走路,锻炼身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走路健身的习惯。在习惯形成过程中,健身者有明确的动机和目标。学习是有动机、有目标的行为,学习习惯形成过程是有意识的过程。这种意识既来自学生,也来自教师,而且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促进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好坏,受学习动机和目标的影响,对学习活动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与影响。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策略的形成。策略性知识的能力包括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同学习习惯一样,学习技能和个性化的学习方法都是通过经过大量的行为实践形成的。但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不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依赖,很多时候是依据学习过程中客观活动需要的策略选择,所以许多技能和方法并非长时间被运用,很多时候是临时性的。这也是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难以很快被内化的原因之一。学习习惯则具有行为上的固定化、心理上的自动化和情感上的依赖性等特点,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通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促进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内化。从这个角度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运用策略知识能力的重要基础,而且其本身也是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根本性策略。因此只有良好学习习惯才能保障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益的重要条件,也是学会学习的必经途径。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促进自己学习活动的组织性和系统性,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也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样的学习习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作用?有研究表明,个人的元认知水平、认知经验和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学习习惯的优劣。元认知水平越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越容易养成;认知经验越丰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就越快;思维方式越活跃,学习习惯就越健康。因此有效的英语学习活动需要三大方面的学习习惯。
  1.学习活动的监控习惯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赫尔利·弗拉维尔(John Hurley Flavell, 1983)认为:元认知是对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及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和连续的调节与协调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元认知有助于学习活動中监控习惯的形成,具体可以涉及:
  (1)学习的计划性习惯
  计划能使学习活动有步骤、有节奏地展开,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时间保证。计划可分长短期,长期的可以是整个学段,也可以是一学年或一学期,短期的可以是一个学习任务,也可以是一个学习单元。学习计划的制订要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习任务的轻重,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承受能力,以及各方面可能干扰的要素,任何超负荷的学习计划都会影响计划的落实。计划是一种预设的方案,有一定的可变性,越是长期的计划,其可变性就越大,越是短期的计划,其可变性就越小。所以长期计划可以是粗线条的,短期计划就需要精细。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助于计划性习惯的形成。
  (2)学习的坚持性习惯
  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十分正常。克服困难就是学习进步的体现,没有困难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但面临困难,是知难而进,坚持按照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还是见难而退,放弃自己制订的计划?这既是一种学习毅力强弱的表现,也是一种学习的心理习惯。遇到困难,要主动分析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尝试解决困难,只有这样学习计划才能完成,也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的学习坚持性习惯才能形成。
  (3)学习的反思性习惯
  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能力水平逐步提高、核心素养逐渐形成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的反思性习惯。在学习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依据学习目标,不断反思自己学习行为和活动的有效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多体验、多回顾、多思考、多总结,久而久之就能够形成反思性习惯。
  2. 学习活动的行为习惯
  单靠元认知,没有具体认知行为,学习活动不可能发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是由各种学习行为组成的,有效的学习行为促进有效的学习活动,而有效的学习行为不但取决于有效的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还取决于学习的行为习惯。
  (1)学习的独立性习惯
  学习是个人的行为,没有一个人的学习活动是可以由他人代替。学习计划需要自己制订、作业需要自己完成、活动需要自己参与、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整个学习过程都需要独立完成。学习也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学习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同。因此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的学习方法,而是要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习惯于自主性学习。
  (2)学习的合作性习惯
  自主性学习不等于排他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大一部分发生在学校、班级、小组里,老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资源的共享、经验的借鉴等都是自主性学习的补充。因此学生要养成习惯,需要倾听他人的观点、意见、经验、指导;分享自己的资源、体验、建议、成果;不耻下问、敢于质疑、利用资源。与老师和同学建立学习共同体。
  (3)学习的实践性习惯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靠听老师讲解和课后记背语言知识难以真正掌握英语。《课标》修订倡导“主题引领的整合式英语学习活动”,强调了语言的主题活动。学生应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班级呈现、同桌互动;主动听、读、看,获取各种信息;大胆读、写,使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想法,不怕出错;努力尝试各种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只要有意识地不断实践,这种学习习惯就能成自然。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英语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而且又完全是他们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教师应该是学业指导者和活动监护人,而不是简单的说教者。
  1.激发学习动机,形成习惯意识
  上好开学第一节学习导航课。新学期开始,尤其是新学段开始,教师要认真上好第一节学习导航课(navigation),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基于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介绍自己的教学计划,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计划阶段性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的常规要求,如课前预习、课堂笔记、小组参与、课后复习等,有目的地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养成各种学习习惯;推荐常用的英语学习网络资源和渠道,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告知阶段性的评价测试的标准,让学生有的放矢地监控自己学习的全过程。如果是继续原班级学生的教学工作,教师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约谈特殊学生,如基础薄弱、学习欠努力、效率不高的,单独交流与指导;如果是面对新生,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英语的用途,或邀请涉外的职场人员,对学生进行“英语与职业关系”的专题教育,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为后来学习习惯养成打下主观意识的基础。为了提高开学第一节导航课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采用评价表形式(见下页表1),每个学生人手一份,便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有意识地养成一些学习习惯。
