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谈大学生就业市场功能的发挥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9609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浙江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着手,进行了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预测,提出要解决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瓶颈问题,必须将其纳入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架构中去构建,通过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配置、调节和导向功能去完善和优化。
  【关键词】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大学生就业市场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区域经济发展活跃,虽然国家和地方、高校都在倡导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去,但从实际就业去向看,毕业生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工作。农村的就业市场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体系中是被忽视的区域,尤其是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市场,相比大学生村官、科研技术等岗位,更不被大学生重视。为了解大学生就业市场功能在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架构中的作业发挥,进一步做好医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2008年以来笔者所在单位组织人员对浙江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了调研,从大学生就业市场架构的角度对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
  一、浙江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1.内部构成:截至2008年底,浙江农村乡镇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为87646人,在编制人员47364人,占54.04%,非编制人员40282人,占45.96%。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1153人(注册乡村医生共17470人),管理人员1497人,工勤人员1481人,其他技术人员3515人。全省平均每千农业人口拥有2.65名乡镇卫生院人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6人)。
  2.专业分布:全省乡镇卫生技术人员中,取得职业(助理)医师35458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81153人)的43.69%,注册护士11820人,占14.57%,医护比为1:0.33。从事药剂和检验的人员,分别占总人数的8.58%和5.79%,其他专业(计划生育、影像、麻醉等)占总人数的27.37%。结果显示,浙江省乡镇卫生人力数量不足,护理专业尤其缺乏,农村医护比例倒置现象十分严重。
  3.学历及职称构成:学历构成是反映人员素质的重要指标,从学历构成上来看,全省乡镇卫生院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6.82%,大专生占28.87%,中专生占37.91%,无学历人员占27.40%,其中医生岗位中无学历人员以乡村医生为主,近10236名乡村医生无学历,占58.59%。在职称构成方面,初级职称为主,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只有0.84%,拥有中级职(见表1)称的所占比例为9.8%,另尚有29.96%未评定职称。
  4.队伍来源构成:调查发现,上岗途径来源主要有5个:①医学院校毕业分配;②从乡村医生岗位转来;③部队复员转业,④非卫生机构调入;⑤接班顶替。其中以医学院校毕业分配上岗的最多占74.23%,但仍有25.77%的卫生技术人员未经过医学院校的正规培训上岗。
  5.管理队伍情况:目前全省1497名(其中正式在编1348名,非正式在编149名)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中,男性1169名,占78.1%,女性328名,占11.9%年龄在36岁~49岁的724名,占48.36%,50岁以上的305名,占20.37%;在文化程度方面,研究生学历的仅有3人,本科学历的276名占18.43%,大专学历的590占39.41%%,中专及以下的588名占39.27%。
  二、浙江省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量及优化配置预测分析
  1.浙江省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量预测分析
  从2003年开始浙江省农业人口的发展基本浙逐年递减的趋势,变化趋势一致。根据浙江省2003至2007年的农业人口总数,计算浙江省的平均发展速度,根据浙江省的平均发展速度预测2015年浙江省的总农业人口数(见表1)。
  具体公式:
  根据《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到2015年每千农业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为3.64人左右。因此,可以得出浙江省2015年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见表2)。
  2.浙江省2015年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优化配置预测分析
  (1)职称结构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在中等发展中国家农村职称结构配置标准,确定2015年浙江省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的合理比例应该为:1:3:6,不允许无技术职称人员上岗。
  (2)学历结构
  根据Delphi法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分析,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合理的学历结构应该是橄榄形。因此确定2015年浙江省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本科以上、大专和中专学历的合理比例卫2:3:2。
  (3)专业配置
  根据Delphi法,结合卫生部相关农村卫生人力配置标准,确定2015年浙江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医疗、护理和辅助专业的比例为1:1:1。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乡村二级卫生人员的最低学历以中专为宜,目前需要的学历是大专及以上。同时,对全科医生、社区护理、管理人才、康复人才的需求比较大。
  三、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落后与农民不断增长健康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成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的瓶颈,而影响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最根本、最直接根源在于人力资源的短缺。当前,浙江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整体素质不高。卫技人员总体学历水平偏低,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仅占6.82%,大专学历占28.87%,中专学历37.91%,无学历人员占27.40%。职称结构方面,仍然以初级职称为主,具有高级职称者仅占0.84%,农村缺乏高学历职称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
  2.专业结构不合理。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才、中医人才比较缺乏,医护比例不当。由于历史政策等原因,相当多卫生技术人员系招工和老职工退养子女顶替,并未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卫生知识专业教育,对公共卫生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业务技能掌握得很少,只能从事简单诊治,综合急救能力弱。
  3.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缺乏有效供给。当前高校本专科与研究生教育比例偏低,中等医学教育比例过高,与国家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不协调,从专业布局看,一些专业毕业生明显过剩,但仍在大量招生,有些如全科医师、社区护士以及管理人才由于各方面原因社会需求量较大,却招生不足。近10年以来,由于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对大中专毕业生不再统一分配,实行双向选择等因素,农村卫生院的大中专卫技人员出多进少,人员出现严重短缺现象。
  4.福利待遇偏低。根据浙江统计年鉴公布的信息,2007年浙江省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的人均工资为27498.16元。同期,全省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为47040元,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分别为49652、33879和33748元。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比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低35.86%,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收入和福利待遇较低,进一步加剧了人员的流失,造成了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短缺。
  四、大学生就业市场功能在农村卫生人力资源优化中的功能发挥
