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宠物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养猫,也养狗。农村人不会拿猫狗当宠物,养猫是为捕鼠,养狗是为守夜。今天的城里人,基本上都是将猫儿狗儿当宠物养。宠物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的进化史。不妨说,当一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饲养宠物,这个社会就开始走向现代化了。
  在中国,宠物狗最迟在唐代出现,小型观赏犬已经成了贵妇圈的宠物,描绘唐朝贵妇生活的周昉《簪花仕女图》便画了两只小巧玲珑的宠物犬。这种小型观赏犬叫作“拂菻狗”,唐初从高昌传入,“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又称“猧儿”,极其名贵,只有宫廷贵妇才养得起。
  到了宋代,民间养狗已为常见,城市中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开封府的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市场上还有猫粮、狗粮出售:“凡宅舍养马,则每日有人供草料;养犬,则供饧糠;养猫,则供鱼鳅;养鱼,则供虮虾儿。”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的记录更有意思了,“小经纪”逐条罗列了杭州城的各种小商品与宠物服务,其中有“猫窝、猫鱼、卖猫儿、改猫犬”,猫窝、猫鱼、卖猫儿的含义好理解,“改猫犬”很可能是给宠物猫、宠物犬做美容。《宋史·孝义传》记载,“江州德安陈昉”之家,“有犬百余,共食一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養了一百多条狗,恐怕就不单纯是出于实用目的,而应该对狗有特别的感情。又据洪迈《夷坚志》,宋人员琦,“养狗黑身而白足,名为‘银蹄’,随呼拜跪,甚可爱。忽失之,揭榜募赎”。这条“甚可爱”的小狗,有名字,有一日丢失了,主人还贴出启事,悬赏寻狗,显然员家已将“银蹄”当成宠物来饲养了。
  宠物猫在宋人生活中就更为常见了。吴自牧《梦粱录》记载:“猫,都人畜之捕鼠。有长毛,白黄色者称曰‘狮猫’,不能捕鼠,以为美观,多府第贵官诸司人畜之,特见贵爱。”宋人将家猫分为两大类:捕鼠之猫、不捕之猫。猫不捕鼠而受主人“贵爱”,当然是将猫当成宠物养了。
  宋代最名贵的宠物猫当是“狮猫”。相传秦桧的孙女就养了一名“狮猫”,极宠爱。明人思汝成《西湖游览志》记述说:“桧女孙崇国夫人者,方六七岁,爱一狮猫。亡之,限令临安府访索。逮捕数百人,致猫百计,皆非也。乃图形百本,张茶坊、酒肆,竟不可得。”秦家丢了一只宠物猫,竟然出动临安府协助寻找,固然可以看出秦家权焰熏天、以权谋私,但一下子能找到百余只狮猫,倒也说明了在宋朝临安城,养宠物猫的市民为数不少。

  另一种名贵宠物猫是传说中的“乾红猫”。因为太名贵了,以致有奸诈之徒将普遍的家猫染色,冒充“乾红猫”搞销售欺诈。说一个《夷坚志》中的故事:“临安小巷民孙三者,一夫一妇,每旦携热肉出售,常戒其妻曰:‘照管猫儿,都城并无此种,莫要教外闻见。若放出,必被人偷去,切须挂念。’日日申言不已,邻里未尝相往还,旦数闻其语,或云:‘想只是虎斑,旧时罕有,如今亦不足贵。’一日,忽拽索出,到门,妻急抱回,见者皆骇。猫乾红深色,尾足毛须尽然,无不叹羡。孙三归,痛棰其妻。已而浸浸达于内侍之耳,即遣人以直评买。孙拒之曰:‘我爱此猫如性命,异能割舍?’内侍求之甚力,竟以钱三百千取之。内侍得猫,不胜喜,欲调驯然安贴,乃以进入。已而色泽渐淡,才及半月,全成白猫。走访孙氏,既徙居矣。盖用染马缨绋之法,积日为伪。”
  南宋诗人胡仲弓有一首《睡猫》诗写道:“瓶吕斗粟鼠窃尽,床上狸奴睡不知。无奈家人犹爱护,买鱼和饭养如儿。”正是宋人饲养宠物猫的生动写照。今天不少城市白领、小资将猫当成“儿子”养,看来这种事儿宋朝时已经出现了。
其他文献
W eb 2.0是用户生产内容的时代,信息井喷。但当搜索所需信息为大量同质化信息或紊乱事实或偏颇观点,信息泡沫化使人们获取效率低下,影响思考和判断,碎片时间获得精准事实和独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每年有大量泥沙注入东海。受河流来沙的影响,长江口外海域悬浮物浓度比较高,时空分布复杂多样,运用观测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悬浮物的垂向分布规律,不但在
三疣梭子蟹(十足目:短尾次目:梭子蟹属)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由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引起的各种病害日趋严重,给三疣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