  2. 基于学生实际,分层逐步要求
  在开学导航课后,教师的关键任务是抓落实,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并非一蹴而就的,而且学生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耐心、有步骤、有的放矢地引导、督促、鼓励。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可以用教学档案形式,梳理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分析其好坏、优劣,归类规定。再从学生个性需求出发,结合阶段性学习任务,分步骤、有区别地指导每个学生。例如,开学后,教师可以先抓学习计划的落实,通过师生互动,跟每个学生做一次面谈,寻找他们个性化学习目标和完成目标的过程性计划,并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给予跟进关注。又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养成各自的阶段性学习行为习惯,并将他们进行分类管理,督促、鼓励、强化他们的各种习惯养成。一名合格的教师心中要有一个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细目表。   3. 根据学生需求,提供适当指导


  学生在养成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学习行为会出现反复。教师要随时掌握情况,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学生难以执行自己预设的学习计划,其原因可能是预设的内容与现实的情况存在差距,教师可以帮助其调整计划,同时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营造条件,帮助学生落实计划,让他们感受到计划对学习活动的好处,诱发他们对自己计划的情感依赖。还有很多学生难以坚持记课堂笔记,分析其原因,不外乎三种:怕麻烦;看不到笔记的意义;不知如何做笔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做一个如何笔记的指导。网络上专门有介绍如Cornell note-taking那类笔记方法,也有各种笔记的APP。这些都是可以供学生参考的资源和工具。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正确笔记,也要在自己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以及后续的评价中尽量与学生笔记相向而行。如果小组活动低效、学生参与不积极,主要原因可能是活动的要求不清楚、任务不具体或人员分工不明确。为此,教师可以在小组活动的设计上作调整,做到要求清楚、任務具体、责任明确,并在小组角色分配、责任到人、活动步骤到位等方面与学生直接交流沟通。掌握这类指导的技能应该成为教师专业的组成部分。
  4. 制订规范制度,抑制不良习惯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往往是在克服各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形成的。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简单,要克服不良的陋习更不容易。有些陋习非常顽固,会不断地干扰正常的学习活动。譬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离不开教材课文,不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不愿意主动发言等等。这类不良的学习习惯需要借助外力加以抑制。在开学导航课中,教师可以总结以往的经验,梳理常见的问题,约法三章,明确什么是可为,什么是不可为。在随后的课堂活动中,发现新问题,增补新规范,如有违规,及时处理。例如,学生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可以要求他合上书,重新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不倾听他人发言,教师对发言质量可以采用延时评价,组织学生互评,也就是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这样才能发表自己的评价;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质疑、提问,教师可以将上课表现记入期中或期末综评成绩。总之,教师要采取必要的制度性要求,扭转学生的不良习惯,促进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5. 加强外部影响,促进内部自控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尽管这一说法还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通过不断地重复,可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改变不良习惯。因此,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过程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坚持同样的要求、重复同样的活动过程,通过外部强化对学生的刺激和影响,逐渐启动他们的内在自控力。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就追问“Why?”或“How do you do that? ”等,长期坚持,能够鼓励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学生的预习习惯也是可以在教师坚持要求、督促、检查下逐渐形成的。
  参考文献
  Flavell. J. H. 元认知和认知监控——一个认知发展探究的新领域[J]. 心理学动态,1983, 1(1): 10-14.
  金盛华,苏思慧. 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 学科教育,1999(9): 27-31.
  申仁洪. 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112-118.
  王文斌,徐浩. 2016中国基础外语教育年度报告[R].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夏谷鸣. 解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能力[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5): 21-24.
其他文献
  以TaCl5和Na2WO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170℃保温6 48h合成钽掺杂球形氧化钨.利用XRD、S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物相、形貌表征.研究表明:水热反应时间为6 48h均能获得三斜晶型的
围绕落实进行调研,是提高调研实效,搞好决策服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市委办公室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做法是:一、围绕落实的内容搞调研。
  二维纳米结构被认为是能够最有效兼容薄膜器件的拓扑形貌。迄今,无机半导体及石墨烯等二维原子晶体已有相当突出的研究进展,但是以有机半导体为主的二维分子纳米晶的制备仍
森林生态系统在碳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森林碳汇功能受抚育采伐及轮伐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从生物量碳、土壤碳和木质林产品碳多方面来全面认识其
  TiO2由于廉价、电化学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高等优点[1],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石墨烯(GO)与 TiO2的复合物同时具有比容量高和电导率高等优点[2],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
会议
采用RT-PCR方法从马铃薯品种‘Désirée’中克隆了StAP1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GU220568)。该基因cDNA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35bp,编码一个由2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该蛋白
一、端正态度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个老问题,又是个新问题。为什么份份文件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要,人人都知道理论联系实际好,却难以贯彻落实呢?从态度
近年来,随着联户扶贫帮困活动的深入,武乡县委在总结以往多年抓党员教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及时确立了在全县农村实施“党员素质工程”的新思路,紧紧围绕“抓住关键建机制,突出重
  介孔和石墨烯基的微纳米结构材料具有密度低和比表面积大等优点,使其在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阐述了本课题组近来在化学控制合成介孔和石墨烯基微纳米结构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小学英语教师遵循“以学定教”的理念,不断创新英语课堂设计.因此,教师在关注自身教学环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