  随着国家农村社区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乡村医生、赤脚医生等传统从业人员将从人们视野中消失,农村卫生人力资源主要由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来充实。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配置、调节、导向等功能对于政府政策的完善与出台,对于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优化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通过市场配置功能促进人力资源优化。要将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建设纳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对毕业生这一宝贵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多年就业实践的经验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8O%以上的毕业生是通过这一市场实现就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要符合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等基本规律最终决定人才的组合与配置。政府及农村乡镇卫生机构应把自己作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一个因子即需方,从市场规律去审视自己的人才需求,出台能吸引人才的政策,提高福利待遇、优化人才配置的环境,明确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与调整方向、建立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人才目标体系。
  2.通过市场导向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优化。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匮乏,一方面是因为有关机制、体制不畅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单位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有关。毕业生就业市场当中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根本上讲,反映的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适应程度。认真分析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与毕业生就业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医学院校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办学思路,加强学科建设,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应当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需求与培养目标的研究,控制其专业数量,针对农村基层特点,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医学教育必须与当地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相适应,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不断地对本地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和建立相应机制,从控制招生规模、专业培养、就业指导着手,努力克服教育本身固有的滞后性给人才培养所带来的盲目性。
  3.通过市场调节作用促进入职人员个体优化。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是主要特点。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取胜的直接原因,就是自身的竞争实力。当前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给所有医类专业毕业生传递了两个信号,一是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二是要想扎根基层必须有过硬技能。毕业生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意向,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或择业方向,以增加自己的实力。而作为已经在职的农村卫生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坚持以病人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提供及时、到位的服务,与患者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是农村卫生工作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稳定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极为关键的环节。而人才市场培育的关键是要将这一资源纳入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体系中去构建,要积极探索并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用人的激励机制,畅通卫生人才进出渠道,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投入,营造良好待遇、制度留人的氛围,才能最终有效解决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资全.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分析与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7):6-8.
  [2]唐立健.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配置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0,24(4):300-301.
  [3]夏红,洪哲芳.我国农村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与对策探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6):382-384.
  [4]王卫红,何国平,邓常青,等.我国乡镇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8(7):921-922.
  [5]孙英梅,岩磊.医学生就业与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双赢道路[J].现代医院刮泥,2009,9(3):12-14.
  
  注:本文为 浙江省教育厅课题《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编号:Y200907634)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涌现出来很多网络贷款平台.在当今大学生日益增多的形势下,金融业向学生群体扩张,在学生中掀起了网络贷款的热潮.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明晰,经济发展的区域范围被不断扩大,同时也带动电子商务实现了跨境发展.虽然跨境电子商务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很多弊端,为了
【摘要】市场经济机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体现就是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市场化,绝大多数毕业生必经自主择业而完成就业,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关键词】市场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经济机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体现就是越来越市场化,供需市场调节对于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显著,绝大多数毕业生必须面对自主择业,然
摘要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培养模式必须满足当前社会各行业的需要。本文探讨了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以提高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高专 法律事务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12-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规模数量大,社会阶层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处于整体贫困的状态,即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农村地区,许多人的基本温饱问题都无法得到保证,贫困问题被看作是一个农村问题,农村扶贫一直成为政府反贫困政策的对象。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一系列扶贫战略的实施,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贫困人口的数量逐渐下降,农村的贫困问题逐渐被解决。但是,与此同时,城镇贫困问题日益显露出来,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镇
目的 提高对儿童C1q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确诊为C1q肾病患儿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结果 4例患儿临床表现及病理均符合Clq肾病诊断标准,其中2例临床表现为难治性肾
白云区第四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较多.学校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542人(其中外来务工农民子女有450人).为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采取了多
一、影视作品版权的概念rn影视作品版权主要是指影视作品的个人作者或者公司对其作为制片人所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含影视作品发行权、影视作品放映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他们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而从在校大学生心理现状来看,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来自学业竞争、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等方面。为有效解决这些心理障碍,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健康观、培养其健康的学习心理,并通过开设心理门诊、进行心理咨询和测量、建立心理档案、培养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与转化。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障碍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几项措施:加强与就业工作部门的协作;完善社团组织,提高绝大部分学生的就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和深度;建立团员素质表现表,与就业能力进行科学对接,构建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大学生;就业    在党中央